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凯经济学思想的历程

点赞:25586 浏览:1189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2年3月25日,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教授在莫纳什大学进行访问,他在演讲中大力赞扬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经济学对经济学的积极贡献.他还说:“我认为现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研究就在贵校,就是以杨小凯为主的对分工的分析等”

杨小凯对经济学的贡献是具有原创性的.他是公认的研究劳动分工――超边际经济学――的开创者.

找回分工与专业化

早在1984年出版的《经济控制论初步》中,杨小凯就已经提出了研究分工的基本想法.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用超边际分析来解释劳动分工问题的框架已经形成.超边际分析是对自马歇尔以来的传统的边际分析方法的一个重大挑战,而超边际经济学则是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大挑战.

古典经济学的重心在于专业化与分工对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含义.而自从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以来,专业化与分工就被主流经济学家所遗忘.杨小凯的先驱工作是把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正式分析带回到主流经济学的核心.

寻找经济增长理论的微观基础

一举奠定杨小凯在国际经济学界地位的是他1991年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的一篇文章,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微观机制》.该文对于经济增长理论具有突出贡献.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是经济增长理论的黄金时期.但是70年代初期以来,关于增长理论的文章突然从各主要经济学杂志上消失了,原来相当一部分有建树的增长经济学家转向其他研究领域.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理论被称为传统增长理论.


经过将近20年的沉寂,1986年保罗罗默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著名的《递增报酬和长期增长》.随后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卢卡斯在《货币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经济发展的机制》.这两篇文章再次引起经济学界对增长理论的兴趣.这个时期的增长理论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杨小凯和博兰1991年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的《经济增长的一个微观机制》被同行匿名审稿人视为第一篇用劳动分工的内生演进解释经济增长的论文,真正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微观基础.

新兴古典经济学诞生

1993年,杨小凯和黄有光合著的经济学专著《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框架》通过严格的匿名审稿程序,被列入“对经济分析的贡献”丛书,在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出版公司北荷兰出版公司出版.

这本专著初步建立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专业化经济、劳动分工和经济组织结构被引入了经济学的核心部位.他们引入专业化经济和交易费用,并且沿用个人最优化和市场均衡的方法,证明劳动分工内生演进的基础是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之间的两难选择.

同时,他们还证明了市场的功能要比经济学家通常认为的复杂得多.它不仅能够有效的配置资源,还能够寻求有效率的专业化水平和分工水平,发现有效率的市场结构和制度安排,找到有效率的交易层级系统,并且确定有效率的货币制度和景气循环模式.

这本专著出版以后,受到了众多顶尖经济学家的好评.原芝加哥大学经济系主任、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舍温罗森教授称此书为“第一流的著作”.

新兴古典框架的成熟

1998年,杨小凯的《经济学原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杨小凯在其中系统地介绍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和主要贡献,在国内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到了2001年,杨小凯又吸收了一些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批评以及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用英文写成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教科书《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由Blackwell出版公司出版(中文版2003年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本教科书是十多年来新兴古典经济学文献的一个系统总结,标志着新兴古典经济学开始走向成熟和完善.

杨小凯经济学思想的历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这本教科书的四个匿名审稿人的评估报告,高度评价了杨小凯对经济学文献的贡献.“它确实给人深刻印象.没有能与其比较的书.他正建立一个全新的领域.我预测人们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兴趣越来越大.我认为这可能是将来的方向.”

发展经济学的一项绝技

“二战”后几十年来,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判,人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理论来解释发展的问题.此时,Blackwell出版公司出版了杨小凯的发展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发展与劳动分工》,这是杨小凯将超边际分析用于发展经济学的成果.

八位匿名审稿人对《经济学:发展与劳动分工》有以下评估:

“这本教科书成为一个令人激动的贡献,它将对增长和发展提出新颖和创新的看法.这本书将是第一流的、博得研究经济发展的所有经济学家尊重的成果.”

“对于作者们通过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斯密原理的一个创造性的形式,来推动发展经济学走向主流的大胆与努力应当祝贺.在许多方面这本书是一项绝技,的确代表了对于发展经济学文献的一个重大贡献.”

最深刻而无畏的中国经济分析家之一

2004年7月7日,世界著名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因肺癌医治无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家中平静离世,终年55岁.

用杨小凯生前好友、联合国秘书长首席经济顾问萨克斯的话讲,“毫无疑问,杨小凯是对他的祖国中国的社会转型最深刻而无畏的分析家之一.”过去十多年来,杨小凯发表了关于中国改革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许多论文.他应用劳动分工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前沿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问题,见解深刻、独到.

他与萨克斯、胡永泰合著的论文《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引发了他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关于中国改革路径的论战.他提出的中国应该警惕“后发劣势”,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应.用周其仁教授的话讲,杨小凯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贡献是“对现在举世赞同的中国增长还有一种保留和怀疑.这种保留和怀疑不是一种情绪化的猜疑,而是来自他对社会、对经济长期发展面临问题的思考,也来自他的学术核心部分的理念.”(摘自2004年第8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