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怎么了?

点赞:2444 浏览:75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编译:高 雅

在所有已经破灭的经济泡沫中,经济学本身的破灭可以说是最彻底的了.就在几年前,这门沉闷的学科还备受推崇,人们将其用来解释各种行为.华尔街疯狂杀进顶尖大学,争抢着从博弈论到期权模型所有领域的能人志士.在公众眼中,经济学家也远比政客们要可信.麦凯恩甚至开玩笑说,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实在是不可或缺,就算他撒手西去,总统也应该“把他架起来,给他戴个墨镜接着用”.

经济学怎么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在经历了自大萧条这场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经济学开始身败名裂.在大众心中,这个高傲的学科已然蒙羞.尽管经济学在公共政策论战中仍处在中心地位,比如美国的伯南克和萨默斯,英国的金恩,他们也已远不如先前那般荣光.今天他们的观点更多的是遭人疑议.经济学家这个职业更是不得不背起罪名,忍受攻击.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甚至在最近一次演讲中称,过去30年来的宏观经济研究“充其量也只能说是一无是处,真要说不好听的,那就是贻害世人”.美国杰出经济历史学家巴里艾肯格林还说这次危机后“连我们自以为对经济学的那点了解也开始遭到怀疑”.


整个经济学都受到质疑,最不堪的就是那种认为经济学甚至不足以成为一门科学的观点.时下对经济学的挞伐已开始有些过火.如果说以前投资者和政客们夸大经济学之神奇是出于无知,那么现在这种无知已经蒙蔽了他们的双眼,经济理论在他们看来不啻空谈.事实上,经济学并不是奴颜谄媚于政治的教条,而更像是棱镜,通过它的折射,人们能了解整个世界.它还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宝典,解释和增长理论.这些知识大部分与金融危机毫无干系,对人类而言永远弥足珍贵.

经济学作为瞰望世界的窗口,值得我们捍卫.同样,自由市场机制也应当得到我们的维护.很多人,尤其是欧洲人,将经济学家的失误与经济自由对等起来.他们的逻辑是,经济学者搞出了乱子,政客们就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这个结论不仅错误,而且十分危险.

理性的傻瓜

然而,这些警告再重要,也不能掩饰事实:宏观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这两个经济学的核心学科此刻正在面临新的考验.主流的批判有三种:其一,宏观经济学家和金融经济学家推动了危机的爆发i其二,他们没能准确地预测危机到来;其三,对于如何度过危机弥补损失,这些理论也无能为力.

批评有一半是对的.宏观经济学家,尤其是央行的宏观经济学家,过分将目光于抑制通胀上,而对控制资产泡沫漫不经心.金融经济学家则提出市场效率论,助长了人们对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的期望,让人们相信金融创新有百利而无一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华尔街才创造出了那些复杂艰深的金融产品.

但我们同时也应将经济学家与那些效率市场的天真信徒划清界限.过去30年来,金融学者们一直都在忙着批判“市场效率检测说”,揭其短,挑其刺,找其碴.其中两位杰出的挑刺专家,斯蒂格利茨和施莱弗,最近在经济学界排名非常靠前.新近突起的行为经济学,就主要研究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后果.

尽管经济学理论对有效市场检测说作出的批判与警告不在少数,但就在学术界的声音传到华尔街时,这些真知灼见也被搁置一边,不予理睬.甚至荒唐的检测说不减反增.从来没有一条经济理论会告诉人们,要在检测设房价一直上涨的前提下来为抵押品衍生金融工具定价.所以,金融学者们不该背这个黑锅,但是有关理论误用这一事实,他们本应当大声疾呼以警醒世人,可惜这一点却没能做到.相反有些人(通常来自银行系统)还为这种行为摇旗呐喊.再加上一些宏观经济学家沾沾自喜于现有成就,自认大可高枕无忧,结果就造成了理智声音的缺失.

意外和分歧

批评二说得也有些道理.但无可否认,还是有些人事前发出过警告.比如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希勒、纽约大学的努里尔t鲁比尼和国际清算银行的工作小组,现在他们都因远见卓识而声名鹊起.但大部分人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还有一些人虽然曾经感觉到有些不妥,但也没想到后果会如此严重.

造成这种现象,部分原因是专业的划分,这不仅限制了研究工具与手段,同时也局限了研究者想象力的发挥空间.例如,在金融学家中,几乎没人会考虑流动资金短缺和交易对手毁约的风险,因为在他们的标准模式中没有这种情况;也很少有人担心各种资产类型同时冻结,会对市场总体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因为没人相信这会发生.

宏观经济学研究也存在盲点.他们的标准经济模式是基于“资本市场完美运作”的检测设之上的,其经济框架也反映出凯恩斯主义学者与正统主义经济学者之间勉为其难的妥协.对于前者,经济学可能出现无法发挥本质潜能的情况,而对于后者,供需关系则要始终平衡.宏观的模型虽然考虑到了劳动力市场的失灵(比如粘性工资理论,解释失业率增长),但却总是以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为检测设前提.这种存在谬误的模型为世界大多数央行所采用.鉴于已经检测定资本市场运作顺畅,宏观经济学家就很容易忽略经济的融资管道问题.忽视金融问题的金融模式,会很难察觉那些滋生于自身的毁灭性灾难.

那批判三呢经济学能帮我们纠正危机吗危机以前,宏观经济派别间已就货币政策是消除经济周期的最佳手段达成共识.由于危机的爆发,纯粹派与凯恩斯派之间就连这仅存的脆弱共识也消弭殆尽.许多国家现在的短期利率已经接近于零;而在金融危机里,货币政策往往不是最有效的政策手段.在发觉曾经共识的实效后,两派经济学家们纷纷追本溯源,转而开始挖掘本派最初的思想,同时对另一阵营的研究视而不见.像克鲁格曼这样的凯恩斯派,开始不分青红皂白地对财政政策绝对拥护;对此纯粹主必者的反对声则不绝于耳.对局外人来说,两派的争吵只会凸显经济学科的无用.

全盘考虑这些批判意见,我们就有了重塑经济学的理由.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在大萧条之后诞生了凯恩斯的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则催生了对凯恩斯的鞭挞,同样,本次危机也将改变经济学的格局面貌.事实上经济学界的重新洗牌已经开始.央行们开始亡羊补牢,对新的工作母机模型临时抱佛脚,尽管其吸收的金融市场分析还相当不成熟;金融经济学家们也开始探索激励措施将会如何扭益市场效率.今日的困境激励着新的研究:什么样的财政刺激最为有效当实行零利率时,怎样最佳地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类似问题还有很多.

但比这些研究更为急迫的,应该是经济学整体思维模式的改变.经济学家们应当将目光超越自身的专长:宏观经济学家需要去了解金融学.金融学教授也需要在了解宏观市场运行环境方面多下点工夫.对于资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机制,则是经济学者们都需要去了解的问题.归根到底,经济学终究是一门社会科学,要了解的是周遭真实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已在金融危机之后,发生了深刻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