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预警

点赞:9821 浏览:430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的管理模式逐步转化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模式.高等教育改革在带给高校一定程度自主权的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如何认识和防范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如何防范和控制筹资渠道多元化带来的财务风险,是高校需要系统研究的课题.

关 键 词:高校财务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099-02

近十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高校在财政补助资金和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大多利用银行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高校发展所需的资金压力,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然而,随着贷款还款期限的到来,高等学校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新的财务困境,主要表现为不能偿付到期债务,拖欠职工工资,日常运转艰难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因此,全面、系统、有效地分析高等学校财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预警系统,及时诊断出高校财务危机的预警信号,并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将危机消灭在萌芽阶段,是我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1.对风险预警的认识不足.

(1)高校财务管理不受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财务制度存在问题等特点,使得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更加困难.

(2)筹资办学多元化的新格局,导致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必然出现.


(3)信息量的扩大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学校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和反应,建立预警管理体系可提升反应能力.

2.欠缺风险预警的基本前提.

(1)较为完备扎实的管理基础是实施财务预警的基础条件.

(2)财务管理与其它管理活动的良好衔接和协调.

(3)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

(4)必须具备符合现代人才管理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3.当前高校存在三大类型的财务风险.

(1)支出结构不合理导致的高校财务状况在进行中长期平衡过程中出现的失衡现象.高校财务状况失衡风险,是指一个高校的财务状况在进行中长期平衡的过程中的出现的失衡现象.高校财务支出担负着学校科研、教学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经费开支的需要.日常性支出(常规性支出)的设立,对保证各项重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高等院校支出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既要保证重点项目的开支,又要做好统筹规划、综合平衡,日常性支出项目过多过乱,使有限的资金被瓜分和肢解.尤其是学校在对各个院系及机关支出实行预算管理方面,为调动各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实行了不同形式的财务包干制度.在支出预算的核定上,基本沿用基数加增长比例的办法,虽然保证了各单位的既得利益.但单位的各项支出能增不能减,又使实际已经变化了的支出格局得不到调整,增强了财政支出的刚性.该方法一方面造成各单位之间经费供应上的苦乐不均,另一方面导致支出中的不足与浪费并存.支出结构失衡,反过来又直接制约了教学、科研的长远发展.虽然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在总体财务风险方面与企业有所不同,不太可能因财务危机出现破产的现象,但其流动资金是有可能短缺的,出现拖欠工资、日常开支资金严重短缺等现象,显现出高等院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

(2)规模扩建带来的债务风险.为了提升层次,扩大办学规模,高校都存在由于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而影响高校正常财务支出,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贷款资金和利息的可能性而导致其无法正常办学的风险.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来,各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等学校内部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毕业分配、后勤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办学过程中的经济行为也趋于多元化,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学校在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大多利用银行贷款解决问题,高等学校在利用银行贷款加快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还贷的责任意识不强,个别高校对贷款的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大大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有的高校缺乏勤俭办学的思想,不切实际地依靠贷款铺摊子、上项目、盲目追求高标准,存在借款金额超过还款能力的过度举债现象.

(3)创办校办企业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导致一批没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运行实体产生,其财务风险实际上是由高校来承担的.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校办产业逐渐脱离主体,形成自负盈亏的的独立性组织.而校办企业由于没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财务风险实际上是由高校来承担的,学校作为校办产业的主要投资者,理所当然对校办产业负责任.一旦校办产业清算破产,学校也会负连带责任,学校要承担投资份额的校办产业财务风险,因而会对学校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形成学校财务风险.大致说来,校办产业财务风险包括两个方面:校办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和与校办产业相关的高校连带责任风险,这里主要是指高校的连带责任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偏低.自1997年至2005年,虽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呈逐年提高的态势,但提高的幅度并不大,在1998年至1999年,中国的教育经费相当于GDP的2.69%.各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如图1.

应当说明的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则是在逐年下降,一度从1996年占财政15.24%的比例下降到2005年只占11.97%.各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含债务)比例如图2.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因我国GDP的基数在不断增大,实际上仍无法满足教育支出的需求.

2.扩招给高校带来基本建设的压力.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扩招.国家决定扩大招生规模,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生从1998年的108.4万人扩大到115.8万人,增加近52万人,增幅达47%,全国在校研究生为23.4万人,比上年增长17.6%.到了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已达到546.05万人,是1998年全国招生人数的5.04倍,招收的研究生人数39.79万,在校研究生人数110.47万,人数是1998年全国在校研究生的3.25倍.扩招后,高校必然要加大对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在国家的投入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情况下,解决学校经费投入的问题只有靠学校自己,而学校扩建资金的主要渠道就是银行贷款.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说:“由于贷款额度太高,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能力.”过去两年中,邬大光带领学生调查了20多个省过百家学校的数据,在他最近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公办高校的贷款规模在2000亿到2500亿元.这已经高于2005年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披露的数据.蓝皮书称,公办高校在银行的贷款规模达1500亿~2000亿元.高校贷款已经成为新的高风险贷款项目.

3.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规划、指导不够.对于高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理念,一是没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引导和鼓励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导致个别高校不切实际的盲目扩建,带来了资金需求的膨胀,二是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在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由于评价体系不完善,过分强调硬件办学条件建设,加大了学校的建设负担,三是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按照教育部、财政部要求对高校贷款建立风险评价预警系统和银行贷款审批制度,导致部分高校贷款规模过大,超出了经济承受能力,带来了财务风险.


4.学费欠交现象严重.由于许多高校对学费的催缴力度不够,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欠费数额越来越大,已成为困扰高校的痼疾.某高校新学年开学后仅新增的学生欠费就分别达到了2900万元之多,欠费学生占到在校生的近一半,欠费金额占应收学费、住宿费的40%多.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削弱了高校经费的自给能力,影响了学校的资金筹集.另外,由于助学措施跟不上,大量的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学生拖欠学费.这种势头短期内难以遏制,影响学校财务收支状况,也给学校发展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解决措施

1.适应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提高财务人员信息化运用水平,防范高科技带来的安全隐患.加强信息管理,保证预警信息传递路线的通畅.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动态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加强信息管理,使之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向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供信息.必要时可配备专业的人员,使预警信息能迅速反馈到管理层以便及时作出对策反应.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务风险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合理利用融资工具以防范高校过度举债导致的风险.加强贷款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校内制度,科学确定贷款额度、结构、期限、还款计划,建立“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测算监督贷款风险,控制贷款规模,优化贷款结构.

3.强化经济责任制,转变理财和筹资观念,以防范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健全高校各级经济责任制,完善高校经济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校内会计工作秩序.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高校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学校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经济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内部分配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审计制度等.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最佳的财务计划,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有效地利用学校各项资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健全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增加资金使用透明度.及时、真实、完整地反映学校财务状况,为学校经营管理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4.科学运用指标体系进行预警,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要注意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更能反映高校实际问题的新指标.各项指标的选择应根据高校的长期、中期、短期规划,在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选择,或根据学校的特殊情况予以设立,临界值、预警标准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学校期望的效果予以确定.现有的预警模型虽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仍存在局限性.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制定出适合本单位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

5.建立起有效的防范机制和相关的防范制度.学校高层领导应足够重视,在思想上树立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高校对外投资必须有成本管理意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资产的保值增值.高校扩招以后,学生学费特别是老生学费拖欠问题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应健全有效制度,将学费拖欠比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较低比例.加强创收管理,完善内部分配制度,对于部门创收本着既要放宽搞活,又要管住管好的原则,不管何种形式取得的收入,都要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和核算.在内部分配上,合理制定分成比例,兼顾学校、部门和个人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探索创新财务管理运行机制.逐步下移理财重心,推行分层理财、全员理财.根据学校规模和内部治理结构,科学划分任务中心,确定理财主体.将市场机制引入学校经济管理活动,促进校内资源合理流动.在对全校经济活动实行集中核算的基础上对部分财力支配权进行科学调整,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运行机制,引导和激发学校内部改善经济行为,达到提高理财效率、强化财务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