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点赞:4406 浏览:162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孕余管理是目前实证会计研完的一个热门课题.对于这个议题,目前的众多研究至今尚没有一致的结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进一步研究造成了混乱.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概念的提出、盈余管理的手段和计量方法等几个基本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关 键 词 :盈余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但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比较通用和流行的定义:第一,William R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他的观点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第二,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层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他的观点是基于信息观的,因此被称为“信息观”下的盈余管理.第三,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从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角度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国内许多会计学者围绕这三种观点,形成了不同的新概念.魏明海认为,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从“信息观”的角度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刘峰认为,盈余管理是在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大前提下,对现行制度所存在的漏洞最大限度地利用.归纳而言,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私人集团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和后果

从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国外的实证会计研究领域有大量文献对会计选择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Holthausen和Sefwich认为,企业经理人员会为了规制方面的原因或者为了履行合同方面的原因而采用对自己有利的方法报告盈余.此后,盈余管理很快成为了实证会计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该领域内已积累了相当多的文献资料.概括来说,学者们一般都试图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后果.

(一)盈余管理的手段.根据Scott以及Healy&Wahlen对盈余管理的狭义定义,盈余管理就是对会计准则所允许的变通及判断机会的一种利用.而根据Schipper的广义定义,盈余管理还包括了改变实际投融资决策时间以改变盈余.由于企业及其所面对的经济环境各不相同,会计准则不可能对所有会计业务的处理有完备的规定.此时,公司管理层便会运用其影响力,选择一种对其目前或长期利益最为有利的方法.而这些选择都将对利润的计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盈余的管理与控制.例如,折旧年限、残值、坏账准备率等的选择和确定.即使在会计准则规定得相当明确,不给企业以任何变通或判断的机会时,企业仍然可以利用对其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利润进行管理控制的目的.如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推迟购写固定资产、降低应收账款信用标准等手段增加利润,通过推迟确认收入、租赁代替购写固定资产等手段减少当期利润等.

(二)盈余管理的后果.西方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企业往往通过借助于形式多样的盈余管理实现对于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从资本市场观的角度分析,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表现在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和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三方面.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实施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行为来提高公司股价,提高公司和管理层在资本市场的知名度,改善公司形象,提高公司价值,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孙铮和王跃堂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突出表现为配股现象、微利现象.“微利”现象的存在,导致应该被ST的公司仍然在盈利公司的行列,甚至应被摘牌的公司仍在正常交易,结果使市场风险剧增,有限的资本资源被无效占用和浪费.“配股”现象的存在,导致的结果是市场中新的资源被无效分配,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出现错位,损害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三、盈余管理的计量

学术界在盈余管理领域大量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如何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总体而言,研究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总体应计利润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和盈余分布模型.总体应计利润模型是西方最常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根据应计利润的易操纵程度,可以将总应计利润分为操纵性应计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并用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该法最早的文献是Healy和DcAngelo,他们用应计利润总额及其变动来代表经理人员对盈余的管理.Jones模型是该方法最具影响力的模型,它用回归方程控制影响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因素,寻求应计利润总额与销售额变动及固定资产间的关系.该法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六种: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行业模型以及KS模型.尽管该方法在盈余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它依赖于一些主观的检测设,有很大的局限性.

特定应计利润模型是通过一个或一组特定的应计项目建立计算模型,以此来检测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某个或某些特定的行业,如银行业中的贷款损失准备和意外险保险公司的索赔准备.McNichols指出,特殊应计利润模型便于识别影响应计项的关键因素,并可以在某些行业有较好的应用.其缺点是收集信息比较困难,且不易一般化.盈余分布法通过研究管理后盈余的分布来检测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该方法有两个显著的优点:一是研究者盈余管理的确定不用估计充满噪音的可控应计利润来检验,仅需通过分布函数在给定阀值处的不连续性来确定.二是这种方法能估计阀值处盈余管理的普遍性.但其显著的缺点是不能度量盈余管理的程度.国内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多数采用的是Jones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例如,陈汉文和蔡春直接使用修正的Jones模型,而另一些学者对修正的Jones模型进行了拓展,如陆建桥在修正的Jones模型基础上,在自变量中增加了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变量,徐浩萍则沿用了修正Jones模型的思想,认为销售收入的变动、长期资产水平及其增量是影响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和经营性应计利润的重要因素,为控制行业因素,将这些变量的行业平均值也―并作为自变量.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盈余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结论:我国股票市场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其运作效率和上市公司质量也有较大提高.与此同时,有不少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现象日益严重,如上文所提到的“10%现象”等.由此可见,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已是迫在眉睫.然而,我国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到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逐步出现少数相关文献,且其研究往往不够系统和全面.因此,我国盈余管理研究水平仍有待加强.为很好地对此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和梳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