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点赞:4028 浏览:130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企业并购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国内外企业并购的研究现状包括传统并购理论研究、企业并购动因研究、目标企业评价标准的研究、并购整合研究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提出了目前研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这一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现象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产业的更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制度的变革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并购.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并购已成为各国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我国现已加入WTO,这种经济现象势必对我国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差很远.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并购的手段来增强我国企业的经营实力,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目前相当迫切的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传统并购理论研究

1.效率理论.目标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和并购实践一样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2+2>5.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多元化协同效应.并狗实际上是寻求一种优势互补.横向、纵向、混合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

2.交易费用理论.科斯(1937)提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实际上是企业意识到通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能节约交易费用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

国内外企业并购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并购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写作技巧成本理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写作技巧关系,企业不再是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写作技巧成本是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

(二)企业并购动因研究

1.规模经济动机论.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规模经济.即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最佳产量规模.二是管理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强研究开发实力等.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经济.

2..战略动机论.战略驱动并购的原动力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上升.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检测设出发,将并购看成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在现实并购中,管理层的并购决策应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战略动机表现在:一是能力转移动机.威斯通等认为,兼并是为了转移或获得行业专署管理能力(横向兼并或相关兼并),转移或获得一般管理能力及财务协同(混合兼并).二是战略重组动机.通过兼并实现分散经营,同时扩充管理技能.K.D.Brouthers等(1998)认为在并购的战略动因中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和获取稳定的利润增长率等.

3.协同动机论.一些经济学家(Arrow,1975;Alchain,CrawfordandKlein,1978,Williamson,1975)通过对第二次并购浪潮的研究后认为,企业的纵向联合通过避免相关的联络费用和交易成本使得不同发展水平间的企业实现了经营的协同;同时,利用并购企业向被并购企业管理的溢出使双方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实现了管理上的协同.此外对市场协同、财务协同、技术协同和采购协同的寻求也是促使企业并购的重要动因.


4.金融创新推动和潜在价值低估论.金融创新对并购的推动是与潜在价值低估相联系的,Tobin(1977)q理论和Jensen(1986)的自由流检测说为这种动因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三)目标企业评价标准的研究

Palepu(1986)较早采用平均超额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规模大小、净资产、P/E值等7个指标以利用Logistic模型来预测目标企业被并购的可能性.SrinivasanRagothaman使用了8个指标来预测收购目标:流动比率、流、固定资产、厂房设备对总资产的比率、总资产、资产汇报率、市价对账面价值比率、PE值、债务权益比等.

AnthonyBreitzman在“UsingPatentCitationAnalysistoTarget/ValueM&ACandidates”中使用专利引用信息来分析目标企业的价值.BrianC.Brantley在“DealProtectionorDealPreclusion”中分析了并购目标的锁定问题.LuannJLynch在“AnExaminationofPre-MergerExecutiveCompensationStructureinMergingFirms”中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了目标企业大小、成长性、绩效、产业等互补结构在并购中的作用.U.S.BancorpPiperJafferyM&A公司在“MiningHigherAggregateCompanyValues”中提出看好目标企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强的市场需求、市场领导者、生产效率高、运输能力、可通过进一步整合获利、怎么写作名声好、优秀的管理团队、掌握实质性资源、社区关系、区域成功企业等.只要并购企业在当时达到了自己的满意预期,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并购就是成功并购,这显然考虑了并购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的要求.

(四)并购整合研究

拉杰科斯(2001)将并购后的整合分为资源整合(包括保留和整合人力资源、整合金融资源及有形资源和整合商誉及其他无形资源)、流程整合(包括整合管理系统、报酬计划、技术与创新)、公司责任的整合(包括履行对顾客和供应商的承诺、履行对股为、债券持有者和贷款者的承诺、履行对雇员和社区的承诺)等主要方面.

P.普里切特,D.鲁滨逊(1997)将整合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设计阶段;(2)评价阶段;(3)展开阶段;(4)管理阶段;(5)收尾阶段.

对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也有不少研究.王爱林(2002)认为文化整合的三种常见模式是:(1)完全整合两种文化以创造新的文化,(2)掠夺式整合模式,(3)独立性模式.罗海涛(2000)认为文化整合有四种模式:文化替代式、文化促进式、文化融合式和文化隔离式.

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并购目标企业选择的研究中,基本上都是从目标企业被并购的可能性、目标企业价值、资本结构、并购策略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可能的目标企业,这些研究形成了目标企业选择的主要依据.很少有关于关于目标企业优化本企业价值链的研究,即从双方企业价值链整合角度分析,将其作为选择依据.目前的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较多关注目标企业本身的状况,而很少关注目标企业与本企业的融合.一个企业本身的状况很重要,但如果目标企业价值链上某一活动的优势,在并购后新的价值链上不能充分发挥体现出来,发挥作用,这必将影响到并购的效果.价值链上任何活动的优势都不是独立存在,它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和价值链上其他活动的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价值链上的活动,还来源于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所以,并购之前仅关注目标企业本身的状况,而忽略双方价值链整合的效果,必将不利于做出正确的并购决策.

二是目前文献大多研究应该如何进行并购后的整合,而很少进行并购前的整合预测分析.如果在并购之前对并购后整合效果分析不够的话,那么即使并购后花很大的力气进行整合,也是事倍功半.TCL并购汤姆逊失败就是一例.而对整合的研究中关于人力资源整合和企业文化整合的文献较多,而对于价值链整合研究较少.而价值链的整合是并购后整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直接决定并购后企业的效率.

三是目前文献多从并购后,企业本身价值链优化角度评价,而很少关注企业并购后在整个产业中地位的变化.

作者简介:李梅泉(1981-),女,汉族,安徽芜湖人,毕业于江南大学,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