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学

点赞:3347 浏览:88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公共物品的两大特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为政府供给提供了充分理由.出于对外部性的考虑,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兼顾社会成本,这就决定了单单依靠政府供给是不够的,还需要运用市场和第三部门合作供给才能实现社会最适.

【关 键 词】公共物品;政府供给;外部性

一、公共物品

在我们的经济中,大部分物品是在市场中配置的,写者为了得到这些东西而付钱,卖者因为提供这些东西而收钱.这看起来来是天经地义的.对这些物品来说,是引导写者与卖者决策和行为导向的信号,而且这些决策会带来有效地资源配置.但是,当一些物品可以免费得到时,比如空气,在正常情况下配置经济中资源的市场力量就不存在了.

上边出现的难题必定是需要进行清晰地界定的.有两个特性是区分二者的根本标志:

1.该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这里的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2该物品是否具有竞争性.这里的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

根据这两个特性,我们可以把物品分为四种类型(曼昆的分类方法):

1.私人物品.在消费中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例如一台笔记本电脑.其排他性表现在,拥有它的人可以阻止别人拥有,简单说来就是你只要拿着不给他就行了;竞争性表现在,你拥有了这台笔记本,别人可能拥有的笔记本就少了一台.经济中的大多数物品都属于这样的私人物品.

2.公共物品.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86年定义公共物品“是被生产出来,生产者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指出了其非排他性.1954年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下的定义为:“每个人消费这样的物品均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1】,指出了其非竞争性.例如街上的路灯.其非排他性表现在所有的人都可以是路灯的受益方,也即萨缪尔森的提到的“每个人”;其非竞争性表现在一个人晚上在街上行走中享受到的灯光照明并不会因为别人也在同样使用而减少.

3.公共资源.在消费中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例如河水.沿河的一个小镇引河水灌溉可能会使下游可用河水的相对减少,这表现为竞争性;但是,一个小镇可以引水灌溉并不妨害别的小镇也引水灌溉的权利,体现为非排他性.

4.自然垄断的物品.在消费中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例如垄断全球电脑操作系统的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其排他性表现在其设计之初就向政府申请了版权,使其拥有排他性地生产和销售Windows的权利.定价权就掌握在微软自己手中,你必须付钱才能成为Windows用户,而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体现为无竞争性.

通过分类分析,我们明确了公共物品区别于其他物品的内涵实质.在概念解析这块,个人认为已经做的较为清晰了.但转念一想,只有这样一个概念解析定性距离解决现实问题却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为什么呢?举个例子:


以道路为例.按道路的拥挤程度和收费与否两项来进行概念套用,我们发现,单纯道路一个词居然适用上边全部的四个概念.

拥挤的收费道路是不折不扣的私人物品,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是公共物品,拥挤的不收费道路是公共资源,而不拥挤的收费道路又是自然垄断物品.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纯粹的概念在现实背景下落入一个无奈的境地.出于研究方便,在这里权且把公共资源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并入公共物品的范畴之中.

二、公共物品由政府供给的原因

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了其政府供给的根源.正是由于公共物品具有的这两种特性导致了以下结果:一是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真实偏好无法在市场上体现出来;二是公共物品的强“外部性”使“搭便车”现象大量产生,即不承担成本者从中受益.市场失灵属于被称为外部性的一般范畴之内.因此,提供公共物品从来都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公共物品为政府的存在找到了一个充足的理由.

在这里有必要对外部性进行明确细化.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在存在外部性时,社会对市场结果的关注扩大到参与市场的写者与卖者的福利之外,以包括那些间接受影响的旁观者的福利.由于写者与卖者在决定其需求量或供给量时忽略了他们行为的外部效应,因此存在外部性时,市场均衡并不是有效的.这就是说,均衡并没有实现整个社会总利益的最大化.简单的举个例子来说,炼油厂由于利益考虑,主观上是不会考虑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引起的全部污染成本,而汽油消费者也不会考虑他们的购写决策所引起的全部污染成本.因此,除非政府进行阻止或限制,否则炼油厂就会大量排放污染物,而众多的汽油消费者也成为排放污染物的积极的主体之一,他们更愿意把自己单纯地看做消费者,却并没有直观地去感受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明确了外部性的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想象其对市场结果的效率所造成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原因.以下以铁的生产为例来分析负外部性的具体影响.(正外部性依此反推即可).

铁是社会生产生活所必须的,而在铁的生产过程中是必然会产生出污染物,体现出一种固定比例关系,成为其负外部性.每生产一单位的铁,并不仅仅体现生产者的私人成本,还得考虑受污染的旁观者的成本,也即外部成本,二者共同构成总的社会成本.因此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之上,差别地反映出排放污染物的成本.英明的政府在考虑私人成本并兼顾社会成本之后,会对铁的生产做出污染与社会最适的决策.

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例如污染时,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因此,最适数量小于均衡数量.出现这种无效率是因为市场均衡仅仅反映了生产的私人成本.在市场均衡时,边际消费者对铁的评价小于生产它的社会成本.也就是说,在均衡数量时,需求曲线位于社会成本曲线之下.因此,将铁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降到均衡水平之下,就会增加社会的总经济福利.这项措施如何做到呢?由政府来对铁生产者销售的铁征税.税收使得铁的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移动量体现税收规模.如果税收准确地反映了排入大气的烟尘的外部成本,新的供给曲线就与社会成本曲线重合.在达到新的市场均衡时,铁的生产将达到社会最适量.

这种税的运用被称为外部性的内在化,因为它给市场写者与卖者考虑其行为的外部影响的激励.铁生产者因私人成本降低产量,消费者因税后高而刺激其减少消费.

与此相反,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政府的适当反应正好与负外部性情况相反,即通过使市场参与者把外部性内在化来纠正市场失灵.为了使市场均衡向社会最适移动,需要对正外部性进行补贴.实际上,这正是政府所遵循的政策,比如政府补贴教育、农业等措施.

在分析到这里之后我们再回想负外部性的时候不免会想,为什么不用严格的制度管制负外部性的出现,而却用更加高昂的社会代价来克服负外部性的影响呢?其原因在于,有些负外部性根本无法通过命令或控制来解决.多数负外部性因素都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非主观意愿而产生的副产品,比如工厂的烟尘,废水,汽车尾气,植物农药残留等等.我们不能说为排除这些负外部性因素而因噎废食停止工厂生产,禁止开车,禁用农药.当然,确实有些非负外部性因素的存在需要政府管制监督,比如食品安全,医药品安全,电子产品强制质量认证等等.对于外部性,像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政府向工矿企业征收矫正税,征收汽车消费税,燃油税等,一方面使工厂克服硬性规定而持续生产,使公众减少汽车使用,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改进技术减少排放,而政府也可以用相当的税款用于治理污染,植树造林等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然,除政府之外,也存在私人的方法解决外部性问题,比如众多的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私人建立的科研、教育项目基金会等.这些涉及到社会合作治理的问题,是对政府职能的有效补充.

三、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分析

(一)公共物品最优供给的一般分析

第一,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有效供给公共物品的首要原则.简单地说,公共物品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劳务.公共物品同其他社会物品一样,最终要用于消费,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但它不仅仅满足某个人的需要,而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此,只有根据社会公共需要来确定提供什么公共产品,才符合效用原则.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物品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第二,公共物品的供给符合效率原则.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和怎么写作.这两个特征意味着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使其供给量达到帕累托最优.一方面,由于它具有非排他性,每个人都有权使用它,付费与否都可享受其好处.那么,使用者就不会有自愿付费的动机,而是倾向于成为免费搭车者,即现在所谓的“搭便车”现象.因此,如果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都由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提供将几乎为零,所有的资源都将用于私人物品的生产和消费.这显然不符合一个正常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有效组合,不符合资源配置最优的目标.另一方面,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按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边际成本定价原则,这些物品必须免费提供,这显然不符合市场提供的根本原则―――经济利益原则,因此市场不可能提供这类物品.而政府可以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征收税收来补偿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并免费向公众提供.所以公共物品只能通过政府公共提供的方式来消费,才能避免其供给量趋于零的现象,从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第三,分级提供公共物品更具有效力.公共物品的受益具有空间层次性,所以公共物品可以由和地方政府分级提供.如果所有的公共物品都由政府统一提供,就无法体现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需要和愿望,影响这类公共物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最优提供,白白浪费资源.而如果所有公共物品都由地方政府提供,则全国性公共物品和跨省区的公共物品的提供将趋于零,这也不符合物品组合效率原则.只有和地方政府分级提供,才能既保证所有公共物品的供给,又充分体现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需要和愿望.

第四,公共物品最优供给规模条件.一般来说,任何一种产品符合效率原则的产出数量都由其边际效用曲线2需求曲线3与边际成本曲线2供给曲线3的交点决定.在这一产出水平上,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当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相等时,社会从这一产品所得到的净效益达到最大化,但这并不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都达到自己最满意的状态.只有当公共物品的成本分担合理,使每个人的边际效用等于其边际成本时,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达到自己最满意的状态.因此,要使公共物品供给规模最优,必须满足社会边际

效用等于边际成本,且每个人的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

第五,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还取决于成本和效益的对比关系.要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同样要求成本最小,效益最大.在确定了公共物品内容后,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主要取决于成本的大小.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包括筹资成本和生产成本.因此要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不仅要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而且要选择合适的税制和生产方式,要选择符合公平、效率、规范、便利、简洁原则的税制和生产预算约束较强的生产方式.

(二)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分析

前边我们分析了公共物品由政府供给的原因,相对于市场而言,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政府显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强大的财政支持、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宏观考虑、富有权威性的行政权力、各种可供调配的社会资源等等.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公共物品具有正的外部效应,从而导致市场供给的严重不足,因此政府有必要进行干预.政府干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共物品【3】供给不足的问题,但也存在着低效率问题.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来源主要是财政支持,它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缺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动力.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通常处于垄断地位,而且以行政权力作为后盾,缺乏竞争性,从而导致行动迟缓、公共物品和怎么写作的质量低下.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尤其不愿看到政府完全主导某项经济活动.那么,综合公共物品自身特性对于政府供给的要求以及政府供给存在的弊端,我们是否可以整体把握,使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能够限定在一个最优的范围内呢?事情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公共性特别强的公共物品由政府供给,也即具有普遍而广阔的受益者或消费者群体,比如国防、基础研究、反贫困等;另一方面,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由公共性程度强的逐渐转向公共性不是很强的类别上,实现一个渐进过程,比如大学生等特定人群的就业,农民工劳动保障等.在总体把握这两方面的前提下,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手段和途径才能实现健康和谐的发展,不至于单纯地政府供给使社会成本过高的问题出现.

政府在供应公共物品方面的主导性地位不可撼动,但是反观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所具有的先天优势,由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也普遍得到青睐并积极投入实践.高效率的市场往往以信息充裕、调整及时、竞争充分和交易成本适度为先决条件,因此其在供给公共物品的效率方面优势也非常明显.打个简单的比方:政府在国庆期间可能会在广场燃放烟花,烟花作为一种公共物品普通百姓都可以受益并喜闻乐见.但是政府燃放烟花的经费的具体使用公众不很清楚,可能表现为对纳税人税收使用的没有效率.因此,一个更好的办法是政府公开进行招标,然后政府委派中标的人或公司进行烟花的采购燃放事宜.如此一来,效率显而易见.在现实中公共物品通过市场进行供应非常广泛,供水、公交、电信等等各方面,政府都采取外包的形式通过市场来进行公共物品的供应,并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供应形式.

公共物品的根源具有多元性,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间不存在泾渭分明的边界【5】.某些物品之所以采用“公共”的方式来提供,是因为不存在合理的私人提供的可选方式.如果这句话反过来说,合理的私人部门是否可以成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第三部门来提供公共物品是对前两种供给方式的有效补充.第三部门也即非营利性组织.其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这些组织并非靠利益而聚合的整体,而是多元化分散的,怎么写作于各自不同的人群主体.因此其优于政府,能够同怎么写作对象保持良好的沟通,更直接地体现群体价值,怎么写作意识更强,并且更自觉执行,反应更快速准确,并且可以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大批的社会慈善机构、工会、基金会、环保组织、卫生组织、行业协会,与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一起,实现了公共物品供给的多中心合作模式,使公民广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