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值的现状来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点赞:18046 浏览:747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对踏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的现状作了分析,从大学生就业期望较高的原因进行探讨,从家庭观念、学校机制、就业政策、培养观念、毕业生管理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提出相关性的建议.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期望值;毕业生就业率

2013年是高校大扩招之后,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上升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趋势,已经初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正在、还将继续会成为热门话题.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就业期望及其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也正在成为关注的一个热点.因为,这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

期望值偏高的现状及其影响

就业的期望,直接关系到双向选择就业的成功率.而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现状如何呢?

据有关方面对13年毕业生的调查和报道,目前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地区仍是北京、上海、广东、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等要求也比较高.

12年底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对中国计量学院、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等高校6000余名03届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表明,学生期望的月薪2000元-3000元的占了41.51%,选择5000元以上的有14.54%,有10.69%的学生选择了3000元~4000元.对就业地区,选择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的占了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

13年初,据新华社记者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方式调查发现,阻碍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首要原因是:毕业生眼睛向上,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兰州一位大学生老家所在市的企业许诺给他安家费等一系列优惠条件,可他宁肯在省城待业也不去.大学生就业首选北京、上海、广东及沿海城市,“非省会城市不去”仍是许多毕业生执着的意愿.

受到这样的“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意向也有偏高的现象.2002年9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在毕业生进入就业招聘当学期对本校的调查结果是:毕业后打算就业的岗位,有34%的毕业生希望毕业后担任部门负责人或高级管理职务,希望担任业务骨干的有38%;在谋职地区上,有49%希望在南京市,54%愿在江苏省内经济发达地区;在工作单位选择上,愿意到中小企业或好的乡镇企业的只有16%;可以接受的最低月工作报酬3000元以上的,有10%,2000-3000元的,是23%.

从调查统计数据看,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从具体实例看,也是这样.苏宁电器来我校招聘的情况,就是比较突出的事例.2012年9、10月间,经过本校有关学科系和该企业联系,苏宁电器向我校优先投放了40个待遇较高、有一定发展前途的管理岗位的用人指标.但是,在组织应聘报名时,专业比较接近的相关学科院、系的毕业生,报名人数寥寥无几.了解其原因,除了觉得收入不是很高等原因外,还有担心工作压力大等等.这样的事例,各院系的老师、领导,都能例举不少.以至老师们感叹,现在的毕业生是“三大”:要去大城市;要做大老板;想要赚大钱.

可以说,无论从面上调查统计情况看,还是本校的毕业生现实就业期望的个案看,都表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是有偏高的,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忽视需求量最大的基层岗位,这可能使得或者将要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出现较大的令人担忧的缺憾.有专家估计,2013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将可能在70%左右,也就是说在2013年将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而到2014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更大.

据有关报道估计,目前社会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仍然是社会的总体需求大于毕业生的总人数,而大学生就业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高校毕业生有较多暂未就业现象的出现,并不是说我们国家的人才过剩了,我国的人才数量不仅与发达国家比相差甚远,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差距.暂未就业的毕业生降低求职“门槛”,是解决就业的重要出路.

从各方面的情况看,基层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地县一级基层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有些还是相当大的.据有关媒体报道,湖北、山东等地县的人事局长说,“回到我们这里的本科生就业不成问题,多数还可挑选较好的单位,专科生不挑不捡都能找到工作”.山东省人事厅毕业生就业处副处长侯复东说,济南、青岛对人才的需求只占毕业生总数的10%,而其他市县对人才的需求,则占90%.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事实,但并非完全无法解决.只要毕业生不断调整就业观念,再加上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是可以逐步缓解就业压力的.


我们不能不看到,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就业竞争的加剧,转变就业观念已经成为毕业生需要面对的一件大事.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渐趋严峻的今天,就业观念已是影响就业率的首要因素.高校、政府、社会,要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年轻毕业生成长的需要,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日显重要.

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的原因探讨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呢?

结合上文提及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面前的种种表现,这里做几点简要的分析:

其一,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应当看到,就高不就低、面子观等等社会传统观念,对毕业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就高不就低,于是择业时的地区、薪资期望都较高乃至很高.由于面子观的影响,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对就业的工作定位,考虑面子的成分很大.有的毕业生虽然有工作,若自己觉得档次不高,被同学老师问及时,是不愿意告知的.

其二,家长对子女、学校对学生勤奋刻苦、艰苦创业的培养锻炼少,学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不足.今天的高校毕业生,相当数量是独生子女,在家是重点呵护对象的不在少数,是“小皇帝”、“小女皇”的也不乏其人.在小学、中学、大学的人才培养期间,艰苦奋斗教育不够,实际的锻炼不多.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可能难免有点“四体不勤”,怕苦怕累;也有的学生独立活动能力不强,“技不高,胆不大”.要到基层去、艰苦的地方,要独立创业去,谈何容易?眼睛自然就更要只盯着北京、上海、省会和沿海城市,不愿降低求职“门槛”了.其三,年轻的毕业生接触社会不多,社会经验不足.毕业生们并不了解社会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需求和用人单位可能的付酬是怎样的、是多少;不了解等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毕业之前,多数是从家门到校门,与社会接触相当少,社会经验很不足.正如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线联平所指出的:“现在很多岗位的内涵发生了变化,10年前中专生就能干的工作,现在需要本科生干,不是说学生太多了,而是岗位要求提高了,需要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承担,毕业生应该看到这一变化.”但是,很多毕业生并不充分了解和理解这些变化,有些期望还显得幼稚或者比较盲目.

针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值的现状来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现在我们所说的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毕业生是应该分析总体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不能总是生活在理想状态.可是,如今的毕业生凭着他们仅有的二十多岁的人生历程,有限的社会阅历,很少的社会经验,怎能在很短时间里就改变“少不更事”的状况?又怎样“闯荡”风风雨雨的现实社会呢?难免还是希望留在比较熟悉的城市和相对比较舒适、方便的发达地区了.

对如何提高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思考

切实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需要学生自身认识的转变,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和政策引导也很重要.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还没有多少机构像国外高校那样把就业指导当成一门学科来研究;再者,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相关政策的引导也十分需要.

1.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社会舆论导向并影响改变家长的观念

结合中国的家长对子女特别呵护和“望子成龙”的社会习俗、历史传统特点以及中国又存在大量独生子女的现状,有必要不但教育指导学生,也要改进社会舆论导向和影响改变家长的观念.

需要向家长和学生说明“就业”的内涵,――对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有偿劳动就是就业.应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任何经济成份的单位和机构中从事社会需要的任何劳动岗位的工作都是就业.进一步破除旧的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的就业观念,克服片面的“专业对口”的要求,树立市场经济下的新的就业观.进一步明确,只要是取得合法的、相对稳定的,能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就是就业.每个学生都可以和应当积极地投入到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去工作,去开拓.教育必须以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毕业生择业只能以自身资源(知识、技能)满足就业岗位需要为前提,以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结合为目标.

也需要结合人才成长的实际,教育学生、影响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刚刚毕业时的就业层次定位.因此,无论从现实需要看,还是从人才成长的现实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毕业生,一毕业就赚大钱、到大城市、当大老板,还是很不容易的.当然,“人往高处走”,我们应当和可以争取“走得高些”,但是也要有从低到高、逐步发展的充分思想准备和现实的态度.

应当使社会舆论有利于促进家长和毕业生们逐步地树立起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和认清职业的性质和各种职业对工作者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意愿,通过分析比较,作出比较理智的职业选择.同时根据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咨询指导,让学生作出较为合理的职业选择.

2.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或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及时反馈调节学校的教学和教育

为实现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科学地指导毕业生就业,可以和应当建立起高校专业信息预警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选取有代表性的专业,围绕大学生就业率、就业缺口率和就业质量三个统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能综合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一系列指数模型,从而提供及时、完整、准确和具有前瞻性的就业信息.并以此有力的反馈教学和学科专业建设,突出学科专业建设为社会经济建设怎么写作的目标.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应根据本校自身的特点与社会的实际需要作出及时相应的调整.

3.加强劳动观念、吃苦耐劳精神的锻炼培养,倡导为振兴中华建功立业

就业观念的转变,也需要切实注重劳动观念的加强,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应当引导毕业生们清醒认识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有很多欠发达地区、相对贫困艰苦的西部需要发展、开发,振兴中华仍然任重道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视作为年轻一代的重任和压力,能够接受挑战,努力克服自身不足,勇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需要和应当开展教育和宣传,使就业者特别是年轻的就业者们看到,就业也要面向人才需求空间比较大的、相对艰苦的地区.可以宣传和开展到基层、到西部去建功立业的思想教育和实习、实践、就业活动.这样,就业的大门才比较宽,就业的岗位和机会才会比较多.

4.制定切实的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

在有需求、能够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对到基层和地、县一级以及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政府可以明确政策、创造条件,搞活用人机制,使高校毕业生去得了、用得上、留得住.对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取消试用期、工资高套一至二级.对工作满相当年限的,可以实行“加级下去,带薪回来”的鼓励办法.用政策导向,吸引毕业生回本地就业,吸引高校毕业生投身西部大开发,建功立业.

5.需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暂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的管理

暂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可能将是一个日益扩大的群体,他们的权益需要保护,呼声渴望应当得到重视,思想动向需要充分关注.学校和政府部门、青年组织以及就业指导机构,应当分工合作将这部分人切实“管”起来,不仅管理好档案,还要使党团员找到“家”,过好组织生活.定期组织他们学习培训,向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引导他们逐步成熟起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比较稳定的、适合的位置.

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正确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改变就业期望较高的现状,鼓励毕业生努切合实际,改变就业观念,不仅是学生还有家长的.在校期间及时与学生沟通,互相反馈就业信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就业市场和,及时联系上级主管部门了解就业优惠政策.让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为自己在社会中找到一个适合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