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可靠性

点赞:3377 浏览:117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影响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本文在描述会计信息可靠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及公司治理生态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途径.

关 键 词:会计信息可靠性影响因素提升途径

一、引言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安然(Enron)、世通(Worldeom)、施乐(Xerox)等世界500强公司的会计丑闻震撼了全世界.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一般认为,会计信息质量主要体现为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个特征.很明显,上述世界性会计丑闻表明,主要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出了严重的问题.笔者通过在分析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及公司治理生态、会计信息使用者自身解读会计信息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途径.大多数学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都是基于所有者(投资者)的视角,可以说,这样的视角是比较狭窄的.企业本质上是由一系列各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缔结而成的许多不完备关系契约的集合.所以,除了所有者(投资者)的角度外,我们还应该从更广的角度,即从各方面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理解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别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所以,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其涉及到的问题等内容.从现实来看,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满足方方面面会计信息相关者的需要,至少是不使某一个或一些相关者的利益受损.另外,在对会计信息相关者进行战略管理时要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信号传递功能.此外,会计信息相关者也要充分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以确认自己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如果利益受损,就要采取措施促进会计信息的可靠传递.


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内涵分析

(一)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制度关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解释,各国会计准则的论述基本相同但也有所区别.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二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认为,可靠性是确保信息合理地免于差错、偏见,并能忠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事项的信息质量.计量的可靠性依赖于它反映其意欲反映的忠实性,而且还应通过验证,为使用者提供它具有某种反映质量的保证.可靠性的构成要素包括:反映忠实、可验证性、中立性,另外也从可靠性角度谈到了偏见的影响和完整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信息要成为有用,还必须具有可靠性.当其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反映的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故IASC认为,可靠性的构成要素包括:忠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性、完整性.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认为,信息是可靠的,当它能忠实地反映其意欲反映的或能被合理期望反映的(交易或事项)而为使用者所倚重;它不存在故意的或系统的偏见;它没有重大差错、它在重要性的边界内是完整的;在不确定环境下之编制过程中,在进行判断和做必要估计的过程中适当地应用了一定程度的谨慎性.因此,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认为,信息可靠性的具体构成要素包括:忠实反映、中立性、完整性、无重大差错、审慎性.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认为,当(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与其实际所反映的交易和事项一致时,而且这种一致经得起独立验证且不存在差错与偏见时,该信息就是可靠的.因此,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认为,可靠性构成要素包括:忠实反映、可验证性、中立性、稳健性.中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认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指会计信息应能避免错误和偏差,并能如实反映情况.即会计信息不能歪曲、虚构和隐瞒经济业务事项,应如实反映全部经济业务事项.可见,我国会计准则把如实反映、可证实性和中立性同时作为可靠性的标志.由此可见,对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内涵,各国和国际会计团体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都认同如实反映(即真实)和中立(即不偏不倚)的会计信息是可靠的.

(二)会计信息可靠性内涵理解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内涵有不同的理解.第一,可靠性必须具备可验证性.可验证性是指具有相近知识背景的不同的会计人员按相同的方法和程序,对同一计量对象进行计量时应获得相同或相近的结果或者是由不同的合格的会计师相互独立地工作,通过相同的凭证、数据记录或验算得出相同的数据和结论.是对计量中已选中的某一会计方法是否具有稳定性品质的评价.一般可检验的信息的前提是该信息具有可靠的凭证并且对加工该信息的方法具有明确的规范.第二,会计信息应是在中立的立场上生成的信息.中立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具有超然的独立性.实际上是要求会计人在对会计反映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过程中不受任何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具有超然的独立性.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在生成过程中不受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指使或操纵,不允许任何人为了某种目的歪曲会计信息,即会计信息应公正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东西.信息提供者只有处于中立性的立场,以公认合法的会计准则为标准来处理会计事项,没有掺入个人的偏见或舞弊,信息才具有中立性.第三,会计信息的内容应是真实的,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不完全等同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反映客观发生的经济业务,即是指一项计量或叙述,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一致或吻合.会计信息如不能真实反映其要计量的经济事项,就不具有可靠性.但是,可靠性不但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反映真实性,而且至少还要具有“中立性”.这说明可靠性的标准比真实性要高.第四,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现行指标体系有待完善.如果我们把会计看成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话,会计信息就是会计人员利用会计准则所提供的工具(原则、方法和程序)对会计反映对象进行不断加工后所得出的产品.因此在现行可靠性的三个指标中,中立性是对会计信息总加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观独立性的要求,可验证性是对会计人员所使用的工具应该具有的稳定性的要求.但是,中立性与可验证性没有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会计规则的科学性进行规定.如当会计人员可供选择的会计规则都不够科学的时候,尽管这些规则性能都很稳定(即具有可验证性),加工出来的信息也会失真.同样,当会计规则都很科学但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太差而不能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正确使用所适中的会计方法时,他们即使立场独立,也不能得到正确的产品(会计信息),他们生产出的会计信息也无法保证是对会计对象的可靠反映.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将可靠性分解成中立性、足够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的会计规则.只有在同时满足上述三个质量特征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会计信息才会具备应有的可靠性.第五,会计信息可靠性是相对的,它不等于精确性.一方面,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以及会计反映对象本身具有的客观不确定性,使得人类不能直接确定其真值.而且,目前大多数对客观世界现象的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精确的.如目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广泛使用的应计、递延、分配和摊销等方法主要是按数学及模型等方法构建的,对这些方法的运用能产生出十分精确的数字结果.然而这种精确性是数学上的精确性,而不一定是反映上的精确性,它们并不一定能客观反映财务报表所描述的经济事物.所以,会计信息不可能100%可靠,要求完全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从信息的使用效果来看,对于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不同决策用途来说,有时候客观上很精确的信息可能与不很精确的信息具有相同的主观可靠性.所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相对的,不存在“是”与“非”的绝对界限.最后,因为会计信息生产成本具有阶梯型边际递增性,苛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必然会导致交易费用的激增,因此会计信息可靠性存在一个基本的“度”.它不同于精确性.第六,会计信息可靠性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即单个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一系列会计数据经过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分析综合、加工汇总之后,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单一、仿佛十分精确的项目的可靠性.

三、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影响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会计反映对象的复杂性、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信息系统独特程序和方法的限制、会计法规体系和准则等规范的要求以及对会计人员中立性产生影响的公司治理生态方面的整体因素.如公司治理状况对其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方面:这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因素.如股权集中度、高层管理当局薪酬、最终控制人性质、高层管理人员数量、高层管理当局持股比例、公司治理中的会议频次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Warfield等(1995)提出,当管理人员持股或机构投资者所占股权增加时会降低写作技巧人成本,因此也减少了经理人员操纵盈利数字的可能性;BeaSley和Mark(1996)研究发现,发行在外普通股比例越高,则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小;公司外部董事的比例越大、灰色董事和独立董事越多,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小;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越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刘立国和杜莹(2003)研究发现,流通股比例越高,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就越小;当第一大股东为国资局时,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负相关.另外,内部董事占全体董事的比例越高,或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同为一人,则出现人为操作会计信息的可能性也越大.

(二)会计信息利用过程中的影响即会计信息利用过程中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事后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判断的因素.这类因素主要包括:信息使用者决策时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与利用能力、会计信息与决策结果的客观关联性强弱、影响使用者根据决策后果倒推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准确性的其它因素(即影响归因准确性的其它因素).会计信息系统的一系列程序、方法的存在决定了单一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准则、制度对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特定时期不会产生剧烈的可靠性问题,但由于其间会计人员的估计、判断等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大量存在,所以这并不能排除环境剧烈变化时信息使用者对企业遵循原来规定所生产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怀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事后判断是前者的依存函数,换而言之,准则、制度限定的越详细和固定,一般情况下会计信息使用者事后将不会过度指责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则、制度规定得越灵活,管理当局拥有越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使用者事后越有可能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进而指责其不够可靠.原因在于,当存在多种备选方案时,管理当局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一种能够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私利的政策,而这种会计政策也许与经济事实或客观性存在一定的差距,当然也就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会计信息可靠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会计信息可靠性提升途径

(一)制订更加科学的会计准则,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无规矩不成方圆”.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必须按会计准则进行业务处理,只有当有些业务没有现成规则约束的情况下才可以利用职业判断进行处理,因此会计准则的科学性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重大影响.首先,要适度减少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其次,尽量使会计方法的性能更加稳定.再次,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方式.对有必要做附注的地方就一定要做出清晰的附注.例如对由不同计量属性得出的金额加总后构成的汇总数应该披露其内部结构,使人们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报表中各项目数据的内部结构及质量好坏.对计量方法中所涉及到的参数估计应该详细披露其估计方法.特别是对公允价值中不同层次的参数要分开披露其估计过程及大小.对中途有会计政策变更的必须披露并说明理由.

(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制度保障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允、经济业务的合规,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必不可少的手段.健全的内部控制,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与审核等相互交叉稽核,预防、发现并及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此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也是修改后的《会计法》中增加的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理论依据.

(三)重视公司治理生态问题,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环境保障会计信息的提供,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会计信息具有的经济后果性质往往促使企业的管理当局利用信息不对称性,以牺牲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个人私利,而管理当局的不道德往往最终需要借助会计信息进行掩饰,这就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靠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以高质量的公司治理生态为基础,健康的公司治理生态可以作为一种发展机制,约束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公司治理生态是以公司治理机制为基础,外加一系列具有独立性的社会相似度检测环节如: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投资银行家和监管机构等,组成的共同体.一系列的财务欺诈案件背后隐含的逻辑就是,这些本应具有独立性的相似度检测环节已经有意识的集体失效了,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去了基本的可靠性,助长了财务欺诈的出现.因此,会计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四)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为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力度“银广厦事件”触发了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危机.因此,要从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体系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度、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职业道德等方面多研究反省,力争在更加有效的约束机制下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发挥强而有力的外部监督作用,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思想保障职业道德规范是把外在的法律规范加以内化,它是会计人员的“自律”,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意义重大,也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保证.我们应不断完善法律和规章制度,努力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制定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的职业行为守则,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相关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严格考核和奖励制度.对考核优秀、表现好的要奖励,对一些影响恶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和惩罚力度,视情节程度有必要的话实行终身禁业的惩罚,以确保各种行政规章及道德守则在实践中得以落实,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时,要通过学校、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大力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六)加强会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技术保障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其独立性也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其正确解读客观世界,恰当选择会计方法,合理进行会计估计以及在没有现成准则可依时能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做出正确业务处理的必要条件.要抓好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同时,还要从会计管理方法上建立相应的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持会计工作人员处理会计事务的独立性.如在一些单位推行的会计委派制,不失为一种提高会计人员工作上独立性的有效方法,即各单位的会计由上级主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委派,所委派的会计人员不隶属于被委派单位,各单位也不得自行任命财务人员,并且在会计委派中实行定期换岗,建立考核奖励制度,防止财务人员与单位共同.这样,对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组织上的保障.

(七)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解读会计信息的能力,促进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双向良性沟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解读能力,一方面对信息使用者加强财会知识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会计人员与信息使用者的直接沟通.另外,应大力扶持财会信息咨询类社会相似度检测机构的发展.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正确地解读和利用会计信息,促进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双向良性沟通,从而对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良性循环和促进作用.

日光:《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5]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3年第2期.

(编辑聂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