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出路

点赞:25287 浏览:1182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探讨了大学生就业特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指出要深化就业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从而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87-02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庞大的求职大军导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大学生的就业特点

1.专业的选择具有盲目性.就业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毕业之前的求学生涯,而生涯的起始就是专业的选择.学生出于将来就业市场和招考分数的考虑,往往选择当时和预测的所谓热门就业专业,因为这些专业招收人数多和就业方向的特征,盲目地报考,导致了单方面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饱和的人才数导致了热门专业反而不如冷门专业就业率高的尴尬局面.

2.就业岗位与毕业生的人数差距.从1998年的108万到如今的611万毕业生,尽管从2002至2007年超过20%,甚至一度达到50%的扩招降到现在限制的10%.但在如此大的比例之下,就业岗位增加根本跟不上学生的需求,每年都在产生大量的待业人群,就业岗位与待业人数的冲突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直接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出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企业与大学生的相互不满.就业难不仅是供给大于需求,更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一种阶段性现象.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其自身优越性的错误引导下,过分追求岗位的待遇、规模、环境、地理位置等,对薪酬的期望值达不到其预期目标的情况,有“高山流水难觅知音”的病态思想,容易产生消极怠工的现象,使企业在选择中带有顾虑性.

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高校扩招的影响.在前文我们就谈及了扩招带来的影响,而在2008年10月9号,教育部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并承诺将减少扩招的规模.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些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2.用人单位的不合理.用人单位在招聘和安排大学生工作中,其认识常有以下不合理处;第一,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追求实用低成本,不愿承担大学生的社会培养成本.大学实践环节的缺失是个硬伤,经验不足也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很多企业出于短期效益性的考虑,忽视了大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可逆性的考虑,忽视了大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由于慢热性而不愿招聘大学生为企业前进的发动机.第二,学历高即精英人才.用人单位认识上存在片面追求高学历的误区,使得能力高却受限于学历的人才流失、浪费,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等问题.第三,存在歧视现象.招聘中,常存有两股弱势群体――女大学生和非用人单位地域学生.弱势的原因并非是能力资历上的缺陷,而是由于用人单位的单位方面认识.

3.学校自身的原因.作为学校的毕业生,学校对学生就业的照顾是显而易见的,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现也有学校自身因素的干扰.从学生进入学校伊始,学校就开始灌输一个比较片面的观点:这个系是大系,那个专业是热门就业专业,这对学生的取舍上起决定的作用,学生在没有自己长远的大局观下,为防止将来就业的难题,一般都选择此类专业来进行进修,冷门专业往往只是调剂后的无奈取值.而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上,日渐增多的学生也给学校带来很大的压力,硬软件设施都需在建设中满足要求,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4.学生自身的原因.高校扩招以来,学生数量不断的增加,使得我们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向普及教育,学生的整体质量有所下滑.在进入就业市场时,就业难度加大.

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碰到的就业问题,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忽略了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螺丝钉的思想觉悟,观念没有从90年代的大学精英教育中摆脱出来,没有与时俱进,思想的滞结是就业的一个隐疾,关缺乏理性的定位.

三、深化就业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

1.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过去就业只抓毕业班的现状,将就业教育的对象拓展为全体在校生.就业教育不单单是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应是全过程、全方位、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地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全部生活,对于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中,要引入就业方面的内容,做到“三讲”,即教授讲专业,企业人员讲布场,校友讲经历.同时在学生中系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他们发现和了解自己,建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了解职业需求,制定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对于二、三年级学生,指导他们评估实施情况,反馈、修订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同步开展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培养职业素质,使其达到职业目标所需的基本要求;对于毕业年级学生,主要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程序,提高他们的择业技能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2.强化创业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可以说是更深层次的就业,创业对就业有着强有力的拉动力.但我们应看到,目前各高校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缺乏创业知识,缺乏创业能力,创业概念模糊.高校教师缺乏创业经验和教育理念,高校内部创业氛围不浓.因此,高校应将创业教育确定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健全创业教育体系,完善教育课程,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和创业经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业才能,使学生掌握创业政策、创业程序和创业知识,并定期与企业开展合作,增加创业教育在课外实践的机会,聘请成功创业校友做顾问,同时不断完善创业怎么写作体系,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创业有支持、创业有帮扶、创业有指导,真正解决毕业生创业难的问题.

3.扩展教育内容与形式.在教育的内容上,要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回报祖国、社会、母校,回报父母的价值观为核心的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及投身基层的就业观念为保证.以成人成才、增强择业竞争力、正确规划职业生涯的学业指导为基础,以通过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掌握求职的技能的就业指导为关键,系统开展职业设计咨询、心理咨询、政策咨询等工作.在教育的形式上,做到“三结合”,即: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学科教学工作相结合.将就业教育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环节.

4.高校兴利除弊,大胆改革,拓进发展.就业率的高低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也是社会对该校认可度的体现.但高校更应该以教育者的心态约束自己,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数据.更应以向社会提供有用人才为已任的培养和发展大学生.

5.学校应定期召开模拟招聘会.模拟招聘会的召开可以让学生尽早地了解到用人单位招聘时的形式和程序,如果一个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模拟招聘会,那么一个学生从学到毕业至少会经历6~8次模拟招聘,试想一个经历过面试如此之多的大学生在面对任何一家企业面试时还会出现说话没有逻辑的情况吗?

6.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检测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念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置换思想,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7.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主动出击寻找企业岗位.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巨大优势来寻找更多的就业岗位,可以登陆各种人才网来筛选出适合本校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也可以登陆资质、信誉良好的企业主页,随时随地了解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公布的就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