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理念构建会计信息化逻辑框架的力作

点赞:27249 浏览:1222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自从将计算机引入会计领域以来,一个问题便困惑着人们:究竟是会计人员去学计算机好呢,还是计算机人员去学会计好而结论往往颇为离奇:“我们需要大批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人才”.从此,会计人员进电脑培训班,计算机人员捧读会计学原理,一时盛况空前.但两相比较下,计算机显然更吸引眼球,也就占了上风.会计背景的人士或者致力于学习源代码编写,或者怀着崇拜的心情相信计算机什么都能做,会计只要原封不动地“电算化”,“管理上台阶”美好愿景便来到了.两种行为类型的共同盲区,则是忽视了对会计自身的专业思考,忘了自己本该发挥的优势.

“强势IT,弱势会计”的不对称组合下,“会计电算化”十多年来其发展结果未免令人遗憾:会计三大报表只能编其二,而且居然把最关键的事做错了――在需要会计发挥“资产保护”作用的库存领域,传统设计违反内部控制原则,采取“管物的也管明细账,只向会计人员报总金额”的方式,直接削弱和限制了会计“后台平行监控”职能的发挥,并导致总账和明细账时常对不上.

会计信息理念构建会计信息化逻辑框架的力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低级的簿记尚且没做好,更不用说在高级的管理决策方面起作用了.在世界范围内,会计领域引入计算机已达半个世纪的今天,会计信息系统实际达到的水平,可说还是相当低下,许多早就该让计算机代劳的事,还是自己操劳.

原因很清楚:我们忘了思考在会计软件设计中本该占主导地位的会计问题,描绘不出理想中的会计信息系统,甚至于失去最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无条件地接受外行人士的设计方案,而无视其是否符合会计职业的共识和惯例.对于上述的产品缺陷,本来是略具判断力的会计人都能发现的,却似乎从来没有人去想过,任其以讹传讹地泛滥.除了“总账与明细账对不上”这一类“硬伤”之外,还随处可见简单模仿手工实务本应改进的做法,以高科技复制和放大“弱智”的现象.

“信息”(Information)和“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却常常被混为一谈.就会计软件而言,首先是“会计信息”的问题,即我们想要计算机做什么,希望达到什么样的自动化程度,因此要理清复杂的业务数据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说明在实现过程中哪些是不可撼动的,要原封不动地再现,哪些是可以改变的,以提高效率等,这是关于“信息”的方面,然后才是“软件”,即如何让计算机不走样地、流畅地实现我们想要的目标,这就是“信息技术”的事了.在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必须分别依靠不同的知识结构来思考.会计背景的人士一旦玩起了IT,往往只能作为业余水准的程序员“挨踢”,另一方面,计算机背景的人士若想代劳提炼会计模型,套用新新人类的句式:“不太懂会计不是你的错,随意把会计‘大卸八块’,阉割了会计的基本要义,就是你的不对了.”当然,两方面都达到极高专业水准,“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人士不受此限,只是这样的“高人”我们从未见到过.

作者以为,这是两个知识领域都要求有很高专业水准的事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将取决于其中较低水准的任何一方.因此正确的回答应该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复合的专家团队”,而不是大量的“两栖人才”.软件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产业,知识的可复制性意味着数量上的无限性,代表最高水准的极少数专业人士的思想,完全可能通过复制而扩散开来.

很少有人注意到,会计至少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而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最多不过半个世纪,在手工处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现行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几乎没有为计算机作过考虑,没有根据计算机的特点而留有余地.在两个知识领域中,作为各行各业的通用工具,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远远地走在前头了,显然,问题出在会计界而不在IT界,“会计如何更好地适应电子计算机”,以及“会计如何更好地应用电子计算机”是我们应当补强的薄弱环节.会计界再不主动参与研究设计,会计软件永远没戏,呼吁会计面的研究和思考,全面提升会计信息系统水准已是刻不容缓了.

本丛书是厦门大学会计系副教授汪一凡的学术总结,作者在“结合部”上坚守会计/管理的精神家园,潜心耕耘十余年,重点并不在于硬件技术和软件实现技巧等方面,而在于从自动数据处理的角度来重新考察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希望能提出对会计系统的设计开发具有确实指导作用的、首尾一致的理论基础,构建符合计算机严格要求的、最简洁的数据模型,从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用好计算机.塔的研究难免“空对空”,不敢直面实际课题,急功近利的商业开发想从低起点爬升,则可称为“地对空”,其难度不亚于“向上兼容”,作者采取“高起点理论构建”与“高精度系统开发”并行推进的方式,并创始桃李软件作为实践基地,自称为“空对地”式的研究,感想颇丰,遂有此策划.


本丛书主要是为会计背景人士编写的,对象是具有中等及中等以上会计知识背景,希望能较深入地理解和恰当评价“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并进而对需求分析与设计有所了解的读者群.有必要说明的是,所谓“会计知识背景”指的是实际达到的水准,并非强调“会计科班出身”.

既是号称“会计信息化丛书”,自然与计算机有关,却看不到源代码,从头到尾都只拿会计说事儿,研究的是“教计算机自动做账”的学问.应当承认,这是一套“奇书”,好像从头到尾都能看懂,却又老是“云里雾里”的.如果浏览了本套丛书有这种感觉的话,您还不具备与计算机亲密接触的资格.

大家所熟悉的会计理论与方法是“会计人员导向”的,人的悟性高,灵活性大,一点就通,对计算机就不同了,在我们想来“很简单”的事,一旦要让计算机来做,往往就变得无比复杂.因为计算机不能理解“为什么”等原理性的东西,只能接受“怎么做”之类的指令,为了让其高效有序地执行,事先廓清思路,采用比主流会计学更明晰的表述至关重要.“计算机导向”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只能“一板一眼”的,含糊不得.从而,本丛书所具有的“叛逆性”特色是,对构成会计学论著与教材核心的某些重大内容,可能一点都不提起,因为那对计算机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与“自动做账”毫无关系,相反,在主流的论著与教材从来都不关心的一些角落,却要浓墨重彩地加以论述,也只因为那确实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的“会计学智商”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阅读本丛书的过程,是从自动数据处理的角度,重新夯实会计知识基础,调整原有思维方式的过程.在经过思考之后,建立起“计算机思维能力”,从而具有较高的评价品味,甚至是分析设计能力.囿于篇幅,作者对基本的会计知识不作详细讲解和复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若发现对个别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已经淡忘,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时,可自行参考相关教材.在全套丛书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到作者对一体化会计理论所作的探索.从经验事实中提炼出表征会计事件的“会计信息元”概念,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的逻辑起点,进而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描述,构筑首尾一致的理论基础,可说是对1969年源于美国的“事件学派”(EventApproach)研究的实质性推进.

本丛书共分为四册,即:

之一――《会计信息系统原论》.

作者试图构建一体化的会计理论体系.经过经验事实的导引,以“会计信息元”作为逻辑起点,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思考和述评,并简要介绍新一代“大规模写作”会计软件.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自动数据处理会计学原理》与系统逻辑设计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关,聚焦于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领域.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绪论:会计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第2章“会计与计算机”、第3章“经管责任与复式簿记”、第4章“会计信息元”、第5章“财务会计账户与数据处理”、第6章“记账符号与复合金额”、第7章“财务会计的表处理框架”、第8章“数据采集的几个问题”、第9章“会计系统的数据规范”、第10章“对外交换业务的自动处理”、第11章“内部流程业务的自动处理”、第12章“其他代表性业务的自动处理”.

下篇《流量表的精确编制原理》解决了以直接法和间接法分别提供“经营活动产生的流量”时,如何确保其一致性的难题,本篇基本参照作者已出版的《流量表的精确编制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9月),仅在内容上略加修订.主要内容包括:第13章“净流量与净利润”、第14章“主表的编制”、第15章“附表的编制”、第16章“防错机制与其他说明”、第17章“模拟数据手工操作案例”.

之二――《你也能写作会计软件――平面表DIY教程》.

DIY是“DoItYourself”之意,本书介绍一款可以让会计人员自己写作设计软件,实现心中理想的平台产品.该产品直接以“原论”为设计思想,“精编流量表”和“魔方式数据挖掘”等功能明显有别于传统软件,读者通过实际操作和增值设计,可加深对“原论”的感性认识.软件设计中提出的一些概念,也有助于后续两部专著的阐发.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鸟瞰平面表DIY”、第2章“红叶服装厂案例资料”、第3章“记账凭证管理”、第4章“智能装备锦囊”、第5章“基础信息设置”、第6章“精确编制流量表”、第7章“转入报表编制”.

之三――《会计信息系统展论》.

在“原论”研究与解决财务会计系统的问题之后,本书继续研究会计领域的“高级”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管理会计的实用性困境与突围之道.针对管理会计只在文献和教科书中“发展”,难以落地生根的现状,本书从信息来源与处理的角度解释管理会计缺乏实用性的原因,并提出以“财务会计主通道”采集和处理的信息为主,管理会计作“多维度多通道发散性数据转换”的解决思路.期望通过本书的研究,解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历来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切实完成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整合大业.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整合大业”、第2章“事件逻辑关系与企业特征空间”、第3章“标准成本与差异分析”、第4章“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的‘算法’研究”、第5章“责任会计”、第6章“作业成本核算与搭载式数据采集”.

中篇:合并会计报表的新思维.目前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合并法”已经成为“玄学”,难以为继了.本篇提出开拓性的思路,以公司集团专设账户体系,据以自行编制报表的“个别法”取代“合并法”,并就具体难点和软件实现问题作了实质性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第7章“合并会计报表纵横谈”、第8章“‘个别法’和‘合并法’简述”、第9章“已成玄学的‘合并法’”、第10章“理想化个别法:基于记账凭证”、第11章“实用性个别法:基于试算平衡表”、第12章“关联交易类型分析”、第13章“合并流量表专题”、第14章“外币报表折算简述”、第15章“简评《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相关规定》”.

下篇:“实证会计研究”之研究.会计领域运用数学模型,特别是“实证会计研究”已渐成气候,作者进行剖析,揭示其中的“游戏”精神,祈愿为国人的研究“与国际接轨”有所助益.

之四――《用数据库表达管理思想》.

鉴于“对需求表达不清,数据模型提炼能力不足”是当前MIS/ERP设计开发的通病,也是其业绩乏善可陈,甚至大面积失败的主因,本书从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出发,将管理信息系统分为“数据库逻辑模型”、“程序表达与交互设计”和“网络与通信”三大专业领域,并专门介绍和研究与会计知识背景有关的“数据库逻辑模型”,有助于读者拓宽视野,增强沟通能力,提高对软件系统的评价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第2章“物流管理:离散型制造业需求描述”、第3章“支撑MIS的三大专业领域”、第4章“数据逻辑设计的特殊难点”、第5章“数据逻辑模型设计原理”、第6章“应变能力与进化性剖析”、第7章“ERP成败论”、第8章“测试业务范例:商业流通业/流程型制造业”、第9章“测试业务范例:离散型制造业”、第10章“大象无形:大规模写作的哲学基础”.

(编辑熊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