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项怀诚

点赞:19424 浏览:918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他,一位积极务实的财长,一名财政改革的尖兵.

2008年8月,盛夏的一次拜访,我们惊异地发现:项怀诚的别样人生等

40多年前,一个稚嫩的小伙子“误入歧途”进入财税系统,习艰涩的财税数字于懵懂;多年以后,一位成熟的财长力挽狂澜,救严峻的中国经济于水火,他就是前财政部长――项怀诚.这是怎样一个成长过程?我们好奇探寻却发现:一切竟是必然.

“误入歧途”踏上财税之路

项怀诚说自己不是财税专家,而是一个财税从业人员.中文专业出身的他如此打趣自己的财税事业,“学中文的人往往自命比较高雅,后来从事财税工作天天和孔方兄打交道,给人感觉多少有些铜臭味,22岁误入歧途,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

对于数字,项怀诚既不热爱又不敏感,但历史似乎有意成就这样一位不凡的“财税从业人员”,“特意”在他的职业生涯初期安排了两个“误会”.

1960年9月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第一个误会诞生,项怀诚被分配到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中俄机器翻译项目组.虽然进行的是全国最先进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但因为当时国家经济困难,计算机技术发展不成熟,中俄机器翻译项目最终下马,项怀诚离开了“两个房子才能放下的先进计算机”.

1963年,随之而来的调动直接引发了第二个“误会”.因为参与过中俄机器翻译项目,项怀诚被误认为精通俄语,于是被调派去教俄语,但这对中文系毕业的项怀诚来说并不现实.借着当时对知识分子的优惠政策(调动工作征求本人意见),项怀诚道出了自己的情况和想法,随后又被询问是否愿意到财政部工作,项怀诚说妻子正怀孕,希望能留在北京.

于是,在等待二女儿的降生过程中,项怀诚展开了的人生的新阶段――虽然这位慈父并未料到他将推动波澜壮阔的财政改革.

勤能补“拙”打开财税之门

虽是“误入歧途”,那个服从组织分配的年代,项怀诚唯一的选择就是努力钻研,做好本职工作.而这个努力钻研的过程,项怀诚总结道:“与其说是天赋不如说是勤奋.”

1963年1月至1972年6月,项怀诚在财政部税务总局当办事员,数字的繁琐并未给他带来直接的冲击.直到1972年从干校回到财政部,项怀诚转战到预算司汇总预算报表,原本预备写字的手打起了算盘.面对密密麻麻的数字,项怀诚跟不上别人工作的步伐,“别人几张都汇完了,我一张都没汇完还老出错.”幸好有一位老同志的帮忙,项怀诚才渡过了难关.

在后来的工作中,项怀诚天天跟数字打交道,慢慢培养对数字的敏感,还发现了数字的规律.项怀诚说自己当时的奋斗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数字篓子”,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项怀诚每个月都坚持自己收集财政和经济数字,努力做到“四勤”:“手勤”,勤作笔记;“嘴勤”,勤问问题;“腿勤”,勤跑腿去请教老同志;“脑勤”,勤于思考总结.

研究加上实践,项怀诚掌握了财政知识,工作也渐入佳境.他记得当时自己负责管理10个省的预算,每个省的财政状况都熟稔于心,以至于到省里工作的时候,省里的同志未曾来得及介绍,项怀诚就忍不住先讲出了当地的情况.结果可想而之,“都因为年轻爱表现,同行的老同志批评了我的‘知识分子习气’,让我以后注意人家没讲我不要讲.”淡然的骄傲中,项怀诚嗔怪着彼时的稚嫩.

厚积薄发走向财政潮头

掌握财政知识,熟悉财政业务,这不过是项怀诚财政生涯的第一步,真正对他产生历练的还是几十年的财税工作.

虽由时势使然,项怀诚还是用每一个踏实的脚步丈量着他一生的财税事业,最终引领着中国经济走向前进.1963年到1979年,项怀诚一直以办事员的身份在财政部耕耘,每次提干,他总在办事员的位置上窝着不动,十八年的办事员让他获得了一个别号――“办事员精”.而入党的过程就更加曲折,入党申请书从1962年写到1982年,被党考验了20多年后才如愿入党.“当时的阶级路线和形势很复杂,我又出身知识分子家庭.”项怀诚表示了对时势的理解.

虽然如此,项怀诚还是心存感恩.他回忆当年遇上一次涨工资的机会,因为按比例限制名额,领导不得已拿着一级工资给两个人分,七块钱一人分三块五.项怀诚对领导的爱护非常感动,曾想那时“虽然钱少,但是心情很好”――他如此总结自己默默积累的二十多年.

别样项怀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计算机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势好了起来,项怀诚的多年积累终于有了发挥的空间.从副科长、副处长、副司长到副部长再到部长,厚积薄发,项怀诚最终成为中国财政的宠儿,他的名字最终与“分税制改革”、“积极财政政策”这些撼动中国经济的词汇连接在一起.


“财税铜臭”渗透文人清白

从事着“多少有些铜臭味”的财政工作,立在中国财政的潮头,项怀诚依然坚守着内心的清白.

项怀诚的妻子是自己从中学到大学的同学,跟着他一路来到北京,当了几十年的中学语文老师,而项怀诚从未想过为妻子调动工作.在他财税工作的这么多年,为了避嫌,家人也从未往他办公的地方打过.

因为这种刻意的避嫌,大女儿思思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当年,项怀诚在税务总局担任副部长、党组书记,而女儿则在税务局任副处长.父女同处一个屋檐下,项怀诚主动向女儿“开刀”,当年的谈话内容清晰地刻在项怀诚的记忆里:“思思,爸爸没法提拔你,研究干部提拔,我肯定先‘毙’你.要是觉得委屈,那就自己想出路.”最终,大女儿离开了税务总局,凭着自己的能力考进了一家外资的会计事务所.

身已动,心未远

回顾自己的财税生涯,项怀诚淡然调侃地讲述中仍不乏,我们感受着老者的睿智,也领略到英雄情怀.虽已离开财政部六年,项怀诚的言语中仍然充满关切,财税从业人员的素质,税收的责任观念,曾经亲历而未完成的财政改革工作等占据他生命几十年的财税事业显然已经注入血液,虽身已动,然心未远.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