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要素竞争力

点赞:23331 浏览:1067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质量管理被认为是现造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影响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原因有很多,如何鉴别这些因素应该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以,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就是探讨制造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影响因素,分析其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关 键 词: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基本要素;竞争力;分析

一、质量管理要素和评价指标体系

创建一个较为完整的能够涵盖大部分企业质量管理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开展质量检查以及管理,还有信息化处理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制造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以及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探讨.提出了比较完善的系统的质量考核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是由13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主要包含了支持要素以及根源要素,还有结果要素等等.其中企业质量以及企业竞争力始终贯穿于企业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不同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支持以及相互补充的.

二、质量管理要素和竞争力分析法

(一)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做出评价

最先应该做的就是对企业的质量发展情况还有竞争对手的质量管理差距以及优势做出跟踪以及分析,并且通过对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水平获得提升做出量化处理,以此作为评价的基础制定相关对策.

(二)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

文章主要采用的是因子分析法,研究企业不同变量之间产生的依赖关系,主要探求数据当中的主要结构,然后通过借用多个检测想变量来显示数据结构.利用因子分析法突出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始终用数据说话,并且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不同的因素对于企业质量以及竞争力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在进行权重分配的时候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做到公平公正.而且利用因子分析法还能够有效消除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于企业质量以及竞争力做出综合评价方面产的影响.

(1)原始数据处理.把120家企业当作样本,以上面列举的13个指标当作基本变量,对所有原始数据做出标准化处理,能够起到消除由于不同量纲所产生的影响.

表1样本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序号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贡献率

16.24530.3250.364

21.34560.1620.624

30.94650.0140.134

40.84620.0840.461

50.89210.0910.516

(2)计算原始变相的相关系数矩阵.通过利用相关系数矩阵能够有效描述出原始数据变量之间产生的不同关系.不同的指标之间所产生的相关系数差距是非常大是,如果差距越大就越是说明各个指标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而且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于我们发现不同的指标之间存在的关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提取主因子.通过计算得出所有相关系数的矩阵关系图,通过主成分方法对所有的因子进行提取,并且通过验证所提取的前面5个因子当作是主因子,因为这些主因子对于样本方差所带来的累计贡献率超过了50%以上.基本包含了所有的指标以及所有的信息,所以这种分析能够对问题做出非常好的解释.

(4)创建因子载荷矩阵.对于因子旋转,主要是通过利用主成分法获得因子载荷矩阵的,但是因为对于原始因子而言其载荷矩阵方面在做出因子解释的过程当中很难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方差选择的过程当中无法对因子旋转做出最大化选择.最终获得的因子载荷矩阵也无法真实反映出企业质量以及竞争力.影响企业质量以及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质量领导以及质量文化,还有职工参与以及人员管理和解释等等.由于因子载荷力度非常大,大部分都是超过了0.7以上的.从上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主要的因子是人力因子.由此可以看出,企业质量管理最终的是应该加强对人力方面的管理,应该重视和动员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到企业质量管理中来.尤其是应该充分发挥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第二个比较重要的因子就是质量体系,主要包含了过程控制以及质量设计,还有质量方案以及质量信息系统的管理等等.这方面能够比较清晰地体现出企业对于质量管理核心理念以及质量方法,还有质量工具方面的掌握程度,还有质量工具运用程度如何等等,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所以也被称之为是方法因子.

(5)计算因子得分.主要是根据所统计的因子载荷矩阵就能够计算得出不同的样本,比如企业,对于这5个比较重要的因子具体的得分情况,并且根据不同因子在方差方面的贡献率和这5个因子进行累计叠加之后获得的方差贡献率相比,对所有的得分都做出加权汇总,就可以获得总分,那么,这个总分就被看作是不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的最终得分.


三、总结

对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要素及竞争力进行研究,深入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其价值在于可以帮助企业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市场竞争力中发挥自身的质量优势,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由于样本的限制,本研究还是初步的成果.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尽可能大范围收集更多制造类企业的相关信息,获取充分的研究样本,以便将企业按所属地区、行业进行划分,进行系统的归类研究,为政府制定产业和地区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认识自身管理状况提供系统参照,从而通过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面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