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文管理

点赞:26959 浏览:1283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与理性管理相比,人文管理在组织形式、管理手段等方面体现出更多的优势,对学校改革创新、教师自我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是学校管理方式嬗变的必然选择.针对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实行人文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健全规章制度,营造关爱氛围,管理重心下移,加强文化建设.

关 键 词 :人文管理,以人为本,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025-03

管理是管理者领导和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多数学者认为,学校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模式、理性管理模式和人文管理模式三个阶段.其中,理性管理又称之为科学原理、刚性管理,它强调周密的工作计划、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严厉的奖惩和纪律强制,注重量化的精确评价,强调标准化,效能及时,具有经验管理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被广泛采用.但这种管理模式也有缺点,即一味强调科学和理性,往往削弱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造成学校组织管理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的对立.要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就需要实行变革创新,逐步实现管理模式向人文管理的转变.

一、学校实行人文管理的现实意义

与理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实施管理不同,人文管理是将人看作一种待开发的潜力巨大的资源,强调人的精神需求,以激励、调动、激活行为主体内在需求和动力、追求主动发展为主要手段,着眼于管理人的思想,间接影响人的行为.由于人文管理模式在组织形式、管理手段等方面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体现出强大的优势,因而成为学校管理方式嬗变的必然选择.

(一)人文管理是学校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学校教育是具有人文特点的事业.学校管理的过程,本身就存在一些无法监控和衡量的因素.这决定了学校管理不可能简单僵硬地运用固定的劳动规则来衡量、评价一切,更不可能按预先的、硬性的规章制度来处理和解决问题.只有通过人文管理,用共同的价值观、精神和道德规范影响和教育教师把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统一起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学校的资源有效地整合积聚起来,使各相关要素发挥最高的效能.人文管理既反映出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高低,也展示着学校精神的内涵,是学校增强竞争力、推动变革、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二)人文管理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

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一方面,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的管理不能过分依赖明晰精确、科学理性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其劳动成果往往体现在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价值上,很难用精确的量化标准来衡量.因此,教师希望学校管理者承认并尊重他们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更希望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这不仅是教师个体精神上的需要,也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需要.人文管理重点着眼于管理人的思想,强调尊重每一位教师,倡导学校与师生员工的共同发展,更有利于创设有利于教师个人发展的工作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

学校人文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校管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人文管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学校文化,孕育优秀的学校教育,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人文管理强调通过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的打造,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搭建共同的精神家园.尤其是作为学校文化核心的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着环境熏陶和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往往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因素,在学生个人成长历程中持续而稳定地发挥作用.因此,实行人文管理,是创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人文管理的方法与路径

(一)以人文本,健全规章制度

人的自觉性通常要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忽视制度管理,往往无法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人文关怀就会成为空谈.所以,管理应先从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着手.理性管理往往喜欢把数字和指标体系作为教师评价的全部,忽视了教师作为管理主体的作用和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显现出种种弊端.而人文管理少了条条框框等外力的限制约束,易于从内心深处激发个人的内在潜力.以人文本,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制度一经制定,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都不能置身制度之外,也不能感情用事或徇私情.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也保持制度的稳定性.

(二)以人为本,营造关爱氛围

1.尊重关心教师.教师视尊重为第一需要.因此,学校管理者一要尊重教师,通过鼓励其参与管理,唤起教师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关心和兴趣,让教师认识各项目标的内容、意义和相互关系,以利于协作,同时,鼓励教师从中得到经验、启示和能力的锻炼,实现价值.二要学会倾听.现实生活中的职务和地位的差别,容易让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真诚倾听,能缩小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认识和感情上的距离,不仅能帮助管理者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且可以帮助管理者认识和欣赏教师,与广大教师建立一种更为融洽的关系.三要了解教师需求,尽可能帮助教师解决难题.

2.理解宽容教师.理解,就要关注教师的成长进步,鼓励教师放手独立工作.要善于心理换位,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取得情感共鸣.对教师的合理需要,应尽量创造条件予以合理满足,在教师的需要与集体、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要教育、引导教师认识到其个人需要是在集体和社会中实现的.要根据不同层次教师需要的不同进行引导帮助,如学校可以积极为年轻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在为学校怎么写作、学校的发展中取得成就,可以创造工作条件帮助中年教师满足成就的需要,引导他们在团队共同进步中做出个人成绩. 宽容,就是要对持有不同观点的教师公正宽容对待.通过说服、宣传、沟通、交流、创设情境,对教师的不满情绪进行疏导,有效转变教师态度.对因为有过工作失误,害怕再犯错误或工作中有很大压力的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更加宽容.要认识到,教师的心理挫折常常反映了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管理者应当深入了解原因,在管理工作中做一些改进.既不能担心因管理方法不妥,造成教师懈怠工作,甚至引发纠纷,为顾面子而不去管,也不能认为做人的工作要靠教育,以不便管、不敢管、不能管为由不作为,造成了管理上过分宽容的无原则性,影响学校的发展.

3.激发鼓励教师.理性管理和人文管理都强调对教师的激励.理性管理重物质激励、重惩罚,人文管理重精神激励、重表扬.事实上,教师虽然关心自己的生活,希望提高物质待遇,但同时也希望在精神上有所满足,得到尊重.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因创新素质教育模式闻名的北京十一学校推进改革的一个策略便是“鼓励先进、允许落后”.学校通过创立“王春易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室”、“方习鹏教学评价研究室”、“周志英探究教学研究室”、“贺千红过程评价工作坊”、“侯敏华学生咨询工作坊”等,为“先行者”创设了良好的工作情境,还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在各种大小场合现身说法,把他们的照片与主要事迹贴在学校主道旁的宣传栏里,让他们传递变革的希望与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同事.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也要从调动教师积极性、能动性着手,多给教师一些“感情投资”.可以通过帮助教师树立正确可行的奋斗目标,进行目标激励,可以通过交办一些重要任务,进行信任激励,可以通过评优表彰,进行荣誉激励,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生活指导等方面的宣传、指导和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调试教师心理压力,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减轻教师心理疲劳及压力,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进行情感激励.

(三)以人为本,管理重心下移

理性管理要求对学校内部的一切工作加以分工.但实际操作起来,分工不可能穷尽所有,而且各项工作的划分一经固定下来就容易变得死板.随着工作的进行,经常会出现一些没有被明确是谁或由哪些部门管辖的事务,极易产生推诿.当前,很多中学推行的级部主任分级管理和高校推行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正是通过管理重心下移,探索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探索.教育管理着就是要通过改革,明确不同层级的管理职能、权利和职责,赋予下一层级更多的权利,以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上的优化,规范管理行为,激发系部的活力,减少管理环节和信息流动的障碍.

(四)以人为本,实行管理

在学校内部,教师是具有双重角色的.从管理的层级上讲,教师属于学院的职工,是被管理者,而同时,教师又是具有独立自主性的专业人员.不同的角色定位,必然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作为专业人员,其行为选择多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而作为职工,要求教师的一切行为接受来自行政权威的控制.而行政工作与教师及教学工作的性质、特点也决定了很难用同一个标准来对工作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比较,“专业取向”与教师“纪律控制”之间必然产生激烈的冲突.所以,在学校内部既有专业管理,又有行政管理,他们在功能上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又各有特点.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不能仅仅通过行政权威来进行管理,必须更多地发挥的作用.民意可疏不可堵.管理者要积极建立平等对话制度,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决策.在管理措施出台之前,要多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对于不同意见不能简单粗暴地依仗行政权威进行压制,而要认真对待,仔细研究,吸收其中的合理部分.要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树立学术权威,把学科发展等专业性问题交给学术权威界定、处理.


(五)以人为本,加强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学校文化,能凝聚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包括共同愿景、学校精神、办学宗旨、管理理念、教育观念、校风、校训、教风和学风、学校的各种典礼、文化活动以及人际关系等.精神文化的构建直接影响学校办学方向和师生的活动方式,制约着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学校要让师生以创新的思维,从教育的特点和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共同参与学校愿景的策划.通过学校规划、管理,达成共同愿景,将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紧密结合起来,使组织内部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