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文化“雷同”的不同看法

点赞:11160 浏览:462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企业文化理念设计的雷同化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同处在一个共同的文化母体中,我们的思想观念基本上是雷同的,又怎能奢望我们的表述不雷同呢?文化更多的是共性,同属一个民族,同属一个国家,你的企业文化能有多大、多少个性和区别?所以,我以为,问题不在“雷同”不“雷同”,而在于“认同”不“认同”,不在“文”而在“化”.企业文化的个性不是由用什么词汇构成什么理念决定和形成的,而是由该企业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组织氛围等所决定和形成的,这种学不来、偷不去的东西,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特色和个性.

关 键 词:企业文化;雷同;个性

贾春峰先生曾经多次撰文或发表谈话,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五个不能”,其中一个就是“不能雷同化.包括不能克隆、不能复制、不能照搬照套”,一定要符合“三性,自有性、原创性、独特性”.他所说的“雷同化”主要指文化理念的雷同化.(引文载《中国企业文化年鉴》2005-2006年卷贾先生的文章《我们究竟需要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我想说,原则是好原则,问题是在实际生活中能不能行得通?我们能不能完全避免雷同?以及这种要求会不会带来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甚至反作用?以及对于这种雷同我们应当取何样的态度?

依我之愚见,理念设计的雷同化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同处在一个共同的文化母体中,我们都要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我们的思想观念基本上是雷同的,又怎能奢望我们的表述不雷同呢?有资料表明,在我国企业文化的理念中,“团结”、“创新”、“改革”、“开拓”、“进取”、“和谐”等的使用率都超过20%,有的甚至超过40%,这种雷同化不可谓不高,但是,我们要说,难道这些理念不是时代的最强音吗?难道我们仅仅为了避免雷同而要舍弃它们吗?这种雷同难道可以被认为不是“文化”吗?事实上,在同一个命题上,在同一个关系上,比如人与物、人与社会、企业与员工等,如汪洋大海般众多的企业能产生多少不同于人、既有个性又为广大成员所认可的理念呢?不信,我们让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个命题让他设计两个以上的理念来看看,能有多少满足人意?

文化更多的是共性,同属一个民族,同属一个国家,你的企业文化能有多大、多少个性和区别?再怎么表达,也脱不了母体,再怎么变化,也离不开民族化.所以,我以为,问题不在“雷同”不“雷同”,而在于“认同”不“认同”,不在“文”而在“化”.事实上,那些有个性化理念的企业却未必有真正好的有个性的文化,而那些虽是克隆、复制、照搬拟或因袭传统文化理念但却把它真正化为全体的信念和行动的企业,却未必没有自己的文化.举例来说,即使没有自己原创、自有、独特的理念,只是把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比如敬、忠、仁、和、诚、信、恕、耻等,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诠释,真正化为全员的行为准则,溶化到员工的血液里,真正化为一种文化,那也不错,这可是典型的“照搬照套”,是最“雷同化”的了,但我们也不能说这个企业就没有自己的文化对不?

再比如,“安全生产”的理念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不需要,当然需要,凡是企业是不是都需要“安全生产”的理念,当然需要,你就是再变,也无非是“安全第一”、“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诸如此类的意思而已,任怎么表达,诚如沙因所说,也只是“表达的价值”,而真正的文化是深植在人的大脑深处的.仅就安全生产而言,在理念的提炼上就免不了雷同、重复.再比如质量,我看也变不出多少花样,无非是重视质量,再怎么不同,也不代表你就真正建立了这种文化.所以,我认为,雷同是不可避免的,应是允许的,认同是主要的,是我们所要关注的.有的理念,是与众不同,但员工不认同,记不住,压根不往心里去,就是避免了雷同化,又怎么样?再以我们的政府文化来说,“为人民怎么写作”是统一的理念,可是不是为人民怎么写作,是不是建立起为人民怎么写作的理念和文化,那是另一回事.你说,你要使为人民怎么写作的理念不雷同化,你又能怎么表达?所以,劲不要使在咬文嚼字上,而是要在“化”字上下功夫,我看国外的企业就没有像我们这样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的,他们的理念表达都是朴素无华的,他们的功夫不是下在这些个方面.

王吉鹏先生说:“企业间价值观没有表述上的差异,只有实践上的不同”.这句话我给改一下:价值观的表述是有差异的,但同一价值观尽管表述不同,但实质意义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实践,同样的价值观实践却有种种不同.

我不反对企业文化理念要有个性,有文采,只是过分拘泥于形式可能会有伤内容,导致形式主义,因为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怎么写作的,企业文化的最大作用不是拿来炫耀的,而是拿来自己用的.孟子早就告诫后人“不以文害辞”,就是说不要因为一个字而损害了全句的意义.如果仅仅为了避免雷同而用一些故作深奥的词语而增加人们的理解难度,那就以文害辞了,与我们搞企业文化的目的背道而驰了.王吉鹏先生曾举过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某学者在参加山东某电力公司召开的企业文化研讨会上,对该公司现在的企业精神“追求卓越,怎么写作真诚”提出了异见,认为流于俗套,也就是雷同,考虑到山东是文化重地,孔孟之乡,他建议该公司的企业精神可以从孟子的“无息至诚”衍生开来,谓之曰“追求无息,怎么写作至诚”,我看了之后,真是只有摇头太息!贾先生不是担心“雷同化”也会“窒息企业文化的勃勃生机”吗?我看单是雷同化,不至于“窒息企业文化的勃勃生机”,倒是那种为了追求不雷同,而堕入“烦锁化、玄虚化、空洞化”、和“双脚离地”、“新两张皮”才“必然窒息企业文化的勃勃生机”.(引言皆为贾先生语)


不能雷同化对于CI设计来说,是正确的,合理的,因为CI是一个形象设计、形象识别系统,对于塑造企业与众不同的形象来说,要求突出个性,不要雷同,是对的,也是必须的,否则就达不到形象识别的目的,而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却不是这么回事.企业文化不是为了“识别”,也不是为了显示“个性”.企业文化是为了把理想的精神和行为化为全员的意识形式和生活方式,以形成稳定的、持久的内生动力,以实现企业伟大的目标和愿景,为了这个目的,管它雷同不雷同!企业文化的理念能够符合“三性,自有性、原创性、独特性”,固然很好.问题是,就思想性而言,有多少理念能够真正符合“自有性、原创性、独特性”?仔细想想,现代企业文化所提炼出来的理念,无非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二是时代意识,三是管理经验,包括别人的和自己的经验,可以说,我们的许多价值理念都是从这三个方面总结、加工、改铸、提炼出来的,其思想精神绝大多数不是现在才有的,更不是你独有的,只是往往说词不同而已.明乎此,即使我们没有设计出那么些漂亮的理念,不是“原创、自有、独特”,只用日常语言,同样可以达到深入人心的作用,发挥出文化的功能和作用,问题还是在“化”不在“文”.以交通运输理念来说,我们能说“与顾客的赛跑”(贾先生举例)就一定优于“情满旅途”的企业文化吗?“情满旅途”的企业文化就一定优于“全心全意为旅务”的企业文化吗?一位老工程师曾经对我说,我们那时候没有口号,也没有理念,更没有什么企业文化,但上上下下都重视质量,没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每一个人都很严谨,成为一种风气,现在质量口号、理念一大套,可质量问题仍是层出不穷,你说哪种是文化?

对企业文化“雷同”的不同看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企业文化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企业文化应不应该有特色有个性,应该,能不能有特色有个性,能!但是,第一:个性不是企业文化的首选目标,形式是为内容怎么写作的.第二:个性是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它一般不是预设什么个性就一定会是什么个性,因为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手段、人员结构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个性和企业风格的形成.第三:这个特色和个性不是由表达的价值决定的或形成的,不是由用什么词汇构成什么理念决定和形成的,这种特色和个性主要是由该企业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群体心理和组织氛围等所决定和形成的,尤其是组织氛围,它是企业成员共有的意识形式和生活方式长期濡染和同化而形成的内部气象.以组织氛围来说,一个企业或团体生活持续一段时间后,便会形成一种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控制成员的活动,并进而成为该组织的特色.所以,企业文化不仅要化心、化行、还要化境,境就是心境,环境,情境,更是一种氛围,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社会气氛”,正是在这些个层面,人们才说企业文化是学不来、偷不去的,这种学不来、偷不去的东西,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特色和个性.

作者简介:肖坦(1951-),男,企业管理大专学历,曾任国有企业厂长兼书记18年,我国第一批高级企业文化师,高级政工师,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南京圣道企业文化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著有《活力之源》一书,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论文30多篇,许多文章被收进《中国企业文化年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企业文化成果大典》、《中国当代管理思想宝库》等标志性出版物.他的企业文化“核心概念说”、“双式论”、“三化一统”、“‘四层次’论驳”、“无声一体化”以及“复杂的自主人检测设”、“基本论――基础管理是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资源整合”等理论观点,受到业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