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科的边界与会计帝国

点赞:4751 浏览:160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会计究竟源起于何时,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会计学作为大学教育,历史相对较短,只是20世纪初才开始的;1923年,在美国会计学会的年会上,Hatfield教授发表了著名的演讲“IsAccountinganAcademicDiscipline”,感叹当时会计学科社会地位低下;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是会计理论研究的第一个高峰,大量规范研究的著作问世;20世纪70年代起,实证研究推动了会计理论研究迈向第二个高峰,会计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现在,会计学的博士生越来越多,研究话题也越来越广.经常,会计学博士生在论文写作与答辩中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的研究究竟还是不是会计学者应当关注的话题?

回答这一问题,涉及到会计学科的边界问题.会计学科是否有一个既定的边界?会计学科边界是否能够扩张?如果扩张,方向在何处?应当如何把握会计学科边界扩张问题?笔者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以对会计学科研究有所启示.

一、从会计的价值谈起

从社会角度来看,会计究竟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换个角度,会计对这个社会独特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社会几乎每个单位、每个组织都设立了会计岗位?如果以1494年卢卡帕乔利出版《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作为现代会计的起点,它的历史也已经超过500年;一些史学家甚至认为会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腓尼基人创造字母就是为了会计”(Woolf,A.H.,1912).人们自然要关注的是:为什么会计历经万世而不衰?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是什么?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社会科学所关注的很多现象,无法通过实验室来精确地检验.正因为如此,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猜想.通过猜想构建相应的理论,解释相关的社会现象.理论的优势就在于其解释力的高低.从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到拉卡多斯的精致证伪主义,就是强调理论解释力的作用.换言之,一种新理论提出后,因为它对现象的解释能力高过已有理论,而逐渐得到认可,并取代原有的理论.

传统的会计研究,是以相对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环境为研究对象,讨论会计的产生、发展以及其对环境的促进作用.如Littleton在《20世纪之前会计的演变》一书中,将主要研究目光锁定到意大利复式簿记产生的环境下,认为对复杂商业经济活动报告的需求,促生了复式簿记.遵从这一思路,大部分关于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学术研究,都将会计定位在事后反映经济活动的角度.目前主要的会计准则制定者都持这一观点.比如,2006年我国新修订的会计准则第21条就明确规定: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又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结构公告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讨论,也持类似观点:财务报告应当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对他们的决策有用的信息.同样,主流的财务会计教科书、绝大部分会计理论研究的著作,都从会计事后反映这一定位入手来介绍财务会计方法、讨论相应的会计理论问题.这种观点还通过大量的上市公司年报得以反复强化.在任意一份年报中,你都会发现其审计报告中有一个标准化的陈述“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报告主体某一时代的财务状况、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与流量”.

既然会计被定位在反映报告主体的经济活动,当经济活动相对不发达,会计被忽视(这里不包括会计史学家的著作),就是正常的了.按照这种逻辑,会计职业应当是一个“新生事物”,是市场经济产生前后的事情.但会计史研究者们对会计的讨论,又是从史前人类开始的(参见郭道扬教授《会计史研究》的相关论述).这二者之间的差异,除了观察角度的不同外,还涉及到对会计认定上的差异.如果以复式簿记方法作为会计的标志,那么,毫无疑问,14世纪之前,任何经济活动都应当没有会计的身影在其中.但如果从会计的社会价值与功用角度来讨论,那么,对会计的认定就可以上溯到人类社会早期.

二、经济学达尔文主义:新的解释工具

人类社会在漫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后产生过很多职业,其中一些经受了历史的选择,存活下来,比如教师职业,从孔子、甚至更远古时期开始,直到现在,仍然存在,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它还仍然具有生命力;也有很多职业因为不能适应社会变迁的考验而被淘汰,比如报纸印刷排版工人就被计算机排版系统所取代、电报业务员被日益普及的通讯业淘汰;公交车售票员这一一度令人艳羡的职业,被一个简单的自动投币箱而取代;一些特定科目的教师如上个世纪60、70年代大学中普遍开办的国民经济计划专业以及相应的教师,因为中国市场经济改变而逐渐失去其存在的空间;当然,社会也产生了很多全新的职业,如资本市场的出现、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催生了很多全新的职业.

那么,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职业更替之间的内在规律是什么?

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来自于他对自然界的观察.1950年,Alchian在题为“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的论文中,尝试用达尔文的思想来解释企业生存的竞争与选择,由此确立了经济学达尔文思想.按照经济学达尔文思想,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就相当于是自然选择的过程;为了求得最大限度的生存机会,企业必须学习、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或机制;尽管我们无法知道什么方法是最有效的,但可以通过成功的企业都采纳的方法这一事实,来推断出这些方法至少都是适用当时经济环境的需要、有效的.

因此,可将这一思想应用到对会计产生、发展的解释上.我们无法像自然科学的实验环境那样,借助严密的实验设计来证明会计对企业成功运营的具体作用与贡献,但可以从所有企业都一定设有会计部门这一事实,推断出会计对企业生存是不可或缺的.很显然,如果将会计仅仅定位于一种事后反映报告主体的经济活动,将不足以解释为什么所有组织――甚至包括佛教寺庙――都设有会计.

如果将经济学达尔文主义所应用的范围再扩大一点,用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那么,同样可以观察到人类社会的竞争与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适者生存”的思想.比如,教师这个职业能够生存,因为它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人类在幼年、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教师的存在,能够极大地降低人类社会学习的成本.而某些特定内容(如长期盛行于计划经济环境下的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或早期的无线电专业),因为我国经济环境在过去二十年的飞速发展,使得这些类型的专业不能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被逐渐淘汰(如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或取代(如电子信息工程取代了无线电专业).

基于社会学的达尔文思想,给会计研究提出的问题是:在人类社会初期,人类生存条件恶劣、物资极度短缺.早期人类的任何多余“动作”(包括所谓今天界定的白领职业),都有可能会导致小到个人、大到群体的毁灭.为什么早期人类要“刻木”、“结绳”,并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文字与数字?文字和数字对早期人类的作用,究竟在哪儿?它们与会计的关系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学者进一步的研究.

三、会计的价值:再认识

基于社会演进的达尔文思想,需要关注两个角度的问题:一方面,仅仅从事后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不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会计存在于这个社会一切组织当中,甚至包括家庭;另一方面,人类社会早期发明文字和数字的举动无法解释.

会计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每个组织都有会计存在?对那些非盈利组织而言,会计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既然会计存在于所有组织当中(小到家庭,大到国家乃至虚拟的联合国,除盈利性企业外,还包括非盈利的机构,甚至上海因为一张超额,都引起社会对该组织的非议),那么,可以推测认为,会计在人类社会初期就已经存在了.问题是:在人类社会初期,物资匮乏,每个人都面临生存压力,会计的生存空间又何在?

笔者的猜测是:会计是人类发明的、怎么写作于信任的低成本工具.基本逻辑思路是:

――人类社会之初,生产能力极度低下;每个人都要竭尽全力,以求生存.

――早期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恶劣环境,迫使人们必须要“抱团取暖”,以共同抵御来自自然界的威胁.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逐渐发现,人类彼此都是自利的经济人,都在设法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或者,争取最大的自我生存机会与空间,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损害到别人的利益;由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成为群居的人所必须面对、且要设法解决的问题.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即可发现人类社会在不断找寻信任的方式,包括通过通婚、交换人质、财产抵押等方式来强化信任.尽管战争充斥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但追逐财富、关注财产的公平分配,仍然是人类社会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层面的信任,就需要一种经济上有效的方法,这种经济上有效,既包括成本―效益对比有效(即该方法付诸使用所产生的效益,应当要高过这一方法本身的成本),也包括方法的适用性是否广,是否能满足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地区组织的需要.

――如果将视野再稍稍收窄,仅仅关注人类历史中的经济交往.由于每个人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经济动物,都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如何在经济层面信任他人,也取信于人,是人类社会初期必须要设法解决的问题.

――由于缺乏充足的历史资料,也缺乏对人类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环境下的生存方式选择的具体体验与体会,我们无法具体考证早期人类社会究竟发明了多少种方法来解决信任问题.但可以想象、同时历史资料也表明,人类社会早期创设了多种方法,试图来解决信任问题,如用人(婚姻、血缘关系等)、用物、用组织内部牵制等.当然,会计一定是其中之一,并且是较早出现的方法.很多历史资料表明,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能力极度低下、社会供给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人们发明文字、数字等现代文明赖以存在的基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记录当时有限且宝贵的财产,从而达到人与人相互信任的目的.比如,史学家认为,早期两河流域发明文字,不是为了向后人彰显统治者的“丰功伟绩”,而是一种会计解决方案,用来记录神庙中的各项财产.


――任何一种方法,都存在效益与成本对比.那些最终能够经受生存检验、得以存活下来的方法,应当是成本效益比占优的方法.我们无法清楚、明确地给出每种方法的成本、效益情况,但从事后的生存状态可以推测:会计几乎存在于每一个组织中,这就是一个直接的证据,表明会计作为一种信任机制,不仅成本效益比占优,且适应性广,能够适应不同规模、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企业的需求.

将会计的价值定位在低成本信任机制角度,可以较好地解释为什么会计存在于一切单位或组织之中,同时,也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经济发展与会计方法变更.基于科斯的交易成本思想,以及达尔文经济学进化论,可以发现,包括信任成本在内的交易成本,是企业竞争与优胜劣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某个组织或企业采用了成本更低的信任方法,就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存活、发展并壮大起来.这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世界500强,都是从家族企业起步的(不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国的国有企业);为什么所有企业都一定要设立会计岗位.除了会计职业产生与演化外,会计方法的演变,也能够得到更好的解释.早期人类社会的经济交往非常简单,人类社会早期“刻木记事”与“结绳记事”等行为,作为一种辅助记忆的方法,可以帮助当时的人们记忆并提高信任度;随着经济活动愈加复杂,人们就需要相对更加复杂的方法如复式簿记等,来帮助更好地对经济往来进行分类;当企业内部的会计岗位不能满足社会的信任需求、社会经济交往会受到可能的负面约束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审计职业,试图借助一种独立性,来提高会计系统的信任功能.如,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和讨论,就不应该仅仅限于技术方法是否可行或应当采用,而要从该方法所能够影响的各利益主体及其利益关系来讨论.实际上,会计本身就充满了估计与判断,公允价值的应用本身所包含的估计、判断成份,并不是其能否采用的主要因素.

四、会计研究的边界

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个特征是学科分类越来越细致.在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诞生之后,又衍生出多个二级学科如金融、财政、统计等.学科越来越细,学科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多.会计学科从早期主要是数学著作的一部分(如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集成》、斯蒂文的《数学惯例法》),逐渐独立出来,成为大学里一个专门学科;随着会计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会计学科的从业人口也在不断膨胀.但会计学科无论在研究上,还是教学上,以及会计毕业生未来工作取向上,有形或无形地都存在一个默认的边界.依照笔者的理解,从研究角度看,会计学科的界限至少应当有以下两个不同的判定标志.

一是研究内容.区别一个学科与另一个学科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内容.会计学科的传统内容应当是与财务报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超出这个内容,就有可能被怀疑是会计之外的东西了.如早期实证会计兴起之初,就有学者认为,财务数据影响人的行为,不应该是会计的研究范畴(Christensen,1983);到现在,很多会计学博士生的研究话题,若在传统的会计研究范式中,仍然不被认可是会计的一部分,如公司治理、政治关系、大股东性质、估价波动等话题.

二是研究方法.按照Kuhn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描述,任何一个常态科学,都有既定的研究范式和相应的研究方法;一个新的研究范式的提出或一个新的研究方法的产生,初期都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这时,一些新的课题也就不可能被认可是会计的内容.

会计学科的边界与会计帝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按照这种讨论,目前大学里的很多会计学博士论文,都经常面临是否存在“跨界”的疑问;同样,在一些新兴的学术刊物上所刊发的论文,也有跨界的嫌疑.如BallandBrown(1968)研究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就被美国会计学会会刊TheAccountingReview退稿,认为这不是会计的范畴;当时的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在刊登这篇论文以及其他一系列被当时主流会计学刊不认可的论文之后,从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美国非常重要的会计学术刊物;讨论会计信息与股票的关系以及资本市场能否有效识别会计信息质量等话题,也成为当时会计学界的主流话题.会计学科的边界扩大了.

在美国三大刊物中,第三本学术刊物是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这本刊物同样也扩大了会计学科的边界.

五、拓展会计边界,打造会计帝国

当年经济学理论发展相对成熟后,出现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按照张五常的介绍,早期萨缪尔森曾经说过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后;1955年,加里贝克尔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其学位论文《的经济分析》,被认为是经济学“攻城掠地”的标志;此后,经济分析方法广泛用于包括政治学、社会学、法律等领域.JournalofLawandEomics于1958年创立;1960年,Coase的“TheProblemofSocialCost”公开发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法律的架构,让经济学成为现代法学的基础之一.

总体而言,经济学“攻城掠地”、打造经济学帝国的方式主要包括:研究人的行为并提出若干关于人的行为的检测设,它们可以用于几乎一切社会科学,因为,社会科学最终都是关于人的科学,都无法回避经济人等理论;采用可验证的研究范式,使得研究过程能够更加规范、科学,社会科学的争论也更集中.

过去的四十年,会计学研究深受“经济学帝国主义”影响,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话题、理论的应用等,无不体现了经济学的影响.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会计学很早就是输出者,会计学的基本理念早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了.

不难知道,会计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收入-成本=利润”;这种成本效益分析,几乎贯穿着人类所有活动的始终.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行为、决策选择,主要考虑因素之一就是成本效益对比.著名的科斯定理,其核心概念就是成本.只不过,科斯把成本概念应用到市场分析,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并成为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检测如当年科斯选择执教于芝加哥大学会计系,那么,我们会不会认为科斯的相关理论就是会计领域的话题?

除了上述这种成本效益分析思路可以广泛应用于所有社会科学领域外,本文所说的会计帝国主义,还与会计的核心价值有关.按照上文的讨论,会计是一种低成本的信任工具,旨在用于解决人类社会的信任问题.很显然,信任问题也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全过程.人们之所以制定法律、建立各种规章制度,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信任成本有关;微观层面,企业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交易成本的竞争;交易成本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信息搜寻成本与信任成本.一方面,在网络日趋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搜寻成本会逐步降低;同时,由于社会流动性加剧、频率加快,导致信任成本渐趋提高,信任成本在交易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可以说,以信任成本为主的交易成本,将是微观层面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如果这种分析能够成立,那么,可以认为:会计必将成为未来微观层面的核心话题.

按照本文的逻辑,会计的产生与人类寻找有效的信任工具有关,那么,可以进而将人类社会的发展或变迁与会计联系起来,讨论会计在人类社会变迁中的角色与作用.是否可以大胆地检测设:在远古人类族群社会,若给定其他条件相同,在导致少数几个族群更加发达、另外一些族群相对衰落的原因中,会计方法应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会计学与人类学相结合,就会出现一个诸如会计人类学的研究话题.

思辨能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方向性变革,但把这种设想落到实处、让其成为科学研究,而不是诡辩与空谈,还需要真正的科学研究.凡是科学研究,应当关注现象、方向、研究设计的严谨性与可重复性等.这才是会计帝国建设者们下一步应当要付诸行动的方向.

[本文系厦门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0022109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