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方向

点赞:4418 浏览:135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建筑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施工行业,但是我国的建筑施工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是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安全管理的滞后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条例在我国相继出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情况下依然是混乱的局面.提高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隐患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蓬勃进行,有利于社会和谐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主要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强化施工的安全监管,最终达到促进建筑施工效益的目的.

关 键 词:施工安全管理策略方向

1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单位的施工管理方面.首先风险率高是建筑施工工作的主体特征之一,作业中主要以高度和立体交叉作业为主要形式,施工环境不仅危险而且恶劣.如果工期紧迫造成的危险将更大.所以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各个单位通力配合,如果对建筑施工人员的防护不到位,发生突发事件,相关伤亡事故也就无法避免.而建筑施工单位在预防突发事件中占有主导地位.其次,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取得了十足的进展,但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类型仍旧没有改变,主要采取的作业方式为手工劳动操作,与过去相同,故而造成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施工单位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应该从防止施工人员“体力不支、注意力分散和失误增多”几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1.2企业竞争方面.首先当前业内大多数的施工企业为了多接任务而加紧效率,提高效率的手段就是缩短工期,不按正常规律办事,在承揽工程任务的过程中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在很多地方还出现了越级承包和无资质分包等严重违反了法律,破坏了正常的行业发展秩序.恶性竞争导致的结果就是工程任务加重,对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保障是严重地损害.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建筑人员人身健康的保障是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的通病.因为无法落实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并且部分落实后难以依法执行,因此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层出不穷.其次,在行业的持续发展中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只注重如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目标在于节约工程的造价成本,对于施工安全管理的投入较少,甚至在购置必要的安全管理设备时都难以保证投入资金的充足,设备的不足和滞后降低了现场安全防护保障的功能,增加了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保障工人的健康安全也就成了一纸空谈,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意外的发展也就变得不意外了.

1.3行政监管方而.行政监管的缺失是我国很多行业发展中都存在的一大问题,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也不例外,我国颁布了不少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但是真正重视和落实这些文件的企业少之又少,相当少的一部分企业开展了学习施工安全管理文件的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也不到位.这一部分责任在施工安全管理行政部门,管理权和处罚权分离的现象在该类部门层出不穷,不仅监管的力度和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而且不利于该部门职能的发挥,影响了该行业的正常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发展需要把行政监管纳入到安全管理保障体系还在,这才能有效保障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顺利推进.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方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建筑施工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安全法规的完善和建筑行业管理的规范化.在建筑施工行业的建设中应该强化总包、分包的迈入门槛并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行业的规范性.一个项目往往被施工企业多次转包和肢解分包,这使得建筑施工的责任管理不明确,出现违章操作时推卸责任的状况出现.加强安全法规建设,对于违规操作指挥和不按施工操作规范的施工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以及对施工单位不及时更新安全保护设备、不采取防暑措施、高强度作业等行为进行处罚、追究法律责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须是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制度作为基础,通过对意外经验的总结,再结合实际对标准和制度的补充完善,使施工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才能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

2.2因地制宜的进行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在施工过程中以安全为核心.这是施工企业对施工人员和生产负责的表现.当施工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首先为“安全”让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必须成为施工中的首要原则.三位一体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个主体协同将“安全带来效益”的安全管理观念树立并实施,不能只重视企业的眼前利益,一旦发生事故,将反过来重创企业的经济利益.

2.3各单位尽最大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劳动条件的好坏,施工作业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事故发生率,结合不定期的检查和监督来控制和消除施工中不安定因素和不利影响.针对施工实际情况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安全问题,针对过往的经验、生产实况、地域特征等进行相关解决措施的寻找和落实工作,将潜在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中,让施工安全得到最大的保证.

2.4加强原材料进场及施工机械的管理.原材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而采购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原材料和施工机械的安全标准.因此,在采购员选择中应该以具备专业知识和责任心为标准和核心,并鼓励采购员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原材料.其中,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是衡量原材料质量优劣的一个主要标准,在选购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并通过考核、市场调查等方式选择具备一定资质水平的供货厂家.将原材料送入施工现场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规范化要求进行验货,避免检测冒伪劣产品进入工地,可实行由工地负责人、业主方、监理方组成的检测小组进行考察,并明确划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出现的事故追究相关个人的责任.根据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施工机械的管理规则,避免设备的“带病”作业,在使用前进行设备的检查,合格后再进行使用,如果存在不合格状况应及时进行检修并进行故障的排除.在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后要进行保养,包括日常保养和施工完成后保养,避免生锈、防护装置不安全、螺栓松动等情况的出现.

因此,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监察,相关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其监管职责和义务,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同时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中必须要有统一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发展的持续性和良性循环.除此之外,提高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安全施工法律法规、完善生产安全培训体系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施工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3结束语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施工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挑战,也是一项基础,把握好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但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直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应协调好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关系,明确三者的义务和责任,促进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