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会计学博士教育现状比较

点赞:4604 浏览:144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5年开始,国家留学基金委每年资助5000名博士研究生出国访问,为国内的会计学博士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契机,使他们在此过程中认识到美国会计学博士的教育体制与国内的重大差异.本文拟对美中两国会计学博士教育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并就新形势下国内会计学博士教育提出建议.

一、招生规模

(一)美国博士招收规模与我国的情况类似,并非所有美国高校都具有会计学博士学位授予资格.根据Hasselback的教职员工目录所提供的资料,全美3500多所大学中只有73所学校设有会计学博士点.另外还有少数一些学校则提供会计方向的商科博士学位(如杜克大学和佐治亚科技大学等).在过去的15年中,获得会计学博士的人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上世纪90年代初时,大学每年有200名左右的会计学博士毕业,而到2002-2004年,每年只有不到100名左右的博士毕业,到2003年毕业生人数只有69名(如图1所示).

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会计学教师近几年来出现了短缺.2005年,一项由美国会计学学会和AccountingProgramsLeadershipGroup(APLG)主持的调查显示:2005至2008年,会计学博士毕业生只能够满足教育行业49.9%的需求,而高校急缺的审计和税务方向博士,仅仅能够满足22.8%和27.1%的需求,以至一个刚毕业的会计博士、新的助理教授的工资比一个大牌的生物、化学、或经济学教授的工资还高.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近几年大批教授退休,另一方面是由于越来越少的会计学专业人士选择学术研究作为他们博士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业.

(二)我国博士招生规模 与美国高校近年来基本保持在百人的招生规模相比,我国的会计学博士招生规模则略显庞大.截至2008年,在我国1089所高校中,有508所开设会计学专业,其中有35所高校或研究所拥有会计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从1982年我国恢复学位制后设立首批会计学博士点以来,这些机构已为我国培养了上千名会计学博士.本文根据教育部网站以及各大高校、研究所的招生主页披露的信息搜集整理出的结果显示,2009年会计学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将达290人左右,统计情况详见表1.

自1998年教育部明确设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各高校已相继开设财务管理硕士点与博士点,然而人们对财务管理学科内容的认识却产生了较大的困惑与分歧.这种现象很大程度是源于国内学术界对“finance”学科内涵的不同认识,也就导致了国内的财务管理专业在系所设置、任课教师、专业名称、课程安排上产生了差异.鉴于我国财务管理学科设置的特殊性,本文还对各个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博士生招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在这35所高校、研究所中,单独进行财务管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学校并不是很多.另外,本文的统计数据并未包括企业管理或金融学等学科下的财务管理专业或财务投资方向的招生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公开披露的会计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为223人.如果按照已披露招生计划的高校平均每位博士生导师招收一至两名的平均水平,估计未公开披露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41名博导的招生计划约为60人,则每年会计学博士生招生数量应该在280人左右.这个数字约是美国招生数量的三倍.另一方面我国的博士生导师的数量增长也比较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至2004年底评选出的博士生导师共计100名,而近四年间这一数据又翻了一倍.近年招生规模和师资力量的迅速扩容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稳步发展的我国会计教育已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阶段.

二、生源结构

(一)美国的生源情况 根据美国会计学会/APLG研究显示,现在就读的博士研究生中大约46%都有1至5年的工作经验,其中38%的人拥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据一项调查问卷显示,在美国90%的学校都要求学生在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脱产学习,因为他们必须注册所有的博士课程,同时选择教学或研究助理的工作.有些学生会中途退出博士研究生项目,而选择在另外一个大学担任助教或讲师,但是在兼任教职员工的职位的情况下,想要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还是相当困难的,所以美国的高校并不推荐以的方式完成学业.

(二)我国的生源情况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博士招生中在职的生源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东北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公布了博士录取的详细类别(见图2),其他院校并未对此信息进行详细披露.在以上五所高校中,非定向类博士生的比重平均为44.8%.尽管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相继宣布停止招收在职博士研究生,但广泛的市场需求和会计学教师队伍整体研究素质的提升要求使得其他院校不得不在此方面做出平衡.从长期来看,就会计学博士的培养目标而言保持高的在职博士生比例仍然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图2所示.

三、入学方式

(一)美国博士的入学方式 美国大学博士项目的录取标准因学校的不同而各异,但大部分的学位项目都会重点考评申请者在本科或硕士期间的成绩单,自我陈述、推荐信以及GMAT(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部分学校还会考察申请者的职业经验、职业证书,如注册会计师证(CPA),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在各项的考察指标中,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国际学生来说,GMAT成绩是评价申请者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主要侧重考查申请者的抽象逻辑思维、数理分析以及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此外再加上自我陈述材料和知名教授的推荐信,使得各个学校得以较全面了解申请者的基本素质.

(二)我国博士的入学方式 国内各高校、研究所招生考试普遍采用笔试加面试的形式.笔试科目的不同设置体现了各个学校会计学的办学思路和研究方向,其中对于两门专业课的要求以经济学和会计、财务理论最为常见,但也有不少高校选择会计学加管理学或会计学加财务管理学作为考试科目.在命题方式上,大多数学校都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命题,极少数学校如厦门大学则由导师依据各自研究方向,自主命题.另外,在35所高校、研究所中,只有财政部财政科学所在英文与专业课考察之外要求申请者加试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余学校对于政治类课程均不做要求.

四、培养模式

(一)美国博士的培养模式 在美国,获得会计学博士学位平均需要4.8年的时间,其中修学课程需要2.5年,完成论文需要2.3年.尽管有更长的学习期限和更严格的课程压力,但是大约82%的学生还是能够获得博士学位.

(二)我国博士的培养模式由于会计学博士教育与国际接轨,国内会计学博士教育与培养发展至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文献回顾研讨课程,需要选修的研究领域,同时还有一些统计和计量研究的方法课.达到课程的要求之后,学生必须通过其相关领域的综合考试.然后进人了论文撰写的阶段.学生首先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在得到答辩委员会的同意之后,才能开题,继续论文的完成.毕业时,论文发表的质量和数量上,国内高校的要求不尽相同.另外,国内一些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采取美国的博士生培养体制――导师组制,即招生时不再分导师、分方向的单独招生,而是统一招生、统一培养,到博士生二年级或三年级时,学生根据个人学术兴趣,选择该领域内的导师进行论文辅导,但其他高校仍然以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为主.


五、资助与补贴

(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资助与补贴方式在美国,机会成本是很多人不愿意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因,而且商业界的薪酬增长会更加加剧这种机会成本.AAMAPLG研究显示,每一所大学都会以某种形式为学生减免学费.平均每人每年的学费减免额为16559美元,从公立学校到私立学校的金额不等.同时,学校还会为学生提供助学金和担任教学工作与研究助理的补偿.其学金额度的差距非常大,受访的大学平均每年提供13132美元的奖学金,但最少的只提供3000美元,而最多的提供28000美元.部分学校也为学生提供健康保险.另外一个补助来源则是教授夏季课程,申请合格的博士生大致能获得3000美元,从1000美元到9000美元不等.其他的助学基金来源还有两项最著名的专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的AICPA奖学金和毕马威奖学金.除去生活花费之外,学生们还需要为学生活动、教材、研究材料和统计研究软件付费.大多数的学校不会为学生提供医疗保险,所以学生们需要自己支付保险金.参加学术研讨会的大部分费用也需要学生自己支付,学校只会提供很小的一部分补助.

(二)我国攻读博士学位的资助与补贴方式目前我国博士生培养方式分为计划招生、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其中,占研究生主体的国家计划招生的“公费生”,由国家下拨培养费,不仅学费免收,并且每月配有基本生活费.但在各高校为博士研究生所提供的补助无论是以奖助金形式还是减免学费的形式都相对较低.有的学校在经过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补贴形式由减免学费转换为奖助金的形式.评选的标准则是基于学生在上一年所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但由于现有的生活补助对于平均在学年龄较大的博士研究生来讲依然相对较低,目前各高校内非定向的全脱产博士研究生到外实习、已成为普遍现象.博士研究生资助的主要性质,应当是研究生参与劳动的工资,而不应仅仅因为研究生这一身份.研究生资助来源,应当是研究生劳动的受益方,即如果能够按照恰当的方式向博士研究生提供足额、适量的资助金,一方面可以减轻在读生的生活负担,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学术研究当中去;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校和研究所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让一些优秀学生不会因为经济条件所迫而放弃选择本来更适合他们的发展道路.现阶段各高校博士研究生在招生和培养中存在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对于培养目标上的界定仍然不够清晰.博士阶段的教育应专注于培养学术、研究型的人才,从而实现教育资源更好的配置、促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良性健康发展.

美中会计学博士教育现状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博士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六、结论与建议

(一)适当延长博士生培养年限 如将现阶段大多数高校三年学制扩展到四至五年学制,一方面可以形成一种隐性的选拔机制,一开始就保证对某领域有研究兴趣的人才进入,令很多不够坚定者“望而却步”.另一方面适当延长学制我国当前流行的硕士生两年制培养模式相契合.2002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纷纷改制,绝大部分文科专业都改为两年,理科专业介于两年和三年之间.依照国际惯例,硕士学位是高等教育中的过渡性学位,学制一至二年.尽管我国目前才刚刚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教育普及率与国外的一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然而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张,我国的本科教育普及率正在逐步提升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研究生改制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大趋势.许多实行硕士两年制的高校也表示,缩短学制不仅可以节省国家教育资源,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还可以改善研究生教育结构,重新定位硕、博培养功能.培养年限的延长使得博士生入学后有机会接受更为扎实的系统学术训练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完善,以适应当前国际上会计研究对基础文献、数理分析与实证研究的重视.

(二)控制招生规模与在职人数比例在对2008年各院校招生数量的统计中,可以看到部分博士生导师一年招生人数多至四到五名.博士生的“批量式生产”使得人均占有教育资源的不足,而终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术研究水平.根据财政部副部长王军(2008)的观点,现在会计理论文章发表的不少,但真正有深度、有见地、达到国际学术水平的文章却不多;会计审计著作越写越厚,越写越多,但真正能影响广泛、影响长远、影响国际的却不多.因而,国内的会计系和教授应该有意识地在博士招生和培养过程中贯彻会计博士项目以培养会计教师和开展会计学研究为目标,并为博士生创造研究的环境和生活上的保障.所以,会计博士项目应该本着小而专、少而精的标准,宁缺毋滥.

(三)采用导师组制培养模式首先,导师组制可在学生入学时对其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减少对专业方向的要求;其次,导师组制的培养方式可以让博士生有更宽松的选择范围.现阶段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仍然以职业导向型为主,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则以研究导向型为主,博士研究生所需要适应和掌握的思维和方法与本硕学习阶段有着显著的差异.前面一到两年的学习期间作为两种教育的转换和缓冲,无疑会加深学生对该领域范围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经历一段博士阶段的深入思考之后,博士生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再定研究方向,能够更好的发挥和表现自己,从而有益于最终的研究成果.而导师组制则便于提供这样的选择机会.

(四)提供国内外博士同等就业平台在我国会计学界大举向国际化迈进的同时,国内外博士在就业待遇上出现了巨大的分化.例如,很多高校对于归国名牌院校会计学博士提供30万以上的年薪,而录用的国内高校毕业的博士,只是按照普通教师薪资等级.这样的制度向市场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国内高校内部不认可自己培养的博士或认为国内的博士研究能力确实有限,对于外部的用人单位和在国内继续深造的学生从该信息就可以判断出,国内的博士确实“不值钱”.虽然经过更加长期、严格训练的海归博士在研究水平上普遍相较国内的博士研究水平更高,但在引入人才上的标准设定的不统一,就相当于按照学业背景在一开始就将人才归了类,而最终会打击国内会计学博士生的研究热情.加大引进会计人才的力度与投入是放眼长远的好事,但机制设计的不合理,代表了一种有偏的诉求和导向,将来必定会影响国内整个会计学博士教育市场.因而,在会计人才的引入上,应乘着开明、公开的选拔态度,为有能力、有研究前景的会计学博士,应提供同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环境的改良,为我国的会计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遇.从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的多次讲话和财政部于2005年启动的高级会计人才工程可以看出,国家对会计理论人才培养的重视.在过去26年间,我国的会计学博士研究在管理学科研究领域已经体现出了其富有成效的一面.近年来已可以在国际研究主流听到来自我国的声音.展望当今我国会计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基于我国制度背景的案例研究、实地研究、经验研究,坚持研究范式的国际性和研究问题的本土性,即将我国转型经济下的会计问题作为国际间的典型问题置于国际学术平台中去研究等系列问题.大任当前,在美国会计学博士培养成熟机制的标杆下,探索符合我国教育体制、文化属性、经济特质的会计学理论人才队伍,任重而道远.

(编辑 代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