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监管的角度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点赞:24358 浏览:1090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金融业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更多的监管压力.接连爆发的金融危机揭露出现有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也让人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对金融监管的重要影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旨在提供国际统一可比的高质量会计信息.本文讨论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金融监管的优化作用,并在此前提下,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一、引言

金融行业早已步入全球化时代,国际资本实现跨国流动,金融工具不断推陈出新,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不断提高,资本跨越国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新配置,世界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然而金融业的全球化发展带来的除了机遇,还有挑战.大额资本在国际间高速流动,增加了各国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对国际流动资本监管的缺失,助推了拉美危机、墨西哥危机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创新带来了新的金融产品,也带了新的金融风险,而金融监管却远远落后于金融创新的脚步,美国次贷危机的部分原因在于金融监管未能有效管理创新的金融产品.

美国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界指责会计放大了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会计界则反击称金融创新的滥用和金融监管的缺位是危机的直接原因.但金融监管与会计准则并非独立的个体,人们应意识到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对于提升金融监管有着重要作用.考虑到这一点,本文从金融监管现存的问题出发,分析高质量会计准则对于金融监管的促进作用,在加强金融监管的角度下,提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建议,以作为推进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协同发展的理论指导.

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金融监管的主要目的是维持金融业持续健康的运行,最大限度减少金融业风险,向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力及利益,从而促进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较为平稳的度过了亚洲危机和次贷危机,一方面是金融监管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方面是我国金融业的相对独立起到了保护作用.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当我国金融业与世界金融市场融为一体时,现有的金融监管并不能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

(一)金融监管的风险防范不足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业各参与者遭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投资风险等.金融危机频发,部分原因是金融监管未能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近年来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与此同行的还有不断增加的市场风险.各类场外金融产品以及投资银行、特殊目的实体等类银行金融机构内部存在多重问题,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而类似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受到的金融监管较为松散甚至缺失.此外,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的产品面临不同的监管规则和制度,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即使从事同类业务,也因为监管机构不同,受到监管的标准高低不一,形成风险防范方面的漏洞.

此外,金融风险的传染性也越来越强.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指某个经济体自身的风险通过金融关联对其他经济体的溢出效应,传染渠道包括信用渠道、流动性渠道和信息渠道等.在这个逐渐融为一体的世界金融领域中,各个国家的各参与方之间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纵横交错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实力越雄厚的金融机构和其他方的关联也就越多,一旦出现问题,风险就会迅速的传染到其他关联方,并沿着网状结构不断扩散.

(二)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度低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属于垄断行业,相应的金融消费者则处于弱势地位.同时金融消费者涉及的金额大、人数多,他们的权益受损时,不仅影响金融业和监管方的公信力,还会通过心理行为放大金融风险进而影响金融稳定.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专门针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已出台的各项金融监管类法规中没有明确的专项条款来保护金融消费者、约束金融怎么写作提供者.从依法监管的角度讲,有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现有金融监管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度低,具有局限性.从监管部门来看,央行在2009年率先启动金融消费者保护事宜,之后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也相继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部门,虽然监管部门得以确立,但是多部门监管与单一部门监管谁更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还有待商酌.从信息披露来看,我国金融消费者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只能依赖金融机构来获取相关信息,但有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信息并未得到充分披露,披露的部分也不利于消费者解读和使用.

(三)国际统一金融监管的缺失

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及不断深化,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也不断加强,各种风险在国家之间相互转移、扩散便在所难免,1997年的亚洲危机和1908年的次贷危机都从爆发国蔓延到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受到了强烈的震动.金融监管全球化的脚步远远落后于金融全球化,如果各国在监管措施上松紧不一,不仅会削弱各国监管措施的效应,而且还会导致国际资金大规模的投机性转移,影响国际金融的稳定.目前在建立国际统一金融监管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和信息机制,各国监管部门对跨境金融活动及跨境资金流动缺乏准确而统一的认识,也无法着手进行统一的监管.

优化金融监管的角度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如何优化金融监管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国际化是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必然产物.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会计国际化的主要内容,旨在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真实、准确、公允的计量、确认、报告高质量会计信息.

(一)优化监管工具,加强金融监管的风险防范能力

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包括金融机构计提有关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提取的减值准备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抵御经济衰退或其他宏观因素带来的资产质量下降,有助于缓解金融机构面临的危机和压力,从而起到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但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现有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的计量助推了经济周期性衰退,部分学者甚至将危机归咎于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随后将金融工具的减值确认与计量作为工作表中的重点议题,并考虑采用预计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在该模型下,金融机构要在金融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考虑贷款损失,并在每个会计期末重新评估金融资产的预期流和预期损失.这种持续计量模型能够更好的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修正后的会计准则也能够为金融监管提供更好的监管工具,以更好的防范金融风险.(二)强化信息披露,为金融消费者保护奠定基础

现行金融监管不能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的一个客观环境是,金融消费者不能获取足量的、准确的、相关的金融机构披露的信息,无法作出准确的消费决策,受信息不对称的制约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要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就要首先提升相关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促进公平交易.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能够使我国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向国际水平或发达国家水平靠拢,提高金融机构公开信息的质量以及相关信息的透明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充分保障金融消费者的信息知情权.在更透明的信息披露环境下,金融消费者能够更准确的进行投资理财,为金融监管部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行为奠定了客观基础.

(三)提高信息质量,巩固金融监管信息基础

如上文所述,次贷危机暴露出会计信息对金融监管的影响.会计信息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投资者的决策,同样影响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金融监管部门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之一,包括流动性比例、存贷比比例等必要监管手段都通过会计信息来衡量,会计信息的质量决定着这些监管手段的有效性,进而影响金融监管.经济发展不断深入,会计信息质量也从可靠性向相关性倾斜,公允价值会计也在金融机构中得到推广.但公允价值会计自身的顺周期效应与金融监管的审慎性冲突,进而演变成对危机的推波助澜.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意味着对现有准则的修正和完善,意味着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此外,危机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和IASB开始谋求协调与合作,国际会计准则将向有利于金融监管的方向发展.


(四)消除信息壁垒,推进金融监管国际化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除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能形成国际间可比的会计信息,为国内及跨国的金融监管合作提供统一的信息基础.如上所述,会计信息作为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构成了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要信息基础.会计准则通过规范这些信息,为金融监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各国自身的会计准则产生的会计信息,即使能够满国金融监管的信息需求,也因缺乏跨国可比性而不利于国际金融监管.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则可以改变这一现象,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能够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间的可比性,消除信息壁垒,推进金融监管的跨国合作.

四、对开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建议――以改进金融监管为前提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动态过程,并不是某个国家单纯的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否则会计准则趋同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调研―制定准则―执行准则―跟踪反馈―调研”这一循环流程贯穿着准则趋同的全过程.

(一)调研国际会计准则的可行性

调研国际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应是开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首要环节.事先的调研应涵盖会计准则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广泛动员有关机构积极参与.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的质量、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者的独立性、国际会计准则对本国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会计从业人员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程度和上手能力、现有会计法规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兼容性等.调研还应以一套经过了周密部署的实施细则为行动指导,保证调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

这里所说的积极参与有两层含义.一是各个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具体是指,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准则变化对我国企业及经济的影响,及时向IASB反馈意见;同时增加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IASB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二是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金融监管部门的积极参与,能够影响国际会计准则向有利于金融监管的方向发展,使得准则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时兼顾监管要求的审慎性和前瞻性.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沟通,确保准则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有利影响.

(三)积极推行国际会计准则的落实和反馈

适应我国国情并能优化金融监管的国际会计准则,只有被合理准确地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会计准则的有效落实可以从会计人员和监管机制入手,一方面,

会计人员应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能够准确理解会计准则、作出合理的主观判断;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外部金融监管机制,为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确立制度保障.与此同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对企业发展及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反馈出准则在我国的实际适用程度,为下一个调研环节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