涉外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点赞:11426 浏览:4602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结合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竞争现实和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针对涉外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探析,具体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定位、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教学实践的改革.

关 键 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经济类专业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和更为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努力培养能够满足开放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项综合性实验,它是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集合,目的在于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以怎么写作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论创新着眼于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逐步完善,以及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持续调整与充实.实践创新侧重于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探索,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制度创新立足于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以及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

人才培养质量是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人才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素质教育是目标,能力的塑造与培养是关键,而知识的摄取与积淀是基础和途径.能力是素质的体现,素质的提高是知识积淀的结果.高等教育不应仅立足于知识的传授,更应侧重于知识获取方法的培养,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以造就不仅能满足于经济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更有助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的有用之才.

当下,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我国整体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贸易、投资以及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开始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的网络化、一体化进程当中.为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更快更好地促进本国和本地区的经济增长,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成为组织和沟通内外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关键,很大程度决定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的绩效.这对我国涉外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是连结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桥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高端引领作用.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由追求快速的外延发展向注重内涵提升推进的新阶段.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日益显示出其紧迫性和重要性,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必须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努力提高人才的科研能力、怎么写作经济社会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

涉外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涉外经济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其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专业知识的培养是打造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素质过硬高水平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引导学生实现从理论知识学习向实践操作顺利转变的关键一环.开放条件下,现代信息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理论研究成果的创新层出不穷,学科之间的交叉日益紧密,但高校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保持学科发展系统性与沿承性的同时,在课程内容更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一些新的热点经济问题和前沿理论尚未涵盖到现有的教学当中,导致在高等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衔接上的脱节,对人才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因此,高校作为育人的高地、集聚的高地、创新的高地和怎么写作的高地,应进一步加强人才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教学内容设置上始终保持内容的开放性,加强课程完整性、新颖性、时效性的建设,使毕业生进入工作后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从而缩短人才的后成熟期.为适应社会对涉外经济人才的需求,涉外经济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要充分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和经济发展的动态性,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及时吸收国内外经济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补充最新的理论知识,更新教材内容,删除陈旧过时、不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为人才成长建构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课程是高等人才培养的载体,大学课程体系是把知识传授、能力塑造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融为一体的桥梁,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现有的课程体系是以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具有相对封闭的特征,表现出一定的静态化的缺陷,缺乏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在国内本科专业划分较细的情况下,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足,思辩和创新能力欠缺,并且课程体系与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实际脱节,一定程度限制了人才知识的扩展和能力的提高,降低了人才走出校门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性.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必须通过创新型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克服现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局限.

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相互配合与衔接的专门系统知识传授,以达到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标,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综合素质的塑造为课程目标的核心,全面提升人才的素质,提高人才应用科学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因此涉外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把经济、管理和贸易理论的学习作为课程学习的重点,要不断完善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为高校人才成长中素质与能力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

考虑到学科之间不断增强的交叉性和经济现象的复杂性,要保证复合型人才培养以适应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的设置在注重系统的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构建应坚持厚基础、兼交融、宽口径、高素质、善应用的原则,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既要有利于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和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扩展,又能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