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践方面认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点赞:5691 浏览:128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平台,在实践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文章以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实践活动为蓝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扶贫顶岗实习友教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关 键 词:大学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11-02

实践性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特别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怎么写作、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意见》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激活师范教育、农村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盘棋”

1997年,原忻州师专党委决定开始实施“411工程”,向山老贫困地区派出首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2006年忻州师院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扩展到本科层次,全面实施本科生“512”教学模式、专科生“411”教学模式,校内安排本科生7个学期、专科生5个学期课程,本科生在第5或第6学期、专科生在第4或第5学期,用完整的一学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返校后针对性地培养提高.从1997年至今,已先后派出24批共13200余名本专科大学生,到晋西北11个贫困县567所农村中小学,顶替全职教师岗位进行实习支教.学院与地方政府签订了至2013年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协议,届时,派出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累计将达2.5万人左右.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活动是一份多方受益的事业,它激活了师范教育、农村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盘棋”.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目标,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大大缓解了忻州市农村教师短缺、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而言,有了登台讲课锻炼的机会,认识并了解社会,促进其成长、成才,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方法,并将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扶贫顶岗支教实习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既认识了国情、省情、乡情,培育了爱心,又升华了品德,锤炼了意志,实现了德育和人格进步.对此,陈至立同志予以充分肯定:“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他们的做法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实践需要和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出现了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格局.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关键问题是,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致使理论教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而社会实践则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社会实践的需要.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三个面向”,就必须面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样就使得学校教育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学生的知识更多地来自社会.社会上的各种不同的荣辱观、是非观、价值观等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影响.面对这些严峻的考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仍然“重课内,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停留在“填鸭式”的纯理论灌输,将学生置于检测设的理想的环境之中,脱离现实世界,忽视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要求,那么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就会显得软弱无力.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四有”新人.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及简单的政治说教,“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古板僵化等问题,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当代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单一的课堂教授,他们迫切希望开拓新的教学途径.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怎么写作社会.”然而,提倡实践教学以来,由于学校、社会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还不够广泛、深入,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因种种条件限制,面临许多困难,有的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成为影响高校师范教育的瓶颈因素.因此,开拓新的社会实践途径势在必行.

最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素养的主渠道,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探索未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一方面,高校大学生接受文化信息比其他人更迅速,他们的思想变化也比其他人更超前,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往往肤浅或片面,知行分离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讲的是大道理,与现实生活不搭界.这就提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开展对思想政治学科理论与实践运用结合点的研究,加强对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忻州师范学院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活动正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践行实践教育思想,以提高师范院校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师范教育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为最终目的而展开的.

这一活动不仅仅出于实践的需要,也有其科学的理论支撑.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提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认识过程,也应遵循一般认识过程的规律.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等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等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法子解决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具有间接性和选择性,不是他们自己亲身实践得来的,不容易深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其本质、规律和包含的丰富内涵.其次,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实践.“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个由感觉到理解再到感觉的过程便是在实践中发展认识、深化认识的过程.社会实践由于具有内容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形式的直观性与多样性、影响的深刻性与持久性等特点,能够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感觉到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对疑难问题的认识,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再次,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大学生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是别人或前人证明了而他们还没有证明的,他们可能产生怀疑,减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弥补的办法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规范、科学、系统的社会实践既可以检验理论知识,又可以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理论体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当作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使大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还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是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德育论基础.知行转化规律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信、意、行五要素要统一均衡发展,而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体验,才能检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认识,只有通过多次的思想品德实践的锻炼,才能强化自己的情感、信念和意志,只有在长期的行为实践中践行思想品德规范,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因而,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每一个要素,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强化和巩固的.

三、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改变过去从校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知识化程度高,社会化程度低的状况.扶贫支教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百姓在做什么,了解如何与人交往.社会生活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桩桩真实动人的事迹,震撼着他们的灵魂,激励着他们去自省,进而从更深层次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其影响和效果是课堂教学所远远不可比拟的.在忻州师范学院对“扶贫支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卷调查中,对“能否有效地锻炼自己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一问题回答时,有84%的大学生认为能.由此可见,投身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洞悉国情、认识自我的途径,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方法,是知识和能力、做事和做人更好地统一起来的重要途径.

理\实践方面认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第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有利于大学生锻炼意志,提高觉悟.当代大学生由于其特定的社会环境,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中长大,很少有机会学习独立自主并享受劳动的快乐,也无形中剥夺了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强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使他们心理脆弱、思想浮躁、意志薄弱.因此,他们的独立性较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采取回避和退让的态度,犹豫而不果断,遇事浅尝辄止,没有持久性和耐性.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年龄,实践出真知,实践锻炼人,仅仅一个学期,他们由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从容的中小学教师,这种变化在大学校园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调查显示,有53%的同学认为通过实习支教,自己在思想上的主要收获是敢于面对困难和更加成熟.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才会明确历史责任,才能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休养和政治觉悟.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和谐精神和集体主义合作精神日渐弱化.个人主义思想在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诸如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实现、个人价值,使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脱节,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忽视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在人际关系上,部分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过分强调了竞争、排斥,甚至你争我夺,忽视了合作,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团队精神是集体主义在当代的表现形式.通过扶贫顶岗实习锻炼,使大学生懂得要发扬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要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种体会,没有参加扶贫顶岗支教的学生是很难领悟的.在对“在支教过程中你愿意与别人合作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61.3%的同学选择愿意与别人合作,分享成果.扶贫顶岗支教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最好课堂.

第四,扶贫顶岗支教实习为大学生架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人生的态度、理想和前途极为关心,对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树立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渴望得到满意的答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耳闻目睹感性的材料,可以印证并丰富课本中比较抽象的理论条文,进行行为的培养的训练,在活动中履行道德规范,自己教育自己,说服自己,可以更好地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实践、关注时代,回答时代所提出的新课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从而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扶贫顶岗支教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而且是大学生把所获得的思想认识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习惯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支教实习,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求学生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弥补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途径、内容和载体,必将在实践中愈来愈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为忻州师范学院课题(编号200809)“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