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成本管理

点赞:3783 浏览:134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因此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是应立足于整体的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 在者,随着原材料的不断上涨,人力成本的不断走高,许多制造企业开始进入微利时代.显然,有效地降低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是制造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一、当前形势下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典型问题

第一,产品损失成本增加.由于长时间处于人力密集型生产模式下,大多老牌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陈旧落后,直接导致次品率的增加,另外原材料质量问题,运输管理不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次品、废品也造成大量质量损失.

笔者曾经在一家制造企业实习,亲眼所见陈旧的设备下,工人以极低的生产率劳作,并且由于设备已经达不到国家安全指标,对工人的人身构成威胁,增加了企业的潜在成本.

第二,成本管理短期行为严重.近年来,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很多企业只包利润,不包成本,短期行为泛滥,以包代管,管理不力,甚至有的采购部门俨然成了大包大揽为自己谋“福利”的肥差.监管不严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极大增加.在现在严峻的市场压力下,这种内部不健康行为导致的成本增加必须被取缔.

第三,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成本核算不实,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比如由于没有很好地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某些会计部门对于成本审核不够严格,资金掌握过于松散.另一方面为达到某一目的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潜亏严重,企业虚盈实亏,这属于会计查重的行为,对于某些上市公司,应该坚决避免这样的违法行为.


二、对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些解决措施

第一,加强内部控制.调研结果反映,目前80%以上的成本问题出现在,内部财务部门监管不力.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成本核算和审批制度,在制度层面杜绝各个部门的非必要支出.笔者在某制造企业实习期间,曾与财务部门的领导核算过,如果把内部不必要支出减少到三成,则企业之效益可以上升50%之多.

第二,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上文说过,一部分成本的增加来自于某些会计核算人员因没有足够重视成本控制而引起的的核算不当,进而言之,不仅仅是会计部门,上到大小领导,下到生产工人,严格要求自己,减少额外支出.如何有效地提高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是值得每个企业认真思索的课题.

第三,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这对某些短期行为所导致的成本核算失真的现象,笔者认为,企业的管理层应该认真反思.如果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能够有一个好的战略规划,而不是一味的定指标完成指标,能偶从市场角度出发,通知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相信这些短期行为都能避免.

第四,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市场调查,包括两种情况下的调查:第一,生产前市场调查可以帮助企业较好的做出生产计划,避免因盲目生产造成的滞销引起成本增加;第二,采购过程的市场调查,有助于企业制定采购计划,而且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采购成本增加.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成本管理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些新想法

第一,有效发挥会计电算化技术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作用.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电算化软件可以有效地减少财务核算过程和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成本,原本需要几个人几天完成的工作,在电算化环境下只需要点点鼠标,计算机会自动计算和管理,对于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第二,有力的激励措施.这个想法源于石若坤先生的《心理契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视角》一文,有效地内部控制是少不了激励措施的.形象的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了有效地心理契约之后,被管理者为了得到“契约”规定的合理所得而做出有利于管理者的行为.节省越多得到越多,在这样的规定下,员工不在为是不是被罚款而惶惶终日,而是为了获得奖励在努力,生产效率能不高吗?

第三,采用新型成本管理模式.笔者在阅读了大量案例之后,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既然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各不一样,那一套现成的成本控制策论怎么能适用于每个企业呢?用一套教科书似的理论来限制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不是也会引起成本增加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笔者认为,管理层能够以理论为基础,针对自身企业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策论才是最重要的

四、总结

理论是笼统的,现实是多样的和不可预测的,资源浪费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从根本上消灭资源浪费达到绝对的成本有效利用几乎不可能,但是怎样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尽可能的使成本有效利用,这将是我们财会工作者不断探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