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安全与石油金融战略体系

点赞:4424 浏览:138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1世纪世界石油市场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大量的石油交易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完成的,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联系空前紧密且高度一体化.当前的石油已经远远不是传统意义上以边际成本来确定的石油.一方面,从国际上看,石油与金融已经交织在一起.石油期货市场、石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已经使石油成为高度复杂的“复合市场”.另一方面,从当今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操作情况看,石油经济更是日趋金融化.在此背景下,保障石油安全必须构建石油金融战略体系.

石油的金融属性使之成为“准金融产品”

原油供求特点决定了石油金融属性.作为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石油有其商品属性的一面,同时,与其他大宗商品相比,石油还有其独特的金融属性.石油商品的金融性首先来源于其独特的供求关系特征.

从石油生产看,石油的生产费用绝大多数是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和利息等固定费用,产量越多,单位成本越低.因此,富余供应能力便会激起强烈的增产.由于产量增加导致的下跌可以通过生产成本的下降加以弥补,从而使供给曲线出现向右下方倾斜的现象.此外,石油勘探开发是一个长期过程,从探明储量到形成生产规模一般也要花费7~10年的时间.因此即使油价提高,短期内也不可能依靠开发新油田建立起新的石油供应.只要石油供应量达到临界产值,再高的油价在短期也不能导致石油供应的增加,从而使石油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线.最后,由于原油的储藏特点导致石油开采具有一定的刚性,一旦开始开采,即使油价降低也不能立即停止.

从石油需求来看,石油与社会生活方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流通结构均有很密切的关系.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和能源节约都需要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因此,在短期内,经济的连续运行导致石油需求的刚性,即便出现油价波动也无法实现能源替代和大规模的石油节约计划.也就是说,上涨,不会立即导致消费量的下降,短期内石油需求是无弹性的.从长远来看,石油供应紧张会促使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替代能源发展等,从而在油价上涨时导致需求量的下降.石油需求一旦被高导入结构性的下降趋势,即使降低也难以在短期内提供石油需求.因此,石油需求从短期看是无弹性的,而从长期看是有弹性的.

在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相结合就会导致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供求规律和特征.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对于石油这种不规则变化,使用金融手段对风险进行控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石油供求特征是导致石油产生金融属性的最根本原因.

世界石油供需空间分布不均衡所决定的石油金融属性.石油商品金融性第二个来源在于世界石油供需空间分布格局的不均衡.从资源分布看,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北美三个地区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82%,待探明可采石油资源占世界的72%.其中中东地区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的64%,待探明可采石油资源占世界的25%.从消费情况看,当前及今后十几年世界石油消费近80%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石油资源分布与消费格局在空间上的不平衡,一方面使国际石油市场对地缘政局动乱极其敏感,近年来的中东局势的不稳定、伊拉克战争、伊朗核危机等都有争夺石油资源、石油定价权的深刻背景,另一方面也驱使更多的国家寻找其他的手段――包括金融手段来增加石油市场的控制力.

石油安全与石油金融战略体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石油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石油的供求、波动及供需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揭示出石油已成为“准金融产品”,已具有金融属性,国际石油市场已不再是简单的商品交易市场,而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石油市场日益金融化

世界范围内,石油市场金融化状况不仅表现在石油衍生品市场体系及世界石油定价机制上,更体现在石油与汇率的密切联系、国际对冲基金对石油市场的投机、国家层面的石油基金等各个方面.

国际石油体系及定价机制的金融化.这主要体现为石油期货交易对现货交易的引导和决定作用日益明显.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市场及其定价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国际石油定价的控制与垄断权几度更迭,从西方“七姐妹”(西方七大石油公司)到OPEC的垄断,再到现在石油期货市场主导石油.这种变化反映了石油供需关系的基本改变以及市场构成从垄断向竞争性的变化,反映了国际石油定价体系及定价机制已逐渐金融化.期货市场的发展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世界石油市场原油的结构和石油贸易商的交易方式,改变了国际油价的形成机制.交易双方通过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公开竞价,对未来时间的“石油标准合约”在、数量和交货地点上,优先取得认同而成交的油价为石油期货价.从近几年的原油波动情况看,期货市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现货市场的发现功能,期货已成为国际原油变化的预先指标.油价的这种特殊形成机制,决定了石油不可避免会受到期货市场投机因素的影响.

石油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密切联系.除了少量的以货易货交易外,国际石油贸易都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美元汇率和石油的关系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2004~2008年油价的这一轮攀升,究其根本是由于美元的贬值引起的.有人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与现在美元汇率的比较,认为70美元/桶的价位从相对上还没有达到1986年的历史最高价.无论油价和美元汇率的因果关系如何,二者的这种相关关系,使美国和其他国家相比,拥有了另一些重要的调节石油的工具和途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美联储通过对美元汇率的调节,可以直接影响到石油相对的高低,以实现本国的战略目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元相对进口国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出口国对目标市场的定价差别.

国际投机资本对石油市场的投机与操纵.2004年以来,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中东地缘政治危机的加重,频发的恐怖活动,使国际油价出现爆发性上涨及大幅波动.2004年一年,国际油价上涨70%,2005年8月,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盘中突破每桶70美元的大关,2008年7月,原油攀上147美元的历史新高.油价的上涨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对冲基金等国际投机力量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炒作也是油价冲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仅对冲基金就有200多只活跃于能源交易市场.在国际市场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属于投机行为.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中,投机炒作因素就占6~8美元.实证研究表明,投机力量对石油期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2004年12月以来,投机基金净持仓与原油期货的走势保持很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7.2008年7月前油价的暴涨和7月后的暴跌也与市场上的投机资金大规模流入与撤出有很大关系.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投机力量虽然不是行情的创造者,但它们是趋势的忠实跟随者和推动力,加速和扩大了国际石油市场上消极因素的影响,在推动石油飙升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它们的参与带来了国际石油市场浓烈的投机气氛.投机力量的行为甚至改变了国际石油市场的运行状态,使油价基本脱离供求关系的基本规律的制约.

国际石油基金的金融化运作.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写原油,一般都是写期货.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等投机性力量更多地参与了期货市场.巨额的对冲基金流入原油期货市场,使原油大幅波动.目前原油的巨幅波动仅用市场供求失衡往往无法解释,而要考虑到市场投机行为的影响.国际油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基本供需关系而独立运行.如果说欧佩克是世界石油市场上的一个操纵者的话,那么西方国家的对冲基金则是比欧佩克更为厉害的操纵者.这就是当前国际石油市场的游戏规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们一定要建立本

国石油期货市场的重要原因.

石油金融化背景下我国石油安全的现状及发展态势

在石油金融化的大背景下,从我国石油安全的两个主要方面(供应安全和安全)来看,未来均面临着严峻挑战.

就供应安全而言,石油供应的瓶颈制约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石油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相对于13亿人口和号称“世界工厂”的庞大需求而言,中国石油资源不足,供不应求趋势持续增长,供需矛盾突出.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目前已接近50%,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8%~60%.石油进口来源地有限且集中,严重依赖中东地区,石油运输主要靠海运且路线单一、控制薄弱,过度依赖外籍油轮,石油进口极易受制于人.“走出去”战略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面临美国的多方钳制、日本的敌意竞争、俄罗斯的戒心和跨国石油公司的挤压.石油储备不足,难以应对突发性供应暂时中断或短缺,石油行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国内石油企业竞争力差,国际市场经验不足.

就安全而言,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对我国石油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我国现行石油定价机制存在问题,市场化程度还有待继续提高,国际石油定价权严重缺失,没有应对国际油价异常波动的手段,缺乏有效的石油避险机制.

展望我国石油安全的发展态势,从石油供应来看,前景不容乐观.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石油增产的空间已经很小,如果不在石油勘探上取得大的突破,中国石油产量再上新台阶显然很困难.从石油需求来看,消费强劲增长.与国内石油生产徘徊不前的趋势相反,中国石油消费量正一路蹿升,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石油消费仍将强劲增长.首先,经济增长势必带动石油需求增长.其次,随着中国的发展,不仅“旧经济”(高能耗产业)的规模扩大要增加石油消费,产业结构升级也需要更多的石油作为能源和原材料.再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更多的石油,特别是交通运输方面对石油的需求会大大提高.总之,无论从客观要求上,还是从主观把握上,中国的石油消费速度都会迅速增加.

从国际石油定价权的争夺来看,危机日益明显.世界石油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石油问题.在未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对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来说,石油供给的安全关键不在于有没有石油的问题,而在于石油的大幅波动问题.因为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世界石油的供给和需求在总量上是基本平衡的,既不存在石油大量短缺问题,也不存在石油需求急剧减少问题.世界石油的储量或可开采量是完全可以满足石油的需求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国际市场上对石油这一重要战略性商品的定价权的争夺将会越来越激烈.石油定价权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表现.目前国际油价的确定是以NYMEX和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的石油期货为基准.我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国际石油生产与消费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理应在国际石油的形成与制定方面发挥较大作用,拥有一定的发言权.然而事实却是,我国面临着日趋明显的石油“定价权”危机.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影响国际油价的手段,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博弈中常常处于被动承受的境地.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占世界石油贸易总量的6%,消费量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6.8%,但在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上却不到0.1%,甚至不如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当前,国际油价基本操纵在西方大国和国际资本集团手中,为此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时常陷入高写低卖的“陷阱”中.

保障未来我国石油安全的核心是构建石油金融战略体系

在石油金融化的背景下,石油安全本质上已经从“生产―供应”型的“供给安全”模式转变成“贸易―金融”型的“安全”模式.为保证石油安全,必须加快建立石油金融战略体系,统筹协调相关机构和石油石化企业,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有效规避国际油价波动风险.所谓“石油金融”是指多层次的石油交易市场建设与相关的金融安排,包括石油银行、石油基金、石油外汇和石油衍生工具的建设,“石油金融战略体系”是以健全的多层次石油市场为依托,综合运用相关的货币金融政策加以保障运行的体系和相关制度安排.

建立以期货市场为核心的多层次石油交易市场体系.现代石油市场是由现货市场、远期市场、期货市场等组成的多层次交易体系,其中,期货市场居于核心地位.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平台,发展期货市场不仅是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必要手段,还有助于获取全球战略资源配置的主动权,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对保障我国石油战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石油消费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在世界石油体系中的定价权亟待提高,现有的国际石油定价体系并不能充分反映东亚的石油供需格局,导致我国进口石油的偏高.而且,波动剧烈的石油也使国内企业迫切需要更为便捷的国内避险渠道,发展石油期货迫在眉睫.现有的上海、大连、北京等石油交易所都仅有现货交易,品种也仅限于甲醇、燃料油等部分中小品种,缺乏原油以及汽油、柴油等主要成品油品种.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应将建立我国石油期货市场作为实施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和建立石油金融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并尽快付诸实施.具体而言,应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石油期货市场,尽快丰富现有交易所的上市交易品种,形成几家交易所有效竞争的格局,尽快创造条件推出石油期货产品,逐步形成自己的报价系统.积极融入全球石油定价体系,争取在10~20年的时间里,改变伦敦、纽约等交易所垄断世界油价的格局,逐步增大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争取更多的国际定价发言权,达到规避风险、跟踪供求、调控市场的目的.正确快速引导石油生产、经营和消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此外,尽快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加快推进石油期货交易,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石油期货仓单看作是期货形式的战略储备,即为石油期货战略储备.另外,也可以把石油期货仓单视为一种新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货币,参与外汇组合,成为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即为石油外汇储备.从当前国际汇市情况看,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因此,石油储备进入外汇储备,对于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组合来说也是有利的.

建立包括石油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内的石油银行体系.一是某些专业银行或综合银行创新业务怎么写作,比如向石油相关企业推销风险管理方案,设计石油场外衍生品给终端用户、炼油商.二是大型商业银行在石油石化企业出现大型项目融资及生产资金问题时,为其海外发展提供优惠融资贷款、外汇使用方面的便利,解决资金问题.三是某个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或中国进出口银行,建立专门从事境外投资保险业务的机构.四是配合国家石油储备实施石油投资和储备银行政策.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前,中国能源部门的投资需要2.3万亿美元,因此,只依靠一般的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很难从根本上满足资金的需求,必须建立专门支持能源产业的能源投资和能源储备银行,这是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并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举措.

建立用于石油专业投资的石油基金体系.石油专业投资基金简称石油基金,其运作与共同基金相类似,是“石油金融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基金由政府或法人组建成立.无论是由政府还是由法人组建成立,都可以组成性质不同、功能不同、作用不同的三种基金:一是石油产业投资基金,主要目的是为建立风险勘探、油田开采权的收购、精细化工的投资、重大项目评估等提供专项基金,为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提供重大项目的启动资金,力争以控制和获得油源等高附加值的项目为主,为中长远期战略做基础性铺垫.二是石油投资基金,以短期盈利为目的,它主要是为石油基金的投资者带来高额的中短期投资收益和资本积累.三是石油综合基金,目的是将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有机的联络,通过资本市场的运营将产业投资的资本培养壮大,获取最大的利润.同时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建立石油帝国,以充分享受石油的战争溢价、“后石油时代”资源永久性短缺的溢价、石油资源在虚拟市场上差价收益和跨国石油公司在资本市场红利分配收益等.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