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感与就业压力的关系评述

点赞:31213 浏览:1439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大学生就业政策改革以及高等教育扩招后毕业人数的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突显,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相应地对大学生安全感心理的影响也逐渐增强.基于此,对大学生安全感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相关研究内容进行现状总结并评述,从安全感及就业压力的概念、相互关系以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出发,总结归纳大学生安全感与就业压力的研究现状与适用方法,并对这三个方面研究现状内容中的缺陷与不足,以及后续研究所应强化之处加以综述.

关 键 词:大学生;安全感;就业压力;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252-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人力资源需求的改变,大学生就业分配制度已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转变为自主选择就业.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问题及影响越加突出、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容易产生就业失落与焦虑感,就业心情迫切加上不合理预期与过高期望,易产生自我实现与社会价值的缺化,阻碍了大学生正常社会能力与地位的体现,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丧失了自身应有的地位与价值,安全感缺失问题由此突显.

二、研究现状

(一)概念研究

l.安全感的定义.人从危险环境中得以解脱或者得到外部施与的保护时体验到的内心感受可称为安全感,它是维护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以及个人社会价值体现中不可缺失的条件.安全感是对即将发生的对个人或心理中的各种危机体验的预期感受,以及个人在应对危险处理过程中的有力感与无力感,主要体现在对危机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Ⅲ.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人的安全感体验,安全感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表述,它使人表现出从恐惧和焦虑情境下解脱出来的自信、安令和自由的感觉,尤其针对大学生当前或将来就业需要满足的感觉,充分的安全感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首要因素.

2.就业压力的定义.大学生就业压力特指在就业过程及环境中与各种内外因素和个体条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况.由于人的内外部压力源交互影响而引起了个人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的渐变式反应的过程.大学生面对就业严峻的外部环境.来自内外部压力源的作用从而引起个体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可预知的反应及过程变化就形成了就业压力.大学生在就业环境下,外部环境因素中的危险情境超出了本人能够处理的能力时而产生的不同的心理与生理变化.压力理论把压力确定为任何内外部环境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性的心理变化,继而特指个体面临的困难与不利的情境.挣扎勒斯交互作用理论中特指压力是当某个事件及其承担所需的责任超过了个体能够付出的能力时引发的一种焦虑与紧张状态.

大学生安全感与就业压力的关系评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关系研究

1.从就业安全的角度.从大学生就业环境及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手,分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各种影响就业安伞的具体表现,研究如何促进就业安全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从高校、社会与家庭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就业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主要论述了大学生就业安全意识以及家庭和学校就业安全教育缺失,及主要对策与保障措施.从大学生就业情境中的安全问题出发,研究分析了就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等问题,并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个责任主体研究分析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2.从与安全感相关性的角度.(1)安全感与校园环境.从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对高校校同安全产生的影响着手,提出保卫部门应该如何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来保证校园的安会和稳定.还要将构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作为提高校同安全保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保障高校内部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2)安全感与家庭环境.通过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安全感影响因素中的家庭环境作用,其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环境与安全感显著性差异体现在个人所处的家庭类型、经济收入、成员亲密度上.(3)安全感与人际交往.大学生安全感在人际交往中有所降低,存在性别、年级和城乡之间的差异,且人际关系改善受到自身安全感体验以及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目前对于大学生安全感与就业压力方面的研究多为定量研究,使用的问卷量表包括马斯洛的安全感一不安全感量表(s-I量表)、安全感量表(丛中、安莉娟,2002)和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

1.安全感一不安全感量表(s-I量表)含75项三个维度,其中25分以下属于正常范围;25~30分属于不安全感倾向范围;31-38分属于不安全感范围;39分以上属于严重不安全感范围,即受到不良心理障碍影响.S-I量表因其时效性与适用性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在国内未得到广泛应用.

2.安全感量表由丛中、安莉娟根据S-I量表编制而成,共包含16个项目,5个维度及2个因子,其中安全因子(因子I)主要研究安全感体验,以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个体表现为主要参考.控制因子(因子II)主要分析个体的预知力以及对于外部环境的控制与防范.通过检验得出安全感量表在人际关系、个体信任、自我评判等方面与S-I量表的相关系数以及各项因子和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有较好的效度;使用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及重测信度验证得出安全感量表有较好的信度.


3.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问卷包含六个维度,具有合理的维度模式以及较好的信度,且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通过检验与测量,表明问卷以及其各项维度的信度均能达到标准要求以上,符合研究与测量规范且稳定性较高,分析得出问卷各项维度的相关系数证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就业压力问卷及其各项维度内容与效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能够达到预期的程度和水平,尤其对大学生安全感有良好的检测与研究作用.三、研究评述

概念研究评述

安全感定义研究较少,针对大学生安全感的定向研究欠缺.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既要充分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又要认识到自身安全感缺失的源头,从根源上减轻大学生对社会压力源的恐惧与失落.对于安全感内容研究需要划分不同维度及受体的差异特征,探讨大学生安全感不仅要考虑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还需对其人际交往环境有所涉及.就业压力的概念界定离不开实践领域研究,对于就业压力的研究除了对社会、经济等客观条件的分析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政策导向、人文关怀等主观条件的构建.就业问题的解决及其压力的缓解更多的是依靠政府与社会扶持,保证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以及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的发挥.对于就业压力问题的研究更应考虑到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人力资源自由合理流动的引导与规范,加强与国外相关研究的结合,充分学习借鉴国外政府和社会对于就业压力问题的政策制定与支持.

关系研究评述

当前国内研究多从就业安全的角度出发,阐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以及就业安全意识和教育的缺失并分析其原因,从大学生安全感角度出发的研究甚少.国内目前针对与安全感相关性的研究主要有大学生安全感与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而在大学生安全感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这方面仍然寥寥无几.就业安全研究中涉及到的诸多举措对于大学生安全感的改善只是在外部层面之上,无助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安全感问题,从就业压力角度分析研究大学生安全感问题出现的诱因也显得越来越迫切.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安全感的需要是一项重要的心理认可,满足不了安全感需要就会使大学生在需要层次的底端徘徊.大学生作为处于校园安全感环境中的特殊群体,主要任务是社会化准备并强化自身,而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从一个“学术人”转化为“社会人”,其知识技能应承担校园环境的安全感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受到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身份地位的承接与转换应该是一个连续过程,在不同环境中顺利过渡有利于减缓大学生心理波动.而现实状况中,由于大学生个体素质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异等影响,使其在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中失范,导致其身份地位不能得到顺利确认而使安全感缺失.大学生安全感与就业压力之间的关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加显现,针对性研究亟待加强.

研究方法评述

定量研究是国内该领域研究多采用的方法.安全感量表于大学生群体应结合不同类型的就业压力问卷以表现测量调查的广泛性与实效性;S-I量表作为安全感理论的基础及其内容的合理性,在研究中应当充分加以完善与构建;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由专家、学者依据现实而使问卷编制富有针对性,研究者在选用调查问卷的时候要考虑其适切性与合理性.

大学生安全感与就业压力问题还应侧重定性研究.国内学者在安全感相关性的研究领域,如与环境关系等方面多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分析安全感与就业压力二者的关系时.尤其是探讨就业压力作为大学生安全感问题产生的诱因时,应当多利用定性研究,进行理论分析论证,使研究过程更加完善彻底.大学生安全感与就业压力不是互相孤立存在的,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二者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影响与作用也更加深刻,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感与就业压力的定性研究,对于问题的体现以及对策方案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