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教改争议

点赞:3091 浏览:97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王占宝没有料到,他新推行的教学“优化”措施会遭到学生们的“热烈议论”.

王占宝原就职于南京师大附中,在江苏基础教育界颇有名望,被称为“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之一、还拥有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名校长”等美誉.2010年初,他南下深圳,出任深圳中学校长.

深圳中学教改争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50岁的王占宝,通常是牛仔裤配T恤衫的随意打扮,以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但在深圳中学一年多来的经历,让这位教育之星颇受挫折.他对《财经》记者坦言:“我觉得有些‘批评’来得很突然,让我始料未及.”

王占宝没想到的是,他力推的“学术性素质教育”目标被一些学生批评为“走应试教育回头路”,甚至是“应试教育复辟”.

争议缘于王占宝的前任王铮.王铮也是一位明星校长,其在深圳中学七年任内,推行了一套旨在培养学生个性和素质的改革,深受学生认可.王铮担任校长期间,2004年,深圳中学还被评为“国家新课改样板校”.

深圳中学近十年来,两位颇具抱负的校长均高举“素质教育”之大旗,但路径却有不同,其理念之争难以是非论断,却生动地反映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之曲折.

自由选课

深圳中学是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其高考本科录取率和重点院校录取率一直保持在90%和60%以上,令其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名校.

深圳中学高中部虽位于寸土寸金的罗湖区,却隐匿在一条并不起眼的窄巷中.小巷两旁的围墙上,粘贴着五位诺贝尔奖得主对学生们的寄语.但与中国其他高中一样的是,2011年高考录取榜占据了更大的位置.

欲理清这场争议,还需从深圳中学前任校长王铮的改革说起.

2002年,王铮由北大附中副校长兼深圳南山分校校长转任深圳中学校长后,把学校原来“团结、勤奋、严谨”的校训改成了“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造力的杰出公民.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热忱怎么写作社会,并在其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

与此相应,王铮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推出了一系列改革.

在组织机构上,王铮取消班主任,弱化了原来教师的管理角色,实行导师制,导师只负责指导而非管理学生.班级仍然存在,但一星期只开一次班会.

取代班级成为学校有效组织编制的是单元.深圳中学将高中部20个班分为7个单元,每个单元由3个班组成,高一、高二、高三各一个班.每个单元设一个单元长,由老师担任.另由学生选举产生单元内阁――由单元主席、副主席,团支部书记和学代会委员组成.

单元制度设立旨在打破传统年级编制,打通不同年级之间的间隔,创造了更多纵向交流的机会,横向上进一步加强了班级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形式上,王铮推行选课制和走课制.选课制即在教育部规定的八大学科必修、选修课程之外,同时开设本校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自主选修,每个学生在不同学段都有自己的课表.

“比如语文是必修课,但在这个门类里还有诗歌小说、史记选读等好几门课可以选择.”现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的深圳中学毕业生夏晔说.

与选课制配套的就是走课制,也就是按照课程安排教室.教师在固定教室上课,而学生则根据不同的课到不同的教室听不同教师的授课.当时的深圳中学,学生们背着书包、抱着课本,在各个楼层寻找自己下一节课的教室是寻常的景象.

学生自治

王铮的改革模式特别提倡学生的自主性.首先就是自主学习.

除了走课、选修,夏晔对当年的小组学习也记忆如新.当时,每周都有半天时间,学生们按十人左右自行组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在老师指导下设计调查问卷、分析数据,最后写出报告.

课题范围广泛,有的贴近现实,比如对深圳中学附近租房情况、送外卖情况的调查;有的比较学术,比如对唐诗中意象的研究;还有的贴近自已,比如对中学生性心理的调查.

课题则完全由学生自主提出.夏晔回忆,当时同学们想做个特别一点的题目,就提出调查“中学生性心理”,他们的导师大学刚毕业,听到这个课题时还有点害羞,但仍支持他们.学生的问卷设计中包括了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是否希望在学校开展生理课程、对基本性知识的了解状况等等.调查对象除了300名学生以外,还扩大到100位家长和教师.调查之后,他们在报告中写道:由于性知识缺乏和社会对性的避讳,青少年的性等待期变长,这将会增加中国与此相关的犯罪率.

“我们研究的结果可能缺乏科学性,但每一个人都学到了东西,因为你有一种对知识的渴求,而不是别人逼你学.”夏晔说,在调查过程中,组员很积极地查资料,了解了很多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

在王铮的主导下,深圳中学将学生事务基本都交由学生自我管理.学生们成立了社团联盟理事会,简称“社联”,“社联”理事长和理事们都由学生选举产生,下设活动策划、宣传、财务、赞助联系等部门,管理电影社、戏剧社、历史社等20多个社团.学生们还成立了监察部,监督学生会的资金使用状况.

深圳中学高中部每年都举行一次足球赛,数十场赛事,上千人的赛会,从策划、组织、宣传、拉赞助、定赛场、组织拉拉队等等数十个环节,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为防止“黑哨”,学生设立了提案委员会,认为判罚不公的一方可以把情况反映到这个委员会,如调查属实,委员会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处分.

王铮将校学生会亦定位为学生的一个自治机构,同学们都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讨论中来,在鼎盛时期,全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学生会成员,先由学生普选出单元主席,然后单元主席每个月轮值做学生会主席.

在这些日常事务中,学校领导和老师从原来的直接管理者,退居为指导者和顾问的角色.

东华理工大学学生何玉回忆母校时说,深圳的很多高中晚上必须自习,作业非常多,他们的学生给人一种打蔫儿的感觉,而深圳中学的学生都在朝气蓬勃地组织参与各种活动和自主性学习.他们办的很多活动还吸引了大批外校的学生来参观.“特别是我们上了大学之后,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社团、学生会、组织活动等方面的理念比其他大学同学先进.”

公民教育

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改建扩建的深圳中学,校园显得并不现代.但遮荫的翠柏、精心设置的电池回收站、墙上粘贴的花花绿绿的社团活动表、校刊《涅周刊》售卖点等细节,仍流露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接受《财经》记者访问的深圳中学毕业生都不吝惜对王铮治下母校的赞美.在中山大学大一学生罗广彦看来,在深圳中学的最大感悟就是启蒙了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意识.比如,要不要穿校服,没有统一定规,学生可以选择穿,也可以选择不穿.


“以前是学校说什么就要乖乖服从,没想过这样的行为合不合理,在深中我就会行使自己的权利,保证自己的权利不被损害.”罗广彦说.

深圳中学,有一份学生自办的刊物《涅周刊》.这份刊物有广告商赞助,在校内及其他几所重点高中均可写到.

翻开第22期,《之路你是谁》、《尊孔复儒为哪出》等标题颇为醒目,刊内专栏还有《君子党而不群――选战与立法》、《王者归来还是重蹈覆辙――记学生会的重组》等文章,亦可看出深圳中学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校言论风气很自由,但我们学会了尊重他人和尊重异议,你可以表示不同意,但是不能党同伐异人身攻击.”罗广彦说.

外界将王铮的改革称为公民教育实验.在王铮看来,培养一个自信的公民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人们一般认为,一所好学校,尤其好高中,要升学率高,特别是要升入北大、清华等国家重点院校――这是教育的本真意义吗?这是功利教育思想,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也不能解决绝大多数人的问题.”

理想与现实

学生们对于公民教育的培养理念非常认可,但他们同时又表示王铮的理念过于“理想化”了.

这理想面对的现实就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以牺牲升学率为代价寻求素质教育,对任何一位校长来说都等于自毁前程.

王铮也试图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他所推行的教改只限于高一、高二年级,到高三就恢复到原来的行政班级,以全力冲击高考.

深圳中学改革几年间,升学率并未下降,仍位居广东省前茅.

尽管如此,王铮的改革基本上处于“两头热,中间冷”状态――校长和学生热,教师和家长冷.“其他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甚至一些深中的老师,都认为王铮校长是个疯子.”深中一位毕业生说.

这亦与王铮的行事风格相关.有熟悉他的人说,王铮行事较为专断,与老师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另一方面,虽然高一高二学生们很享受王铮的改革,但对学业的确有影响,所以在高三又格外痛苦地弥补前两年缺失的课程.

反对改革者认为,深圳中学高考升学率居高不下,主要是深圳中学的招生分数线很高,生源好,如果进行传统的应试教育,可能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绩.

2009年4月,王铮重返北大附中,并出任校长.2010年,王占宝接任深圳中学校长,到任后,他也开始推行一套教学“优化”措施.

需要什么样的中学

在组织机构上,王占宝恢复了固定班级制度.单元制得到保留,但有所弱化,随着班级和班主任的地位增强,导师制也做出配合调整.

王占宝强化的是体系的地位和功能.他推出了标准课程体系、实验课程体系、荣誉课程体系、国际课程体系等八大课程体系.每套体系有一套固定的课程,自主选课模式相应削弱,主修课的选课制度均取消,只保留了部分本校选修课.

深圳中学一位教师认为,自主选课模式的取消与其操作难度有关.这种模式几乎可以令所有学生的课表都不一样,这对于师资配备要求过高,现有的师资力量越来越难以支撑这种模式.

自主选课取消后,相应的走课制度亦做出调整,因为各课程体系对所有学生开放,所以必修课的自主选课取消,艺术、体育、活动等课程仍是自主选修,保留走课制.

为增强学生对各课程体系的认同,学校推行体系集合、体系活动等等.

与王铮鼓励学生参与课外自主活动不同,王占宝的标准体系教学模式着重强化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看到新学期课表后,高二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不同之处――综合实践、生涯规划、艺术等副科课时被明显压缩.

在对于学生的管理上,王占宝比较严格.王占宝对原来的学生会进行了重组,他认为,“原有学生会机构太臃沉,而每月轮值的做法太频繁,当值主席也不够了解情况,中学生也不宜在此耗费太多精力.”重组后学生会依然是直选,不过人员大幅消减.此外,班级制恢复后,每班增加了一个班代表与学生会沟通.

王占宝将新的学生会定位于“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而不仅只是学生自治的组织.

在留宿、迟到、旷课等日常管理细节上,王占宝要求按照校规严格执行.“深中因此较之以前更严谨一些.”他说.

这些变化引起了一部分学生的反对,校园公告栏内出现了批评学校收紧管理的公开信.而在百度贴吧上,深圳中学的毕业生们也加入到批评者的队伍中,认为这些举措使深中丧失了个性,是“走应试教育的回头路”.

针对学生们的批评,王占宝于今年10月19日在深圳中学网站上发表了长信《期待建设性的讨论》,详细回应各种质疑.

在王占宝看来,学生的误解关键在于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不是吹拉弹唱、课外活动的代名词,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的预备教育,这种教育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考大学’,而是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全面、优质发展做好预备和准备.”

王占宝坦言,现实中的学校,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终身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和家长向学校要效能,要升学率,这种兼顾是不容易的,需要避免功利与冲动,遵循教育规律,走出自己的办学之路.

“因此,‘学术性高中’,可能是深中历史的选择,也可能会成为中国未来高中教育发展的新的形态与办学模式.”王占宝说,学术性高中的提出和实践,是希望在“应试教育”本质未能真正改变,“素质教育”又被严重扭曲的现实环境中,让教育回到原点.

王占宝所有的改革都围绕“学术性素质教育”展开,比如增设“学术活动周”,不定期邀请一些大学教授来讲座,学生普遍欢迎.但举办方式仍受到一些学生的反对,“学术活动周的讲座中,听讲座要考勤,考勤未到要扣分.这不是为学术而学术吗?”一位学生说.

在某些学生看来,所谓“学术性素质教育”,其实是应试教育的代名词.

争论中难免充斥着传言.在贴吧上,有人说王占宝要取消一年一度的校长杯足球赛,又有人说心智训练是最后一届,游园会是最后一届.对这些传言,王占宝在长信中做了澄清,表示并没有取消之意,只是希望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管理,以促进其有序化.

若以升学率来衡量,天平已经倾向于王占宝一方.从其上任一年多的情况看,深圳中学毕业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比率已经有所提升,从67%上升到了79%.

作为对比,王铮2009年到北大附中担任校长后,将当年深圳中学的一套改革整体移植,虽然也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北大附中这几年的升学率出现下滑,“王铮校长压力很大”.

“王铮校长很受深中学子的爱戴,他是我见过的最负责任的校长.”夏晔说,“但是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深中的改革很难在全国推广.中国现在教育的大环境,王占宝校长会生存得更好,而深中的改革最后向高考低头也是必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财经》记者,像选修制、走课制、互动式教学,在一些国家是基本的教育方法,但是国外实行的是学分制,没有统一的考试科目来确定你考入哪个大学,对教师的考核也不以升学为优劣.因此,中国的中学课改,如果没有高考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不管学生评价多么高,改革都是“戴着镣铐跳舞”.

“在高考成为教育指挥棒的背景下,在基础教育独立性被抹杀的情况下,中学改革的扭曲是必然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大附中原校长康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