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点赞:16188 浏览:711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就业结构性失衡现象严重,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就业观亟待改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需安排就业,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而金融危机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本就不景气的就业市场在2008年下半年雪上加霜.笔者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研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希望对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一、金融危机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外因也有内因,社会上普遍认为的高校扩招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只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体制造成的结构性矛盾.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现实需求的反差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状况.此外,世界金融危机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金融危机形势下,我们应对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进行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分析.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受冲击严重.近年来,各高校连续扩招,而用人单位容量有限,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减少.受金融危机冲击,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明显降低,大型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网络需求信息等大学毕业生岗位需求数量比2008年同期下降较多.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用人需求减少相对较少;而小型非国有企业,高新企业、私企、外企以及制造业、IT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相关用人需求明显降低,这将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生今年就业异常困难.

2、就业渠道不畅.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很大程度在于畅通大学生就业渠道.目前,相关就业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影响毕业生就业.此外.针对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措施落实渠道不畅通,当前一些政策壁垒抑制了大学生就业.如异地就业政策不顺畅、到基层就业政策不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不优惠,创业环境不佳、失业救济政策不到位等因素不仅限制了毕业生的选择,同时也侵害了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就业渠道不畅更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3、大学生就业素质和就业心态有待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是指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品质和知识技能品质的总和,是大学生个体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基础.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此外,大学生就业心态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其就业心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目前毕业生对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大学毕业生普遍有降低就业工资收入期望值的趋向,但选择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人数仍然居多,而金融危机使得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岗位减少最为明显,求职人数增加与岗位数量降低之间的矛盾导致在这些地区寻找工作更加困难.其次,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在媒体就业难的大力渲染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思想压力大,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应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没有主见,丧失了很多选择和竞争的机会.第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存在求职失败的挫折心理,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经历比较简单,没有受过什么挫折.所以,当他们一次次求职失败之后,往往产生挫折心理,感到失落、悲观失望、自惭形秽,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或不思进取、消极等待,或怨天尤人、顾影自怜.这些不良心态人为地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4、高校自身因素的影响.高校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首先,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不协调.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相脱节,使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矛盾突出,如部分长线专业和发展过快的新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劳动力供过于求相矛盾.造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积压过剩”.其次,课程内容与设置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国有些高校课程内容陈旧,知识陈旧老化,课堂灌输概念和原理多,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少,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学校重视不够,就业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及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等等.

5、用人单位的因素.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方面拥有自主权,条件要求也更加苛刻.一方面,用人单位为节约成本,过分注重工作经验,常将那些刚刚走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据之门外,缺乏人才储备意识,造成了企业需要人才与大学生求职之间的供求矛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十分看重重点大学毕业生,追求名牌大学毕业生,想为自己的公司或是企业增添了门面,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就业.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从更深层次上提醒我们,必须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本身等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和共同支持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此,必须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政府在大学生就业选择中发挥宏观调控角色作用,扮好总协调人角色.首先,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其次,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扶持政策,完善人才市场机制,从人才管理、职称评定、岗位流动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以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和就业为前提,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作用.第三,政府应加强对高校的宏观调控作用,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情况对各高校各专业招生情况馓出科学预测和调控,对需求前景一般、就业率普遍低下的专业,应该从招生总量上适当减少或者停招.

2、用人单位在大学生就业选择中转变理念.用人单位是大学生成长的终端环节,对高校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认同,最终取决于企业对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认同.用人单位在优化人才结构基础上,也应重视人才储备.在人才引进上,应当避免单纯追求大学生的所谓“专业”水平、“工作”经验的做法和单纯以学校品牌、专业对口的用人倾向,而应当综合考察一个人的能力,更加关注应届毕业生在从业过程中的可塑性,通过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高校在大学生就业选择中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时效性.首先,高校应转变培养方式和目标定位,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高校要处理好已有学科与专业的系统性与知会性的关系,课程体系的刻板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学分制实施的规定性与实际学分获取拓展性的关系等,同时学校应当改革扩招之后的培养方式和手段,改变由于扩招引起的师资短缺、管理滞后、学生素质下降等的状况,既要重视大学生谋生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大学生的人文底蕴、修身养性.其次,高校应加强金融危机形势下出现的大学生就业的思想认识工作,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通过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岗位求职,解决大学生对就业的思想认识问题;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如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遴选、培训工作;加强社会实践组织专业化,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第三,高校应特别关注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在金融危机的大力冲击下,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更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和女生这一类就业困难群体尤其需要特别关注.应及时完善由就业指导、创业支持、困难帮扶和心理咨询四个方面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积极引导就业困难毕业生理性就业.

4、大学生自身在就业选择中的认知观念的转变.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大学生应当调整就业的心理预期,主动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提高职业能力,尽快让自己的就业融入市场.首先,毕业生在找工作前应建立明确的职业规划,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避免就业的盲目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找工作前还要接受一些明确的就业指导,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与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从而避免求职时的盲目和错失照机.其次.在求职过程中应积极主动,不能存在等国家优惠政策、靠学校帮扶、要家长继续供养的“等、靠、要”思想,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降低就业期望值,走先就业后择业之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树立自主创业的择业观.

在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甘益严峻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难其实是我国早就面临的问题.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在今年全球金融危机催化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是全国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一件重大事情,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的解决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但我们相信,大学生就业问题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会逐步改善.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