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之志

点赞:6894 浏览:302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穷人绝大部分在农村,解决了农村的问题,不就解决了中国的贫困?”

林毅夫之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们可以确信,奥运之后中国不会出现经济萧条.”

1月,世界银行(WorldBank)将任命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为首席经济学家的消息,在第一时间迅速传播,令这位56岁的学者再度为举国所瞩目.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正式称谓是“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有可能成为历史上首位担任此职务的非欧美学者.一位未具名的友人说,相信林毅夫会接受任命,因为这是将他的经济学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好机会.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1979年5月16日深夜,林毅夫抱着两个篮球穿越了两公里海域,从金门游到对岸的厦门.这位国民党金门马山驻军的士兵(也有报道说是连长)从此开始他在大陆的生活.这一场海峡夜渡,给林毅夫一生带来抹不去的传奇色彩.

30年后,台湾媒体对于他将出任世行要职的消息心情复杂,不知是否该以他为荣.东森联播网专访时问他如何看待岛内同胞“贪生怕死”的指责,林毅夫回答,当年到大陆也可能会死掉.如果因此伤害到某些人,他深感抱歉,但问心无愧,从未后悔.

林毅夫来到内地的第一个请求是读书,他说不希望成为宣传的样本,希望真正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他后来的求学、治学、教学生涯里,林毅夫一直突显自己台湾人的身份,认为只要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好,那么台湾的经济发展也会受益.

经济学生涯始于1979

当中国刚开始迈动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27岁的林毅夫进入了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教授和盖尔•,D•,约翰逊教授到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林毅夫因英语出色担任翻译,以信心和才气征服了美国学者.他们回国后写信给北大经济学系,邀请林毅夫到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芝加哥,林毅夫的毕业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被美国学界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多年后,萌芽于这一时期的学术见解为林毅夫赢得了国际声誉.

学术界认为,林毅夫的主要贡献是在“如何正确理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并为之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这一难题上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他与另外两位学者合作,第一次对20世纪后半期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历程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做出了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进而对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给出了独特的理论思路.

众所周知,林毅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制定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曾说“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穷人绝大部分在农村,解决了农村的问题,不就解决了中国的贫困?”

对中国经济信心十足

林毅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他素以勤奋著称,为学生所铭记的名言是“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

在他埋首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年里,中国从世界银行的主要受援国成长为拥有高达1.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强大经济体.虽然世界银行仍然在向中国环保等领域项目提供贷款,但已主要是商业贷款.

各大通讯社和《华尔街日报》普遍认为,这一可能的任命是世行寻求改良、摆脱困境的举措之一,新任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希望与中国重修旧好,使世行更好地适应新兴市场,改善支持发展中成员国的具体模式.“这一任命不仅是林毅夫个人的成就,也是中国世界经济地位的体现”――如此解读并不未过.一旦上任,林毅夫将获得把自身理论付诸实践的机遇,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林毅夫充满信心.在谈及奥运后会否出现经济萧条时,他认为,中国不会像其它奥运举办国那样出现萧条.首先是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大,由奥运会而产生的投资相对于中国来说并不算多;他同时强调,“我们不仅举办2008奥运会,要办2010年的世,2012年还要办亚运会,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需要很多固定资产投资,我们可以确信,奥运之后中国不会出现经济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