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药家鑫

点赞:4389 浏览:172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药家鑫之父药庆卫:药家鑫今天被执行死刑,我们在家等待去认尸体,谁知法院不让看尸体,让我们等着领骨灰,我给孩子说过不捐献任何器官,因为孔教授说“药家鑫一看就是杀人犯”,我真担心药家鑫的器官会连累别人,但愿药家鑫的死,把他的罪恶全带走了,不要再遗害人间.

在950万考生走向高考考场这天,药家鑫走向了刑场.经最高法院核准被执行死刑,签字后被蒙面刑警押赴执行,至此,药家鑫一案谢幕.

药家鑫,这个22岁的大学生,在长达近8个月时间成为受公众持续关注的人.他的生与死,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关乎公平与正义的代名词,更成为弱者释放愤怒的一个出口.

药家鑫之死已经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在拷问社会正义及司法公正;公众的呐喊,无不是在为自己的未来争一个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环境.

“万人皆曰可杀”

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驶小轿车撞上前方同向驾驶电动车的张妙,药家鑫下车查看,因怕张妙以后找麻烦,就从背包中取出一把尖刀,对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10月23日,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机关投案.

此案引发的“药家鑫该不该被判死刑”在社会中引起巨大争论.从专家的“杀人论”到5位教授联名上书“刀下留人”,从西安音乐学院学生集体为药家鑫到院方拥护法院判决的声明,从一些知识分子建议以药家鑫案开始废除死刑到药家鑫之父开微博向全国人民道歉等事关该案的每一次或大或小的反对声,都触动着社会各方的敏感神经,可谓声声入耳.

这起事件与河北保定某局副局长李刚的公子驾车撞死女学生一样,都发生在去年10月,都涉及所谓的“富二代”,因此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因药家鑫驾车撞人案开审,对权贵嚣张、司法不公的反感、怨恨一时喷薄而出.

药家鑫虽然没有象那样口出“我爸是李刚”的狂言,但因父母都在国防企业供职,一审判决后还接受了电视台的独家专访,网民因此担心药家会利用权力来逃避罪责,于是对张妙家人进行了声援,要求伸张正义,严惩肇事凶手.“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是认为药家鑫“必须判死刑”者的意志,他们批评的是央视试图用煽情化、不平衡的报道制造舆论,为一个因为“怕伤者找麻烦而致人死地”的泯灭人性者开脱;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警惕媒体报道、评论影响司法判决的人士,强调“民意不能成为判处药家鑫死刑的依据”,甚至抨击发表“该杀”论的媒体,尤其是当这家媒体是与央视同为官办的新华网时.

反观支持“杀死药家鑫”的声音,除了受害方的律师和音乐人高晓松,基本没有主动而高调出击的声音发出.面对法院、媒体、学界有意或无意地充当“药家鑫辩护团”时,民众“群起攻之”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恐惧:“他们害怕这个社会真的被丛林法则主宰,弱者彻底丧失法律的庇护.”

法?法!法等

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依法执行死刑,裁决书上赫然书写着他的滔天罪行:“因交通肇事将被害人撞倒后,为逃避责任杀人灭口,其犯罪动机极其卑劣,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属罪行极其严重”,虽有投案自首情节,“但不足以从轻处罚”,最终,药家鑫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按理,药家鑫案到此应该终了,法律的正义之剑斩断了邪恶,但是,事实似乎并非如此,药家鑫冥冥中揭示了一个满目疮痍的社会镜像.

药家鑫一案谢幕了,但一直以来对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引起的争论及思考仍然在回响.很多民众说,药家鑫之死已经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在拷问社会正义及司法公正,公众的呐喊,是在为自己未来争一个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环境,希望此案成为教育界、司法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警示.


药家鑫案并非个案,它是一个现实的缩影.对“撞伤不如杀死”的案例的拷问不能止于药家鑫之死.似乎更应觉醒的是,是制度缺陷诱使人变成魔鬼?还是社会极端私利化、敬畏生命意识的荒凉化?

对于药家鑫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大之轰动,北京律师李静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中国司法的信任度太低.如果司法能够让人们觉得可以信赖,有那么一点可信度的话,也不至于民众花那么多精力,才求得那么一点司法公正.希望今后这么简单的案子,不要再让社会花费那么大的力气.

在整个药家鑫案过程中,群情激愤、要求处死药家鑫的原因莫不是司法环境不好、社会对司法的信任度不高,使这个社会让弱势群体感觉到生存得太没有尊严了的结果.

罪与罚,药家鑫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现代司法实践中,律师为被告辩护无可争议,药家鑫案中的调查问卷是否合乎司法程序仍值得商榷,与其说公众担忧舆论左右司法,不如说是司法本身权威不足.而对于公众来说,与其讨论药家鑫是否该死,不如思考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酿成了药家鑫式悲剧.

“别了,药家鑫!”与其说是为死者感叹,不如说希望中国能有公平正义保障百姓的生命健康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众今天的呐喊是在为张妙争一人的公平与正义,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未来争一个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