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

点赞:3254 浏览:77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张长路(1985-),男,汉族,河南省尉氏县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助教,初级职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李庆中(1980-),男,河南辉县人,现在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是国内,国际政治.

摘 要:大学生就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而毕业后的就业关系重大,涉及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建设.当前形势下如何大学生就业难?笔者认为应以培养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为核心,为此应全面研究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工作,同时在国家,社会和高校层面创造一个宽松,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外部环境,内外合力,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关 键 词:就业能力,就业心理,就业歧视,职业教育一、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成败,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大学生就业是教育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和民生问题,不论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是重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加快发展速度以来,规模逐年扩大,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的发展速度和成就,不过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一问题有复杂的原因,造成了目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形势

据去年我国人社部部长尹蔚民透露,“根据测算,20-59岁就业年龄组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8.31亿峰值.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巨大的就业增长压力.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今年增加到699万人.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人,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①而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727万,为历年来最多,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1、就业形势中的积极因素

一是我国政府逐年加大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政策力度.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西部大开发,大学生村官,选调生考试,特岗教师计划等,对于大学生在诸如城市落户,创业扶持,税收等都采取了政策倾斜,2013年起我国将推毕业生担任特岗人员试点,开始打破跨区域求职登记限制.

二是我国各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目前高校都已设置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怎么写作中心,专职负责落实国家就业政策,怎么写作大学生就业.同时大学各个院系也在教学设计,怎么写作大学生就业方面采取了很多实际的措施.总之,我国的高校已经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完整怎么写作体系,共同怎么写作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三是我国今年首次明确将从战略上转向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战略层面的变革.“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3月底表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今后,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而这一调整集中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②这一变革之所以利好大学生就业,是因为我国目前的就业市场急需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但高校无法满足供应,造成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走高,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四是我国高校毕业生个人心理素质逐步适应复杂的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之所以产生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毕业生个人心理素质或者说就业理念不够成熟和务实.很多高校毕业生一直以“高级人才”自居,不肯从基层做起,不肯去自以为“不体面”的领域就业,这种自恃清高,眼高手低的普遍现象严重阻碍了自己的就业.而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也逐渐成熟和务实起来,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养猪,大学生扫大街等现象已不新鲜,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积极的变化.

2、就业形势中的消极因素

一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巨大,客观供大于求.这是最大的消极因素.特别是今年我国经济出现下行态势,又面临艰难的转型升级任务,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直接影响到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

二是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明显.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调整经济结构”问题,如市场上有些经济发达地区急需大量怎么写作型,技能型人才,但我国高校毕业生的素质不能满足;西部地区长期面临“人才饥渴”,东部,特别是东南部和北上广地区长期处于人才超饱和状态,这一问题仍处于胶着状态;大学毕业生不切合实际的就业理念,浮躁的心态也是影响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三是就业歧视普遍存在.就业歧视主要是性别歧视和学历歧视.性别歧视主要是用人单位歧视女性的现象,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都明确不要女生,是典型的性别歧视.另外有学历歧视,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片面强调学生高校的知名度,有些用人单位甚至要求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都必须是“211院校”,这些都是典型的学历歧视.以上就业歧视均成为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拦路虎.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能力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分析及应对办法

1、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

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心理指的是以就业为中心产生的复杂心理现象.根据笔者观察归纳,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有以下特点:

一是大学生就业功利性心理和浮躁心态并存.大学生功利性的就业心理集中表现在公的连年升温,企事业单位也热度不减;据智联招聘2014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销售和生产加工类职业入选为应届毕业生最不愿从事的三类岗位,这些岗位从性质上来说都属于基层岗位,大学生不愿从基层干起集中反映了就业的浮躁心理.

二是部分大学生“啃老”的现象反映了不思进取的心理.“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③今年我国将有727万大学生毕业,可以想象大学生啃老现象只会进一步加重.部分反映了大学生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思进取的心理.

三是大学生群体在就业中开始体现积极和务实的心理.从大学生最新的就业现实来看,大学生务实的就业心理越来越明显.“2014年各省公大幕拉开.截至昨日,已发布招录公告的23个省区市中,16省份报名人数集体下降,其中15个出现招录、报名人数“双降”局面.如浙江去年报名者高达36万,今年最终缴费确认的为22.7万人,剧减37%.其他省份亦出现10%-30%不等降幅.”④大学生积极的心理从就业的地区也可看出一二.如与往年相比,今年应届毕业生投身“北上广”的热情开始降温.


2、培养积极正确就业心理的对策

各种心理现象,包括就业心理都是复杂的,但是可以通过耐心的疏导教育加以引导的.解决这一问题,可行的对策是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加以引导.

许多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功利性,浮躁和不思进取的就业心理,归根到底是欠缺科学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的树立在大学阶段主要靠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以我们党的理论,社会主义公德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反复的引导教育,使学生早日形成艰苦奋斗,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养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应的就业心理.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总体来说较弱,就业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能力和素质总和,笔者认为主要包括适应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人文素养.

大学生适应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优秀的学生,利用各种条件参加实习和各种实践活动,适应能力自然较高,而更多的学生缺乏关键的实践锻炼,自然适应能力较弱.

吃苦耐劳的能力,笔者根据亲身接触众多的学生以及观察,目前大学生比较缺乏这一能力,常见的现象是很多学生在主观上就缺乏吃苦的思想准备,在实践中更是出现刻意逃避困难,避重就轻的心理.

大学生动手能力偏弱这个基本是社会的共识,这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一般会特别强调实践经验或相关工作经验的重要原因.另外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动手能力锻炼有关.

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也是参差不齐的状态.不过总体来说是偏弱的,特别是专业技能,因为我国大学生在专业技能锻炼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我国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逐步培养起来,而实际情况是医学生的实习教学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偏弱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单独提出人文素养?因为大学生人文素养关系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关系到大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不会做人,何谈做事?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我国高校还需进一步提升认识,努力推进这一工作.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弱的新思路

(一)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思路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是靠大学生自己,所以就业能力的培养应以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的转变,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主,而在目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外部因素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主要的外部因素笔者认为包括学校,社会和国家政策层面.这些外部因素应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补充.内外因素都很重要,应协调推进,不可偏废.

(二)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1、大学生自身因素&


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30340;着力点

首先调整自身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应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充分而清醒的认识,打消不切实际的想法,做好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灵活应变的心理准备.“近日,在北京朝阳区环球金融中心,湖南常德“90后”男孩、北大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天一开了一家叫作“伏牛堂”的小店,专卖常德米粉.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抛开传统的就业路径,做出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⑤这一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积极变化,正应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话.

其次是打牢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底子.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大学生的看家本领,必须熟练掌握,才具备顺利就业的前提.强调这一点,也是因为目前很多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薄弱,尤其是动手能力,专业操作技能较差,缺乏相关锻炼,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仅就大学生个人因素来说,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一点.

再次是需要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自然的规则是“优胜劣汰”,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大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生存压力,没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不行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必须最终依靠社会实践的锻炼,所以大学生应自己主动创造条件参加各种教学实习,利用寒暑检测积极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各种形式的锻炼,经过时间的积累,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自然稳步提高,从而为更好更快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是在精神上有所追求,注重个人德行的培养.人活着需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追逐物质财富和个人享受.我国在选拔人才方面向来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之所以强调德行的培养,在于德行关乎个人一生的发展,关乎人生的成败.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理应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德行,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德行稳固则人生稳固.在培养良好德行的过程中,做人做事的能力必然随之提高,哪里还愁有一个工作呢?

2、大学生就业外部因素的着力点

(1)首先是国家政策层面

关于大学生就业国家在政策层面采取了众多举措,以后也必将采取更多新的举措,这是可以预见的.介于篇幅,笔者认为以下政策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关系重大:

第一是我国应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科技,文化,旅游,交通运输,中高端怎么写作业,这些行业需要吸收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同时还能够使大学生的专长得以发挥,一举两得.

第二是改革户籍及用人指标制度.“取消大学生留在省会以上城市的指标限制及户口限制,代之以人才标准和专业标准限制,促进人才流动,解除大学生就业的“户籍限制”之忧,以利于大学生就业.”⑥

第三是在高等教育培养方向上进一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一政策关键在于扭转我国教育长期的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弊端,真正转向素质教育,教育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校就具备比较扎实的能力基础,为以后走向社会顺利就业铺路.

第四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予以更多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是指除公有制经济外的经济成分,主要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一般也可称为民营经济,仅就促进就业和民生的角度看,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时期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其次是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笔者认为首要的也是主要的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影响,国家相关的政策完善,推进顺利,社会层面则在推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也会卓有效果.

社会层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招聘和社会大环境方面.

企业招聘层面笔者认为应主要落实国家的各项就业政策,招聘中努力秉持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原则,消除性别歧视和学历歧视现象,为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氛围.

社会大环境层面涉及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等因素,社会大环境应为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客观地讲,这是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需要涉及方共同的努力.而努力的大方向则是为了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怎么写作.

(3)最后是高校层面

高校层面是落实我国政府各项就业政策的落脚点,是将一名学生送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因而对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笔者认为应在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是应配合好国家的职业教育转变战略,努力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如上文所述,我国自今年开始将推动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这对于向社会提供足够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意义重大,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意义重大,因而广大高校应积极配合.

第二是应适应市场需要,积极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和进行课程改革.高校应设置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这类专业,同时适当削减社会需求萎缩的专业,避免浪费教育资源;“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可适当增加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来选择所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应强化实践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养.”⑦课程设置必须转向实践方向,转向社会实际需求方向,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第三是强化学习就业指导部门的力量.目前各高校已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对于指导大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只能加强就业部门的力量,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形成完善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思路.同时加强高校就业的理论研究,高校就业部门工作机制研究,以更好指导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应以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培养为主要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就业市场游刃有余;同时必须在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和高校层面积极建设,完善,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最终尽早,尽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