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电视片的宣传管理

点赞:27585 浏览:1293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好看”与“深刻”,是当前电视界衡量电视片质量的两条基本标准.在业务实践中,努力使电视片做到既“好看”又“深刻”,是需要一线电视记者(编导)很好去把握的两个“关 键 词 ”,也是遵循电视创作规律、适应传播效果需求的“不二法门”.

【关 键 词 】企业电视片 解说词 音效烘托

电视片的所谓“好看”,就是要求电视片能够吸引观众,在满足观众收视需求的同时,使其在收视过程中保持注意力.而所谓“深刻”,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电视片在内容方面有很强的思想性、知识性,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或者对工作、生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二是指观众看完电视片,记忆深刻、所受感染或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

对于企业电视宣传报道人员来说,要想更好的使电视宣传怎么写作于中心工作、怎么写作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大局,就必须在“好看”与“深刻”上下功夫,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把企业电视片做得既好看又深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努力和尝试.

1.要练就一副甄别选题的“火眼金睛”

记者手上只有掌握了大量有价值报道线索以及丰富原始材料之后,才会“有米下锅”、有“题”可选.在此前提下,甄别选题就成了做好电视报道的首要工作.而对导向正确与否做出判断,则是甄别选题的第一要务.导向是电视新闻工作的生命线,能否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是对一名宣传报道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的检验.导向不正确或出现偏差的电视片,乃“无源之水”,一切无从谈起.


甄别选题的另一条原则,是必须与媒体发布平台某一时期的宣传思路、宣传重点相对应.这样才会“众人拾柴火焰高”,从而在传媒宣传的整体态势上,既形成合力,又体现单片或系列片的报道价值.

除此而外,在筛选选题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电视片选题的“亮点”是什么?有没有“故事”可讲?什么故事最典型、最“抓人”?是否便于电视表现?人物或事件一经报道,会带给观众怎样的印象和感受?等等.

拙作专题片《原学林的巡检路》是我在塔河采油一厂四队采访时,无意中听说了原学林这个人以及他刻苦学习操作技能的故事.凭着对以上问题的“自我拷问”与分析,我当机立断,决定摄制这部专题片.因为这个选题从当时“比学赶帮超”宣传的背景和氛围来看,是完全符合宣传需要的.而如果把这个题材的意义进一步放大,则就上升到“对于有坚强信念的生命个体而言,即使在平凡之中,也能造就另一种非凡与超越”这样一个命题高度.事实上,当原学林面对镜头,讲到自己尴尬求学经历,脸上露出一丝辛酸与无奈的那一刻,相信很多观众都深受感染.这一“亮点”或者说片中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所带给观众的心理感受,远比千言万语更震撼、更有“杀伤力”.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选题虽属正面报道范畴,导向上也没有大的问题,但是由于对选题的甄别缺乏细致,思考不够深入,也会出现“褒此贬彼”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对企业一个单位或部门“显性”地进行表扬的同时,却对另外一个兄弟单位或部门 “隐性”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某油田检查站一举截获盗窃油田物资车辆并抓获犯罪嫌疑人”这个题材,如果处于检查站的立场,毫无疑问是忠于职守、挽回经济损失的正面颂扬报道;而在报道背后,则隐藏着 “究竟是哪个单位丢失了物资?万一没有被查获该有多大损失?究竟是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高明还是责任单位疏于防范、安全责任制度有没有落实到位” 等等疑问,这显然会使责任单位在舆论上陷入被动.对这类选题,一定要特别慎重.

另外,我们在筛选常规选题的时候,还可以考虑从“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角度去提炼特点并加以权衡.总之,选题的好坏,直接关乎电视片有无可能做到“好看”与“深刻”,不可不慎,不可不察.在这个过程中间,就需要宣传报道人员在业务实践中练就一副“火眼金睛”,从选题开始,仔细甄别,认真把关,因为这是做好电视片的先决条件.

2.要用镜头展示丰富的“精彩视界”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为我们呈现出了多元的视界.因而,在我们有价值的发现中并不缺少美的事物.那么在电视镜头里,必须对这些美的元素进行“放大”,不仅要有夸张、还要有诗意,更要展示众人视角所未触及的“视界”.譬如微小如蝼蚁,庞大如峰峦,一般人无暇细察或无法尽收眼底的事物,更需要用镜头认真捕捉以及忠实再现.

以宣传片《西北石油酒店欢迎您》为例,酒店会议大厅的大型吊灯的拍摄,摄影师是平躺在移动的轨道车上进行拍摄的.而这个视角,几乎没有人能够很容易的看到――因为没有人会去平躺在地上并且移动着去观察一组吊灯的细节.还有,将带有广角镜头的摄影机放在餐桌的电动转盘上,匀速旋转360度并且持续拍摄餐厅四周环境,所出现的视角也出人意料地打破了常人的观察习惯,给人带来新奇的视角和感受.

可以说,带给观众“新奇的视角和感受”,这就是电视镜头拍摄的魅力所在,也是高明的摄影师和普通观众视角所相异的“分水岭”.

3.要苦修解说词撰写的“太极功夫”

由于电视解说词是依附画面而存在的,因此解说词的写作方式有别于纸媒稿件的撰写.解说词要求撰写者以最简短、最通俗、最朗朗上口的文字,去表达最准确、最丰富的内容,除了凭借深厚的文字功底之外,一定要做到言不虚发、发必一语中的,既让人听的明白,又能给人留下展开联想的空间和余地.

在解说词写作的构思阶段,必须对拍摄的画面素材、采访同期、包括能收集的资料等等,认真地进行梳理、分析.做到“有什么画面,就写什么;既有画面,就一定使其得以最佳呈现”. 解说词的写作过程必然贯穿于电视片后期制作的始终.这是因为解说词往往在后期阶段需要进行局部的修改、调整,所以解说词的终稿也是在电视片完成之后才“姗姗来迟”.

通过以上的赘述,不难看出,解说词的撰写并不是一锤定音、一蹴而就的,而是比较艰苦、需要考验创作者心智和功力的一项具体业务工作. 既然这样,就需要创作者遵循写作规律,苦修解说词撰写游刃有余的“太极功夫”.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向值得去努力. 3.1结构片子整体的功夫

企业电视片的宣传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解说词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片子的结构虽然涉及了策划、拍摄、剪辑等一系列过程,但最终还是要通过解说词这条“线”具体表现出来.正因如此,用解说词来考察编导(记者)的结构意识和思路,也是最为直观的,所以我想在这里做一论述.

拙作《井控演练进行时》这部专题片,可以说是在拍摄一个井控预案演练流程的时候,“搂草打了个兔子”.原本按照要求,我只需把井控演练的程序及要点按部就班展示清楚,做一个教学片介绍出来就可以了,事实上,我也认真拍摄了演练的各个环节.可是后来经过仔细审视素材,认真筛选演练的每一个细节,我发现,如果把知识性、趣味性的元素有机融入进来,再加上演练的背景资料、补拍镜头以及现场的采访,制作一部让内行和外行都满意、寓教于乐又比较生动的电视片是有条件实现的.于是,我决定对这部专业性很强片子重新构思,来制作一部突出“节目化”特征的电视片.

一开始,我确立了从早上10点“井喷意外发生”到下午16:30点井控演练圆满结束,以时间推移顺序作为主线,重点表现井控演练的环节、程序及要点.后来我感觉这个结构有些单薄,所以我又围绕演练总指挥梁文龙对现场的指挥情况以及他所展现出的心理变化,建立了一条“暗线”,用以突出井控演练任务的艰巨性和实施过程的紧张程度.虽然如此,我觉得还不够,于是我又从井控演练这个事件中跳出来,全面梳理了“什么是井喷――井喷的危害――井喷发生后现场人员和救援人员应急措施――现场各个专业组的工作状态――遇到哪些困难及怎样克服――成功压井后的喜悦――今后井控安全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这样一个逻辑关系,然后,我把这些逻辑关系的要点像打“楔子”一样,“楔”进主线各个相应的点上.这样一来,使片子建立起了一条主线和两条副线,最终形成了片子的复线结构,不仅使层次变得丰富、还更加便于把控片子的行进节奏,更主要的是,让观者比较轻松的看懂了这场专业性较强的演练.

3.2“说清楚”与“说准确”的功夫

要使电视片既“好看”又“深刻”,“说清楚”和“说准确”是重要前提.对于一个人物或事件报道来说,电视片所选取、提炼的情节、细节,包括所选用的表现手法,毫无疑问都是为了升华主题.此外,解说词撰写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兼顾到画面语言的作用或本身就缺乏画面语言意识,唯恐解说词“说不清楚”,所以才不惜笔墨,面面俱到,最终难免会让解说与画面“两张皮”,让人看着单调,听着乏味,这样,反而越发“说不清楚”.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解说词撰写含糊其辞,言不达意,这样当然也就没法做到“说清楚”.

解说词仅仅做到“说清楚”是不够的.还必须“说准确”.特别是对一个先进人物的报道中,要“遗貌取神”,在人物的典型性上下功夫挖掘,在解说词的把握上,就要认真思考、取舍.我们说“过犹不及”,所以在解说词撰写上,“宁可不够,不可过头”.而修炼解说词表情达意适度的功夫,也是提高片子质量一条重要途径.

3.3让解说词语言风格更加鲜明的功夫

因为电视片的题材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所以解说词的撰写风格也各有差异.比如,专题片、纪录片、政论片、文献片等等解说词的撰写都有着非常强烈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以拙作专题片《我的油井我的家》为例,开头的第一句解说词是这样写的:

林江已经在油田工作了二十一年.这些年,他几乎走遍了塔河油田的每一个角落.对他来说,熟悉每一口油井就像父亲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句解说词乍看似乎平淡无奇,但是细看就不难发现,这三言两语中包含的诸多信息,把主人公林江热爱石油事业、常年在油田奉献、足迹遍布油田的人物形象轻松地勾画出来了.人物的定位比较准确,给人的印象也比较深刻.应该说,这是解说词撰写中必须去追求的效果.另外,在遣词造句中,一定要尽可能使用单句而避免采用复句,这样读起来既不拗口,又容易让人听着明白,还能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比如:宣传片《西北石油酒店欢迎您》在实景展示清真餐厅环境和设施的同时,解说词这样写道:

传统、正宗的穆斯林美食,尽在喀什噶尔清餐厅.异域民族风情,独特与尊贵的体验,悠远绵长等

通过画面镜头的“实”,辅之以解说词的“虚”,带给观众的即是充满赞叹和向往的一种感受.

另外,解说词断句的长短节奏,也会对后期画面剪辑的节奏带来直接的影响.再比如:拙作专题片《大漠戈壁写人生》在结尾处这样写道:

唐世春,这位在大漠戈壁艰苦环境中磨砺并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大漠般宽广的胸怀里包容了诚信、质朴、执着和坚强,诠释着一名企业领导人员的责任与光荣!大漠戈壁铸就辉煌人生!唐世春身上的优秀品质,早已成为中国石化“加快实施西部油气资源接替战略”、“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宏伟目标的不竭动力和源泉等

由于该片在一开始,就不断设置收视各个节点的“看点”,不断铺垫,有叙述、抒情、议论,因而在全片结尾的部分,用最直观、最简洁的语言,去展现一组景别大与小,速度快与慢,包括不同现场环境对比强烈的镜头,再配合播音语速变化,就使得镜头节奏非常明快.

可见,不同题材的电视片,解说词的语言风格也不尽相同.通过运用平实的叙述、精辟的议论、适度的抒情、准确的描述等手法,让解说词的语言风格更加鲜明,是电视片获取感染力的一条正途.

4.要在剪辑台上谱写“华彩乐章”

有人说,电视片是“三分拍,七分剪”,这话虽失于偏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剪辑工作是电视片摄制流程中的最后一环,片子好看与否,有时候就看这“一锤子写卖”.要想使电视片做到好看,就必须运用好剪辑规律和技巧,在剪辑台上谱写一曲“华彩乐章”,给电视片创作来一个“完美收官”.当然这是一个艰苦的、费尽心力的过程.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4.1运用好“空镜头”,让画面寓意得以延伸

在影视作品中,有些我们常见的画面,像风中摇曳的大树、潺潺的溪流、蜿蜒的小路,枝头的孤鸟等等,如果单独使用,就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将这些“空镜头”放置到一定情景中,就会产生很好的画面意境的延伸效果.拙作专题片《在开拓中前行》在讲到主人公朱树芝由一名教育工作者转行到陌生的油田后勤怎么写作岗位,其内心复杂的变化,在这里,使用了一个阴霾的天空下屋檐滴雨的一组镜头,显示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变化,在视觉和情感上,与情境相吻合,从而使片子的情绪得以顺畅流露.

4.2合理、恰当地使用资料

在叙事的过程中,有时会缺少相应的画面,这时候就要想办法用资料来弥补.拙作《原学林的巡检路》在讲到主人公为排除井上故障住在井站,遭遇了沙尘暴与随之而来的暴雨,讲到这一情节时,使用了沙尘暴的一组资料,尽量模拟或还原当时的情境,收到了直观而感人的效果.

4.3善于用音乐或音效烘托气氛

众所周知,选择使用与片子情绪相对应的音乐,会给片子增加一定的感染力.但是,音乐的使用不是一贯到底的.而是根据需要,有选择的使用,把气氛烘托出来即可.拙作专题片《圆梦塔里木》在讲到有的老一辈勘探队员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在艰苦的环境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里,原本有的一点忧伤情绪的音乐也戛然而止,既无解说,也无音乐,而是将一组黑白照片叠化出来,让观众静静地去感受,默默地去回味,其内心的活动也是紧紧跟随着电视片的节奏向前行进.“此时无声胜有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说来话去,剪辑阶段,要不断去感受、比较和体味各类效果,制作人员既要有一定的审美力,又要带有普通大众的感受力.可以说,谁在剪辑台上更善于谱写华彩乐章,谁就能制作出更加吸引人眼球的影视作品.

电视宣传作为一项具体的业务工作,应该说实践过程是没有尽头的.本文一些粗浅认识或尝试,也仅仅局限于摸索的状态.如何把企业电视片做好看、做深刻,还必须和企业发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入与时俱进.企业宣传人员一定要在扎实工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前提下,既不墨守陈规,又不满足于现阶段获取的一些认识,而是始终保持全新、激昂的创作状态,只有这样,制作出的电视片才有可能朝着既深刻又好看的方向不断迈进.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音像创作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