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肥水管理技术

点赞:7165 浏览:299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专家简介:杨宝林,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农艺师,中国老教授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通联部副主任兼干事长,句容市科技入户指导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农业经济与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及农业推广工作.1999―2000年在日本石川县农业试验中心从事水稻研修,发表了《密度与肥料对越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有机水稻稻鸭共作技术》等10多篇教学管理论文.2009年主编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教材《水稻生产技术》,2010年主编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培训丛书《现代水稻产业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水稻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栽培上可以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提高水稻对肥料和光、热、CO2(二氧化碳)等资源的利用率,进而获得高产.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不科学的肥水管理技术而导致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体、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病虫草害加剧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严重地制约了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


本文基于水稻各生育时期的特点及栽培目标,提出不同生育时期的肥水管理技术,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一、水稻生育时期

水稻的一生在栽培上是指从种子萌动开始到新种子成熟为止.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包括两个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性质各异的生长发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一般以稻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的起点.

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从稻种种子开始萌动到稻穗开始分化前的一段时期,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从种子萌动开始至稻苗三叶期,称幼苗期,从第四叶出生开始发生分蘖至稻穗分化为止,称分蘖期.秧苗移栽后到秧苗恢复生长止,称为返青期,返青后分蘖不断发生,至拔节前15天的一段时间,称为有效分蘖期,以后至拔节期间,再发生的分蘖一般不能正常成穗,称为无效分蘖期.这一阶段主要是稻株形成营养器官,包括种子发芽和根、茎、叶、蘖的生长.它是稻株体内积累有机物质,为生殖生长奠定物质基础的阶段.

水稻肥水管理技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水稻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水稻生殖生长阶段是从稻穗开始分化(拔节)到稻谷成熟的一段时期,包括拔节长穗期和结实期.从稻穗分化(拔节)开始至抽穗前为止为拔节长穗期,此期经历的时间一般较为稳定,为30天左右,从抽穗开始到谷粒成熟为结实期.结实期经历的时间,因不同的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而有差异.气温高,结实成熟期短,气温低,结实成熟期延长.一般早稻为25~30天,晚稻为35~40天.

二、水稻幼苗期的肥水管理

对于移栽稻来说,水稻幼苗期是在苗床上度过的.这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主要是管好苗床,培育壮苗.在播种前,培育肥床是关键.生产上提倡三期培肥,第一期为秸秆培肥,于秋末至冬前,一般每平方米用切成3~4厘米长的秸秆3公斤左右,分两次施入,利用较高的温度加速腐烂,第二期于春季进行,全部使用堆肥、土杂肥、猪厩肥、人粪尿等腐熟的有机肥料,深施于20厘米床土层内,多耕多翻使肥土融合,第三期为化肥培肥,在前两期施足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再次施用氮磷钾化肥,一般应在播种前20~30天进行,施肥后应充分耖耙,使肥料能均匀地拌和于床土层内.在播种前3~5天,按畦宽1.3~1.5米,秧沟宽25~30厘米,秧沟深20~25厘米的规格,对毛胚进行精细加工,形成苗床.落谷前,于苗床上喷洒清水,浇足底墒.齐苗后(播后5~7天),揭去薄膜.旱育秧苗在揭膜时和2~3叶期应适当补水.四叶期后严格控水是培育壮秧的关键,即使中午叶片出现萎蔫也无需补水,如发现叶片有“卷筒”现象时,可在傍晚喷些水,但补水量不宜大,喷水次数不能多.移栽前一天,应浇一次透水.因旱育苗床无水层灌溉,养分的移动性较差,根系吸肥不足,故要重视苗床追肥.一般在二叶期要施好“断奶肥”,每平方米用尿素15~20克,加少许磷、钾肥,对水配成营养液进行肥水混浇,以免烧苗.起秧前3~5天施好“送嫁肥”,每平方米用尿素20~25克.追肥在傍晚进行.

对于直播稻而言,从出苗、分蘖直到成熟收获,都处在大田环境条件下,那么在播种前,必须做到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基肥的施用,一般未腐熟的有机肥要先施,后翻耕作底层肥,腐熟的有机肥在耙田时施,然后耙匀作中层肥,磷肥和速效肥在起畦时,施于畦面作面肥.直播稻要开沟起畦播种,畦宽一般为3米,以方便管理.畦间留30厘米宽的排灌沟.其苗期水分管理原则是:湿润出苗扎根,薄水保苗,浅水壮苗促蘖.

三、水稻分蘖期的肥水管理

水稻从移栽返青到开始拔节,是大田分蘖阶段.此期主要生长分蘖、根系和叶片,光合面积扩大,积累前期养分,是搭好丰产架子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并为壮秆大穗奠定物质基础的关键时期.此期的栽培目标是:秧苗栽后促进早发,培育足够数量的壮株大蘖,培植庞大的根群,积累足够数量的干物质.

移栽前基肥施用应结合耕翻整地进行.基肥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适量的氮、磷、钾化肥.在有机肥肥源不足的地区或田块,应推广麦秆、油菜秆等秸秆还田.之后灌水耙},平整田块.移栽后的肥水管理技术如下:

(一)浅水勤灌

在整个有效分蘖期间,应保持浅水层或采取湿润灌溉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具体操作为:移栽后4~5天,应保持浅水层,切忌淹深水.整个有效分蘖期间宜保持2~4厘米的浅水层或采取湿润灌溉方法,其他时间则可采取间歇灌溉的方法.抛栽秧在抛秧后3~5天的水浆管理好坏,对抛秧稻的立苗早发和生长有直接影响.对保水较好的稻田,抛秧当天宜保持湿润状态,并露田过夜,以促进扎根立苗.漏水稻田或盐碱田,抛秧后需灌2~3厘米浅水.

(二)早施分蘖肥

根据水稻分蘖发生规律,适时施分蘖肥以满足分蘖对养分的需求.具体操作为:为保证水稻分蘖期苗体的含氮水平,在分蘖初期进行追肥,促进早发.一般要求栽后一周左右施第一次分蘖肥,用量占分蘖肥总量的70%左右,一般每亩施尿素6~8公斤,第一次施后的7~10天,再施第二次分蘖肥,每亩施尿素3~4公斤,剩下的30%看苗补施,捉“黄塘”促平衡. 四、水稻拔节长穗期的肥水管理

拔节长穗期的生育特点是:稻株生长量迅速增大,根的生长量为最大,全田叶面积也达最大值,同时,稻穗迅速分化,干物质积累也迅速增加.此期是水稻一生中需要养分最多,对外界环境条件最为敏感的时期之一.因此,此期既是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也是为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此期的栽培目标是:在前期壮苗壮蘖的基础上,促进壮秆强根、大穗足粒,并为后期灌浆结实创造良好的条件.

拔节长穗期肥水管理如下:

(一)巧施穗肥

在水稻长穗期间追施的肥料叫穗肥,依其施用时间和作用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促使枝梗和颖花分化的肥料.保花肥是指防止颖花退化、增加每穗粒数的肥料,同时对防止水稻后期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也有很好的效果,是大面积高产栽培中不可缺少的一次追肥.

在此期应根据水稻穗肥施用的时间和用量,合理施肥.促花肥通常在叶龄余数3.5~3.1时施用.保花肥在叶龄余数1.5~1时施用为宜.一般促花肥每亩可用尿素10~12 公斤,保花肥每亩可用尿素4~6 公斤,同时还需施用磷、钾肥.

(二)水分管理

1. 适时搁田:搁田又称晒田、烤田,适时适度搁田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系发育,适当控制氮肥的吸收,促进茎秆粗壮老健,形成合理的株型,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降低高峰苗,提高成穗率,提高抗病、抗倒能力.搁田要轻搁、分次搁.搁田前应做到栽时留行、栽后扒沟、挖沟搁田.搁田程度以稻田中间泥不陷脚、土不发白、叶片挺直、叶色稍褪淡为度.

适宜的搁田时期应视移栽叶龄、基蘖肥的施用量及有效茎蘖发生量而定.一般施肥水平较高、茎蘖肥比例较高、小苗移栽或分蘖发生率高的田块,搁田应提早在群体总茎蘖数为预期穗数的70%时进行,施肥和基蘖肥用量均为中等水平,或中苗移栽的,搁田应在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进行,用肥水平较低,或大苗移栽的,搁田应在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90%时进行.

2. 合理灌溉:拔节长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特别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对水分尤为敏感,是需水临界期.故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田间应保持浅水层.以利于水稻的穗分化,增加结实粒数.其他时间可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办法,以减轻病害,增强稻株抗倒能力.

五、水稻结实期的肥水管理

结实期生育特点是:稻株生殖生长处于主导地位,叶片制造的碳水化合物,抽穗前贮藏在茎秆、叶鞘内的养分均向稻粒输送,是决定结实率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栽培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增强稻株光合能力,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结实期肥水管理技术如下:

(一)补施粒肥

水稻抽穗前后追施的肥料称粒肥,也叫破口肥、齐穗肥.粒肥的作用在于增加上部叶氮素浓度,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延缓叶片衰老,提高根系活力,从而增加灌浆物质,提高粒重.

粒肥应掌握因苗施用的原则,长势正常的田块,粒肥可以少施或不施,有缺肥迹象的田块可适当追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3~4公斤.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对有早衰趋势的田块,结合防病治虫,用1%~2%的尿素溶液或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

(二)水分管理

在抽穗后、蜡熟期和收获前,进行合理的灌溉.具体操作为:抽穗开花阶段应以水层灌溉为宜,抽穗后应采取浅水间歇灌溉,以达到田间水气协调,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粒重的目的.蜡熟期,可采取灌“跑马水”的方式进行灌溉.一般在收获前5~7天停止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