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会计教育现状与

点赞:22616 浏览:1053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会计教学现状分析后发现,大学会计新生没有相关的会计实践体验,大学会计教学对学生感性教育不够,对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改策略,即合理利用教师资源,有效实施激励机制,延伸感性教育的范围,以期为提高大学会计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大学 会计人才标准 教学现状

关于大学会计教育的研究,有学者依据会计工作的变化,分析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认为未来管理型会计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提高教师素质和转化教育方式的改革思路(杨有红,2000);有学者根据会计教育中培养目标的多样化提出不同层次学校培养不同岗位或行业的会计人员的教育思路(李君,2000);另有学者认为,面向实践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会影响高校会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张爱民、陈人杰,2000).这些研究的总体路径是“现实要求”决定“教育方法选择”.会计实践已经向大学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实施新的会计教学策略,需要明确大学会计教育目标,并对受教育者和教学的状况进行现实分析,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大学会计教育目标分析

(一)人才知识结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这一概念,一般理解为能进入社会并利用财富进行再创造者.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但所有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通过人们的感觉感知而来.经验实在主义者大卫,休谟(DidHume)认为,人们是通过对客体的感知而建构实在性的,卢梭认为“人才”的成长历程可以简略地表述为:由“概念”获得,到“观念”形成,再到“理念”成熟,遵循“自然规律”完成婴儿到成人的变形.笔者认为,人才的知识应该包括:来源于感性的认识――概念,诉诸观察被证实并经过归纳的认识――观念,分析性的系统化认识――理念,如(图1)所示.在人才的知识结构中三个层次的知识依次变得更精炼、更系统.人才概念的这一界定明确了大学教育的方向,使大学任务的实现更具可行性.

(二)会计人才标准目前我国已逐步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对中等层次的人才――技术人员的要求非常迫切(纪宝成,2005).这种需求必然体现着对符合经济发展的会计人员的需求.会计作为对经济业务进行计算、计量、分析和控制的活动,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活动主体――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成为了推动会计实践的核心力量.会计人员作为人才的一种,其基本知识结构必然应满足人才知识结构所要求的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传统会计下的会计环境和会计概念框架在范围和含义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何卫红,2006).会计人员仅从事实务操作或只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的感性认识,其归纳、判断、分析能力,将成为现今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即会计人才标准.大学会计教育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应将认识与自我表现结合起来.大学会计教育的目标应确立为:使学生要了解会计实践环节;培养学生针对各环节进行归纳、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会计理念.

二、大学会计教育对象与教学现状分析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进入规模快速增长阶段,毛入学率在2002年突破了15%,随着招生考试、教学管理、经费运用等体制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稳步迈入了大众化阶段(张力、刘亚荣,2005).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大学会计教育的结果应与社会需要相一致.在这一阶段,大学会计教育的作用在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以往有关会计的体验进行验证,随后进行推理以形成系统会计认识.这样的界定源于如下检测设:大学前的学习依据会计人才的成长历程属于感性体验阶段;大学为了实现其会计教育的目标将进行人才培养的后续工作.但在校会计专业大学生大学前的教育是否使其获得了会计方面的感性体验,大学毕业时是否已经达到了会计教育目标,本文对此进行了如下考察.

(一)大学生入学时状况的调查笔者对曾讲授会计课程(针对大一学生)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对未接受大学会计教育的新生状况有所了解.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经过修正完全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新生接受会计理论的能力和对会计事项的了解都不太满意,对新生理解会计基本概念的状况持中立态度,个别教师认为学生态度不错.

依据以上结果,对大学新生的状况做出以下判断:新生对会计事项不甚了解,这一状况表明其在进人大学前参与或了解的会计活动很少,因此,对会计活动各个环节的感性认识不足或不全面,不了解会计的实践环节;新生接受会计理论的能力状况表明其在接受会计领域系统、全面、抽象的认识时很不适应,从侧面说明其归纳、分析和推理能力不足;新生对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表明,这些学生具有基本的意识和理性思考的基础;学生的态度表明其具有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动机.

(二)大学会计教学状况的调查 查笔者针对会计专业的三个班级的学生(大四学生)进行了“大学会计教学状况”的调查.发出问卷92份,收回92份;其中作废9份,经过修正83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在理论教学部分,学生比较满意专业课讲授(其中对技术方法的满意度小于对概念讲解的满意度),而学生对案例教学、读书(其他人文社科类图书)指导、专题讨论或辩论满意度较低,且程度依次增强;在实践教学部分,大多数学生对实地考察环节满意度较低,而对实习与实验环节较满意(其中对专业实习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依据以上结果分析如下:教师在专业课讲授中注重概念,不注意方法且方法的讲述不够系统、明确,这些使得教学活动难以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案例教学不充分且不注重效果,使得学生无法通过案例感性认识企业及会计活动;专题讨论的缺乏同样使学生很少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分析、归纳能力;缺乏指导的读书使得学生要么不读书造成其接触概念性和分析性知识的机会减少,要么读不科学的书造成生活重心偏离;由于到企业的实际考察较少和不系统,学生对企业和会计的直观认识并没有得到改善;虽然针对实务的会计基础工作实习、会计程序与方法实习、综合实验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学生对实践环节的了解,但各个环节时间安排的不协调、内容设置的不具体和不完整同样影响了学生对实践的了解和认识.

对理论和实践环节的选择人次进一步统计描述,通过考察不同教学环节受调查者满意与不满意数值之间的差异性,符号检验结果表明(表3),学生对整体教学的不满意并不显著.对整体教学并不明显的不满意说明:在学生总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现有教学方法对其能力培养与知识补充有一定帮助;在面向社会的会计教学中,教学方式所应具备的多样性已有所呈现,而且给一部分同学带来了好处,既提升了分析与归纳能力又加强了对实践的认识.

上述关于教育对象和教学现状的考察表明:大一新生入学前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不足;大学会计教学中人才培养的后续工作做得不够;学生对部分教学环节的认可说明今后的教学改革应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大学会计教育现状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大学会计教学改进策略

(一)淡化传统班级概念,充分利用现有教师对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小班教学已经远离.针对目前大量的会计专业学生,需要考虑以下方面:一是教授专业课的老师应怎么写作于全校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学生应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了解大量非专业知识,这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相关概念,便于其系统、全面地归纳、分析问题.但教育的现状是会计教学中仅有大量的专业课讲授而缺乏讨论和指导,这使得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难以接受,便没有能力和机会去全面地改造其世界观.因此,考虑专业课的精简,增设多样的选修班在教学改革中显得尤其重要.二是培养学生使用学习工具的能力,使其自主、有效地学习.信息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知识的充分共享成为可能,也使得消除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成为可能.因此,学生若能掌握相应的检索、查询、编辑工具便可以缓解现今高校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可以接触较多的感性材料并且进行自由逻辑推理.

(二)合理利用激励制度,改进教学方式在教学结果的评价中,传统的奖学金发放和优秀教师评定标准是学生成绩.这种激励方式一定程度造成了目前教学中只注重专业课讲授的教学状况,直观、互动和视角宽广的案例教学、辩论、读书指导等在单一的考评制度下很难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实施.因此,在激励方式的使用新的评价标准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此标准的选择可以从教育的三要素开始.教育包括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会计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必然要包括概念、技术、判断、归纳、分析等,而不是单一的概念或技术.因此,基于会计教育目标的评价标准应是一个综合指标,应覆盖全面的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而不应以学生的功课成绩替代.全面的评价标准必将带来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最终的教学结果也将更加贴近社会的要求,满足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延伸感性认识的范围,实施早期的会计技能教育由于大学新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不足,所以教育中应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改进教学方式.但在资源已被优化的情况下,会计人才的培养便在于怎样提高大学新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笔者认为,提高大学新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关键在于实施早期的会计技能教育.如在中小学传统的劳动技术课中加入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这可以使得中小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体验到会计活动,提高其大学入学前感性认识的全面性,便于在大学会计学习中中有效进行会计活动的判断、归纳和分析.

编辑 刘 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