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

点赞:28211 浏览:1311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在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外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国家对企业会计的改革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而基本到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要全力配合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政策,加大推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力度,探讨适合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思路,文章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具体改革建议.

关 键 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62-02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将迎来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伴随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将是会计改革的后续工作.并且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建国以来,我国的会计体系一直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企业会计体系,一是预算会计体系.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包含在预算会计制度中.1998年,我国进行了预算管理制度的四项改革: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建立国库单一账户、深化收支两条线.伴随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文艺团体、社团组织、协会、商会等不断的涌现,财政部又颁布了《民间非盈利组织套计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将不会再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财政拨款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小.对于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来说,预算会计制度设定的基础已发生根本变化.其遵循的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应进行相应改革.

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不足

1.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滞后.我国的财政分配模式已经由过去的供给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公共财政体制在逐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经在我国全面推行,它要求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存储、支付和清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改变了原有的资金收支渠道.1998年.我国进行了预算管理制度的四项改革.伴随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对会计核算规范不断的修修补补,没有统一的准则和制度可依.同时,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就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其会计核算科目和财务报表项目均需要体现这些新业务的信息.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我国事业单位一直实行“准则”与“制度”规范模式.其主要原因:

(1)事业单位涉及的行业较多,如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行业在经济活动的业务内容、活动方式、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会计管理水平等方面差剐较大,必须有较高层次的会计准则规范,以确保各行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2)会计准则由于其层次较高.因此,内容不可能具体,为便于实务工作者实际操作,就有必要再根据准则制写作度,制度就比较详细具体.基层单位可以依照其规定具体操作.改革后的事业单住会计工作的法规体系更加完善.

目前,国有事业单位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问事业单位适用《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同为事业单位,国有和民间事业单位适用不同的会计处理规范,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无法对它们的资金使用效率厦管理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2.收付实现制已不能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在收付实现制下.不能全面反映资产、负债情况,往往会混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会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最终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督和控制也可能失真.事业单位市场化体制和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收付实现制已不能适应事业单位投资主体多元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收付实现制下.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主要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资金来源、使用及报告日余额等信息.其实质是将事业支出总量和事业收入总量相配比,这种配比不能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绩效和预算执行情况.

3.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存在问题.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规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根据资金来源分别列支.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上述会计处理存在缺陷:一是会计信息失真.以银行存款购置固定资产,实质上没有引起资产减少,只是资产形态的一种转换.而借记“事业支出”,虚增了单位费用支出,且期末要将该项支出转入“事业结余”账户.又虚减了单位结余.二是两组分录之间没有一定的勾稽关系.不能确切反映业务内涵.

根据现行准则和制度,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而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又规定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各列支50%.上述会计处理存在着三个缺陷:一是价值背离.固定资产账面的原值与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差额越来越大,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反映固定基金,既虚增单位的净资产,又体现不出设备的现有生产能力.二是成本不完整.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与收入相应的成本支出,导致会计记录支出不真实、成本不完整.三是按收入的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足以维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且缺乏科学合理的计提依据.

4.资产负债表设计不科学.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组成,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支出等于自债+净资产+收入”设计,从报表的具体结构看,资产负债表以“资产+支出等于负债+净资产+收入”为编制基础;从科目内容设置上看.资产账面严重不实,并且部分负债未能反映;事业单位还要另行编制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这样设置与收入支出表显然有些重复,也影响了报表设计的合理性.既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又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由于事业单位不需要编制流量表,使得单位预算和财务报表脱节,不能根据会计核算的结果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会计报表体系不相适应的矛盾也较为突出.目前一些单位的基本业务会计、基建会计依旧各有各的存款.各有各的账,各有各的报表,各自编制的决算报表无法与年度预算进行对比分析.

三、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建议

1.建立一套规范所有事业单位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我国目前正在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这对规范我国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提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在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的现行情况,建议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制度》与《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合并,制定一套规范所有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基本准则下再制定国有事业单住会计准则和非国有事业单位两个具体会计准则.

2.引入权贵发生制.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由此可见.我国事业单位会计采用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的会计核算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的逐步深化,财政分配格局和单位财务管理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适当地引进权责发生制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理想选择.

事业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确认收入和支出,但是收付实现制没有完全体现会计核算的内在精髓: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会出现不相配比的情况,有的年份支出过于偏大,有的年份支出过于编小,是不合理的偏失.由于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村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就难以对这些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考核;另外,实际工作中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常常并不容易区分.这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造成成本不能准确计量,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财政经费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

基于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可比性和全面性,不能适应以绩效为导向的事业单位管理斑革的需要.因此可引入企业会计的理念.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以更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运行效率.权责发生制计量的是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各个期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财务成果,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怎么写作或产品所耗费资源的成本,并能更好地将成本与绩效比较.为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多的、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因此,循序渐进对事业单位采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以更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运行效率,同时也更接近于《民问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便于实现会计核算的统一与可比.


3.改变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为了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结果,事业单住会计改革应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做法.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在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其预计净残值的余额,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进行摊销.将每月应摊销的折旧价值作为费用计入有关的成本或支出中,从相应的收入中得以补偿.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这样处理,既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又不会虚增单位的净资产,保证雏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并适当考虑资产减值情况,以便如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和资产可收回金额.并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以及结余情况.

4.建立完善的会计报袁体系.随着事业单住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财务信息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目的需要,债权人要求事业单位提供能否按时偿债的信息;权益资本投资人要求提供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的信息;政府部门为了进行宏观调控,也要求提供其自身发展状况的信息:事业单位本身为了考核经营业绩,为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提供依据.也要求正确、恰当地反映财务成果.所以,必须改变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情况表、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基金增减情况表).而参照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披露信息,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设计一套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和事项的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会计科目应包括目前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提出的要求,如增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新业务的会计科目.将原来的会计报表改为三张袁: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流量表.资产负债袁按照“资产等于负债+净资产”的会计等式,去除原表中的收支类项目.将事业单位的收支科目改为按月结转至结余类科目.收支科目的发生额只在收入支出表中披露.收入支出表反映事业收支、经营收支等各项收支情况.各张报表项目的设计应和财政部门决算报表项目口径一致.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另外,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在西方.政府财务报告须经过独立审计部门的审计批准方可递交国会和向公众披露,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也基本实施了财务会计报告年度审计制度.我们也应尽快在事业单位建立有制约力的审计监督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住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纳入审计的范围.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有彻底的改变原有的旧制度.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单位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