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新规的信贷管理新理念

点赞:23295 浏览:1071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提要:贷款新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是对银行信贷行为的规范,是中外先进管理思想、理念与我国信贷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本文试从贷款新规的具体监管要求中概括出其遵循的信贷管理新理念,从多方面理解新规,以期对指导贯彻新规的实践有所裨益.

关 键 词 :贷款新规 信贷管理 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8-044-03

后危机时代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和审慎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银监会近期颁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统称贷款新规,下同).贷款新规借鉴国外银行的成熟信贷实践和国内银行的信贷创新,对我国银行业贷款管理制度进行了重大变更和补充完善,对贷款各个环节的具体信贷行为均进行了规范.这些规范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监管机构统一的信贷管理新理念.

信贷管理新理念之一: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指组织为达到预定目标或任务,将管理视为一个过程,通过对过程涉及的各环节进行全程设计、控制和改进,进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和个人预定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过程管理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注重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通过对过程环节和各个因素的控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贷款新规强调对贷款实施全流程管理,即信贷管理以过程管理为主.科学合理的信贷业务管理实质上规避风险、获取效益,以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过程.每一笔信贷业务都会面临诸多风险,过程管理通过既定的操作程序、每一环节的层层控制达到防范风险、实现效益的目的.贷款新规将贷款管理流程细分为九大环节,对每个环节的任务、工作方法、管理制度等都进行了强制性规范,要求商业银行通过对贷款的过程管理实现防范风险的信贷目标.对银行信贷实行过程管理,这是信贷独有的特点决定的.信贷的复杂性要求必须集中更多人的智慧和力量.将信贷化分为多个环节,有利于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分工协作.同时信贷损失的巨大与个人赔偿的有限决定了信贷岗位客观上无法权、责统一,任何层级的信贷管理和经办人员,均无法对贷款损失进行全额赔偿,无法仅仅通过问责机制来有效控制道德风险、失职行为,因此必须对各信贷环节人员的权限进行制约,而不是靠自我约束.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目标管理模式不适用于信贷管理.

信贷管理新理念之二:精细管理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即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是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

贷款新规将贷款三查细化为贷款申请、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贷款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款支付、贷后管理、回收与处置九大环节,对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精细化的监管规定,强调将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行为贯穿到上述贷款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严格要求银行将每一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各岗位的考核和问责机制,推动贷款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精细化”是针对过去银行信贷“粗放化”管理而提出的在管理上的精耕细作.银行信贷管理精细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断深化的过程.虽然随着市场化运作的不断深入,银行的管理日益精细,但目前的管理模式总体上看仍是粗放型管理.最为明显的表现在贷后管理阶段,对贷后管理阶段的任务、目标、工作方法只有笼统的描述,缺少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管理浮于表面化,管理实践中形式主义严重,管理停留在“差不多”的层次.如在防止企业挪用贷款管理方面,过去银行仅侧重于对信贷资金用途进行监控.贷款新规提出了更细的管理要求,明确从贷前科学评估、协议承诺、支付审核、贷后监控、违约赔偿五个方面加强管理.新规将资金用途管理从原来事后监控的一个环节,扩展到事前预测、事中审查、事后监控的三个环节.

信贷管理新理念之三:契约精神

贷款新规的契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借贷双方事先就贷款用途、支付方式、贷后企业行为、违约责任等涉及信贷资产安全的内容进行平等协商,二是协商结果以书面形式写入贷款合同,明晰借贷双方权利义务,三是违约必须承担相应补偿责任.

契约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而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契约精神倡导的是一种平等、尚法、守信并且为社会公认的行为规则,是一种代表了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规则.当今世界大行其道的自由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契约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建立在自愿交易的基础之上,商业契约和市场规则规范人们的交易行为和经济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之魂.没有契约精神和商业诚信,就不会有发达的市场经济.

我国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期,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缺乏发达的商品经济,在政治上表现为集权专制,缺乏独立的司法体系,在文化上等级观念浓重,缺乏自由平等的社会观念.契约文明是不可能在这样的小农经济和专制政治土壤中产生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逐渐发达,法制日益完善,平等自愿、公平诚信成为社会经济交往的基础,契约精神日益成为市场经济中当事人信守的原则.贷款新规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在信贷关系中强调契约精神,通过强调合同的完备性、承诺的法律严肃性乃至管理的系统化来约束借贷双方行为,维护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信贷管理新理念之四:平等自愿

平等自愿是借贷双方作为市场经济的平等主体进行经济交往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规范借贷双方行为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规规定的内容不断完善和细化.1995年7月1日施行的《商业银行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但没有设置具体条款约束双方行为.1996年8月1日施行的《贷款通则》,除重申借贷活动遵循平等自愿原则外,还对具体行为进行了明确,如借款人自愿申贷、贷款人自主放贷,借款人有权全额使用贷款、有权拒绝贷款合同以外的附加条件,贷款人有权了解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等.贷款新规除再次重申平等自愿原则外,对具体信贷行为进行了重大补充,强调实贷实付,基本摒弃了实贷实存的传统惯例.实贷实付要求借贷双方协商贷款的发放和使用,是平等自愿信贷原则的继承、发展和细化.

贷款新规对贷款发放方式的变改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银行的普遍做法.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较为成熟,基本上不存在国内特有的“实贷实存”和“派生存款”现象,银行不会在不明晰客户贷款用途的基础上发放贷款,客户更不会为了维护与银行的关系保留一定的贷款余额.贷款新规要求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决定贷款的使用时间,贷款发放之后立即使用,尽量减少闲置的时间,从微观层面看减少了企业的利息支出,符合市场经济中企业效益最大化的追求目标,从宏观层面看,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不允许大量贷款资金滞留于企业帐户,也从制度上限制了银行为虚增存款而降低信贷门槛的非理性竞争.

信贷管理新理念之五:制约原则

信贷管理中相互制约原则,是指在信贷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岗位制约、部门制约、银行内外制约的方式,以减少道德风险和决策风险的产生.

在信贷实践中,个人道德风险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品质产生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是具体经办人员集业务拓展和信贷管理于一身,利益冲突产生的放宽风险底线行为.对个人道德风险的防范,除加强思想教育、减轻业务拓展压力外,还应通过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从流程上进行控制.同时信贷资产质量决定着银行的生死,信贷环境十分复杂,信贷决策既要考虑银行的发展,又要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引入相互制约机制,有利于专业人员参与决策,减少决策失误.

相互制约原则的不断应用贯穿在信贷体制改革的整个过程之中,是对一人全包的旧信贷管理体制的彻底颠覆.《商业银行法》中规定的审贷分离是首次在信贷流程中引入相互制约原则.贷款新规强调的贷放分控是相互制约原则的新发展,个贷调查严禁全流程外包隐含的内、外制约是相互制约原则的新形式,个贷保证贷款由两名以上信贷人员完成是相互制约原则的新要求.

信贷管理新理念之六:防范为主

贷款新规虽然要求对信贷实施全流程管理,但重点在于风险防范.贷款新规对不良贷款的管理只有原则性要求,大量的篇幅放在前期八大信贷环节的风险防范之中.

大量经验表明,信贷经营过程中,风险隐患发现得越早,其造成的损失比率就越低.J.P.Men银行的统计分析表明,贷款决策前预见风险并采取预控措施的,对降低实际损失贡献率为50%-60%,在贷后管理过程中监测到风险并迅速补救的,对降低实际损失贡献率为25%-30%,而当风险暴露后才进行事后处理,其效力低于20%.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从银行剥离的不良贷款,净回收率不到20%.因此银行业应重视前端风险控制,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西方银行在信贷管理实践中,不良贷款的借款人一般需要进入破产程序,交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律师事务所处理,各债权银行按比例受偿,在清收方面单个银行发挥作用的余地不大,因此,在信贷管理中,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前期风险识别和防范之中.国内银行业也存在同样的现实,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处于关闭停产状态时,原有的商标、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基本贬值,机器设备由于需要拆卸、运输、重新安装,实际价值大打折扣,最有价值的只有土地使用权,但土地使用权处置后有大批的职工需要安置,因此在资产变现价值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债权人的受偿比例很低.因此,以防范为主的信贷管理理念,完全符合发达市场国家监管经验和国际先进银行的最佳实践,也是我国不良资产回收率偏低现实状况下的信贷管理最佳选择.

贷款新规的信贷管理新理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信贷管理新理念之七:整体观念

贷款新规强调将借款人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情况纳入尽职调查范围,即使只有一个企业在银行申请贷款,也应关注企业所在集团及其关联关系的整体风险.

集团客户与单体客户相比,授信风险不但受客户本身还款能力的影响,而且受集团整体风险的影响.整体风险通过集团成员间产品链、资金链、担保链在集团成员内扩散、蔓延.因此对集团客户的授信管理,应将集团整体风险及关联交易、关联资金占用、关联担保三条风险传递渠道纳入调查、审查和监控范围.在企业组织架构日益集团化的新形势下,将风险管理对象从单个企业扩展到集团整体势在必行.

信贷管理新理念之八:流量监控

贷款新规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引入对借款人流量进行全方位监控的新理念,要求对借款人的流入与流出进行监控,关注大额及异常资金流入流出情况.流量监控与原来的贷款资金用途监控相比,将监控对象从贷款资金扩展为企业全部流,包括流入和流出,将监控期间从短期(即原来的贷款资金使用期间)扩展到长期(整个贷款存续期间),监控方式从银行主动监控发展到企业主动配合(主动汇总提交资金使用信息和回笼帐户流量).

“了解你的客户”、“了解客户的业务”是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根本,但随着信贷市场竞争的加剧,出于维护信贷关系的目的,了解客户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个别银行客户经理对客户的了解非常肤浅,甚至对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的行为听之任之.贷款新规对借款人流量进行监控的强制性要求,有利于银行加强对借款人的业务了解和监督,及时发现挪用信贷资金的行为,有利于限制银行间的非理性竞争,提高银行业在信贷谈判中的地位.


贷款新规是新生事物,“新”表现在具体的监管要求及其遵循的信贷管理理念.对信贷管理新理念的提炼和总结,有助于从更高的层次理解新规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把握新规的管理思想精髓,更好地指导贯彻新规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