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问题

点赞:3431 浏览:88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会计电算化是高职财会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才是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然而,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新的会计技术环境要求不相适应,有必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现有的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开发型,以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为主,大量教学内容用来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方法.另一种是实务型,是以介绍软件使用方法为主,主要选择一种会计软件,系统介绍该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学目标不明确直接导致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名称的不统一,各高校对该门课程的叫法也各不相同,如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计算机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等.课程名称不同反映了教师对这门课程的不同理解,表明对这门课程的内涵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会计电算化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课程设置与其他专业课脱节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目前课程设置的特征是: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课程割裂开来并完全脱离于会计课程,“会计电算化”仅仅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电算化,传统的财、会、审课程依然基于手工环境,只有会计电算化课程中表明会计已处于新的技术环境,需要更新传统的程序和方法.学生只有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才接触、了解和使用ERP软件,由于ERP软件的会计模块集成了会计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体系庞大,仅靠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根本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ERP中全部的会计功能.

(三)符合高职特色的“对口”教材缺少高职教育的明确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现有的大部分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以满足课堂教学的理论阐述为主,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不符合目前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教材尤其是理论部分的压缩是大势所趋.

(四)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必要的衔接“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其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如会计电算化初、中级证书.但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与财政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缺乏有效衔接.

(五)教学知识落后,与实际工作脱轨目前,部分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采用的会计教学软件不通用或版本落后,使用这类软件作为教学软件,造成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单位的需求,导致再培训周期和成本加大.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高职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面向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财务、审计等专业岗位及相关岗位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根据财会专业的就业岗位,财会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专业工作的重心将主要集中在财务核算的日常具体工作上,即对于实际财务软件的掌握和操作能力是最直接被实际工作需要和检验的,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和实训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会使用财务软件并不是电算化会计教学的主旨,着眼于发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让学生掌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原理、框架、结构、功能等,也是电算化会计高职教学中的组成部分,但重点应放在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涉及软件工程学中的相关知识和程序设计技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从目前财务软件的应用现状看,企业直接购写成品商业软件和委托开发的方式较多;由本企业内部人员自行开发方式较少,即便是在这一方式下,财会专业的学生也只是起辅助和支持作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程序开发工作由计算机专业人员负责.但在协助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中,会计人员掌握的系统分析和开发阶段的相关知识,将有助于提高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利于企业了解和掌握系统开发的整体进度.

因此,不同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目标应有所不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不仅是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工作,而且要有一定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以及分析和设计能力,应能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完成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了解系统实施的软硬件技术和要求,能对系统进行正确、合理的评审.其他财会专业(如会计与审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涉外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目标主要是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与技巧,对一般会计软件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能熟练地进行维护.

(二)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为了更好地将电算化教学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其基本思路是将现有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分为三部分进行教学.一是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各专业课程融合.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采用ERP软件,ERP软件集成了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应将各专业课程与ERP软件中相应的业务模块进行对照学习.在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后,上机操作完成在ERP软件中的应用.图1表明了常用的ERP软件模块与各会计专业课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是增加一门必修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各专业课程融合后,会计电算化相关实训项目变得具体和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还需要为财会专业增加一门必修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这门课程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基于工作为导向设计综合实训项目,该综合项目包括所有会计电算化分项实训项目,贯穿全部课程内容.《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岗位,分别担任出纳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稽核岗位、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等,组成一个虚拟财务部门,共同完成实训项目.


三是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另增设一门必修课《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要利用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教育阶段学习过的数据库系统、编程语言、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会计软件的能力.在课程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分组选取开发ERP软件中的相关模块,最后集成一个小型的ERP软件,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这既是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检验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计算机能力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维护能力的培养.

(三)编写理实一体化配套教材根据改革需要重点编写《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配套教材.教材要在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际情况,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编写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材.教材要突破传统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体,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会计电算化考证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调整,将会计电算化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校本教材中.针对高职培养目标,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从而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编辑 熊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