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悖,大师的悖

点赞:7493 浏览:312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管理大师》

作 者:[英]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定 价:49.00元

【 智囊推荐 】

管理学有太多的大师,甚至发明了“大师中的大师”这样的头衔;但这些大师成色如何?德鲁克忽视了中小企业?彼得斯的理论最多管用5年?《管理大师》把近20年的管理大师、管理思想放在显微镜下,逐一观察和解剖;《管理大师》鉴定了大师们合理的部分,对“江湖骗子”和“忽悠”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打击”.跟随《管理大师》,站直了与克里斯坦森、格拉德威尔等对话;了解“全球化”、“长尾”、“企业社会责任”等的真知与检测话.一本书理解过去20年管理精华,把握未来10年管理趋势.

管理的悖,大师的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管理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早就有人告诉我,《管理大师》这本书其实应该与《管理百年》这本书连着看.

因为,《管理百年》这本书条理清晰地搞清楚管理百年的发展历程,帮你归纳总结出了100年来企业管理中的兴奋与惆怅,使你有机会站在100年来管理经典的高度上,重新思考你正在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对未来管理发展方向的憧憬.

而《管理大师》这本书呢,则不仅仅为管理者续上了21世纪以来最新的管理成果,同时又让大家静下心来,重新回顾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认真思考学科的未来前景.该书认真回顾了当代管理学诞生以来几乎所有的理论观点及其背景,囊括了德鲁克、彼得斯、韦尔奇、斯隆、大前研一、明兹伯格、汉迪等主流大师.通过仔细探讨这个年产值已达几百亿美元管理理论产业的运作流程和奥妙,揭示出这个产业鲜为人知的游戏规则.阅读中,读者经常有意外发现:原来那些外表光鲜的管理大师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背景;原来管理行业是如此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很多光彩夺目的理论与案例,在现实中是那么不堪一击;原来很多光环笼罩下的所谓“大师”,充其量只是个江湖郎中等

纵观百年来的管理发展,我本人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那些试图掌握管理规律的人会发现,他们面临着多么大的困难.正如一位管理学家所说的:“50岁的律师完全可以坐下来沉迷于他所拥有的基础知识,但管理者却不能享受这样的奢侈.50岁的管理者也可以回顾、沉湎于过去的知识,但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会很快发现,他将失去工作.”因为,管理需要变革和持续的发展,变动的时代需要变动的管理,而管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认知”,更在于“实践”!

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这变动之中.我们都知道,越是变革的时代、动荡的时代,不确定的东西就越多.而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幻想着从这些不确定中,把控住未来的走向.但很多人自己找不出答案的时候,他们就格外期望有人能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他们管似乎总能给他们答案的人叫“大师”.

然而,已故的彼得·德鲁克,这位被管理界誉为“大师中的大师”曾嘲讽道:“人们之所以使用‘大师’(guru)一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拼写‘神棍’(charlatan).”同样,亨利·明茨伯格的墙上有句座右铭:“猴子爬得越高,你就越能看到它的屁股.”

反思和自我批评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学科史的诞生更能极大地促进学科自律,推动学科发展.自20世纪30年代彼得·德鲁克开创管理学科以来,这门年轻的学科就像野草一样疯长:最新的管理书籍和理论层出不穷,管理大师们忙着飞临全球演讲赚得钵满盆溢,麦肯锡等管理公司的顾问们频频光顾各大公司签订昂贵的咨询合约等管理已成为一个日益膨胀的产业,很多从业者在浮躁的心态下写书、演讲、出自传、收钱等渐渐地,他们成了一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家伙,而这些人的兴趣不是在管理一线上创造价值,而是在机场、火车站的书店大屏幕上“狂说不止”.

《管理大师》的作者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在他的这本书里给了这些大师和顾问们当头一棒,让大家静下心来回顾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认真思考学科的未来前景.于是,他给该书起了个有意思的“副题”——那些让世界变得更好或更糟的管理大师与管理思想!

在作者看来,管理理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管理很重要.简单地说,它改变公司以及人们的工作方式,而在这个某些公司的规模甚至超过一些国家、绝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清醒时间是在工作而不是待在家里的世界,这种改变也就是生活的改变,并且往往是以激烈的方式.大多数学者,即使是科学家和经济学家,也必须等上数十年才能看出他们的工作是否拥有任何实际影响力,而管理大师们的理念常常能够被即时检验.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学科能宣称自己如此具有“活力”了.

然而这其中潜藏着一个问题.管理理论持续受到一个悖论的困扰:它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却远未获得尊敬.许多备受敬仰的管理理论家同样承认这一点.

原因也很简单——管理理论还存在更多的悖论.而管理理论行业的真正问题在于,人们对管理理论的严肃准则存有深刻的怀疑.它似乎严重缺少某种“根基”的东西,而总被一些浮光掠影般的“流行色”所覆盖!

在作者看来,以往曾有许多企业盲目追求企管理论的时尚,就连知名的大企业也不例外.此书首先提及的便是“企业再造工程”之疯狂流行,在尚未了解再造工程对企业的意义之下,许多业界经理人便视管理大师发表的新论为宝典,一味地遵循,不顾企业文化、不管组织结构,任意的裁减员工、扁平化组织,却忽略了这个时尚是否适合自己.只要你愿意,就闭上眼睛想想,在管理界,这样的“案例”可谓比比皆是!

然而,作者的“尖刻”并没有停下来,在本书的序言中,他写道——这些大师只是更为庞大的管理冰山上最显而易见的顶尖,这座冰山包含商学院、管理咨询机构以及大量的商业媒体.美国的大学每年颁发将近15万张商科学位证书,约占它们颁发毕业学位证书总数的1/4,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人员在开始工作时享有远比普通人更丰厚的薪水待遇.工商管理硕士狂热已经从美国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2008年4月8日,约3000位商业世界的“主宰者”涌入哈佛商学院庆祝母校建校100周年.第9任院长杰伊·莱特(Jay Light)在校庆上总结道:“当今世界对领导能力的需求之大不亚于以往,对我们所做工作的需求之大不亚于以往.” 然而这场校庆的时机并不完美:雷曼兄弟公司已经摇摇欲坠(在2008年头6个月该公司的股价下挫了73%);而当学院在那一年余下时间里继续庆祝其诞辰时,资本主义体系开始失效.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几乎拖垮了银行体系,并且令世界堕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触及根本的经济萧条.

在作者看来,安然公司破产时的总裁杰夫·斯基林,是管理理论产业两大引擎—哈佛商学院和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产物”.安然公司雇用了来自全球最大商学院——哈佛商学院的250名工商管理硕士,由此成为最新管理潮流的追捧者.麦肯锡为安然提供了为期10年的咨询怎么写作,使安然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天然气管道公司转变成商业巨无霸,涉足从水处理到互联网业务的所有层面.资深管理人员引用《追求卓越》一书来为“松—紧管理”体系辩护,这给予缺乏经验的年轻工商管理硕士们充足的自由来试验各种各样“打破陈规”的理念.管理人员也利用由三名麦肯锡顾问提出的“人才争夺战”理念来为安然公司热衷的“评级—淘汰”(ranking and yanking)体系辩护,即开除最后10名,重奖最成功的员工,奖励方式包括斯基林的私人邀请:巴塔哥尼亚高原冰川远足或墨西哥越野摩托之旅.


管理理论行业对以上做法给予了赞赏.《麦肯锡季刊》刊登了一系列文章鼓吹安然公司的“轻资产运营策略”和“打造了一群更聚焦、更专业的新石油企业家”;哈佛商学院也发布十余个吹捧安然公司的案例研究;伦敦商学院的加里·哈默在《领导企业变革》一书中,赞扬安然公司开创了一场管理革命;《财富》杂志曾连续6年将安然公司列为“美国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司”等

哈佛商学院百年华诞庆典的故事也是管理理论的故事:一个取得极端成功却被同样极端失败所拖累的故事.但《管理大师》这本书揭示的还远不止这些,在作者看来,只要深入研究管理理论的所有层面,你最终将会发现某种连续的脉络.问题是,为了提取精华你必须先挖开纷繁的杂物.而这本书正是一种去芜存菁的尝试——

本书的第一部分旨在观察这个行业如何运作.第一章仔细审视了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潮流之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生命周期及其重要性,并将其与20世纪90年代的另一个伟大潮流——企业再造进行比较.第二章将讨论制造和销售管理理论的宏大行业:商学院、咨询机构、出版机构以及自成一派的大师们.

第二部分将着眼于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些标志性人物.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之父,而且作者把他视为“是我们这个时代绝大多数重大议题的引路人”.此外,汤姆·彼得斯“是过去20年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大师”,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言论——尽管其言论是引人入胜的——更是因为他发表言论的方式.除大师以外,作者认为,近些年来,该学科已经被跳上这辆游行彩车的众多记者(诸如托马斯·弗里德曼和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以及非商学院学者(诸如理查德·佛罗里达和罗伯特·赖克)重新定义.

在该书的第三部分,作者将审视正在塑造当前管理革命的几种力量.第四部分则更深入地探究这场管理革命中已表现出的那些宏大议题.第五部分将把视线转向另一个方向——企业振荡对于全世界的工人而言意味着什么?职场将会如何改变?在有更多不确定因素的时代,个人职业生涯将被如何重塑?为何公司一边鼓吹机构扁平化,一边给予员工更高的头衔?为何公司一边散播焦虑情绪,一边督促一线员工要始终保持微笑?日益升级的“人才争夺战”,如何将“人才管理”转变为一门学科?如此多的传统地标正在消失,身处这样的世界我们要如何管理自己?等

管理的实践以及历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于管理理论的探寻以及大师们的评价也从来没有停息过.正如该书中的一段话——永远不要认为你已经找到了做事的“最佳方法”,你的竞争对手总是能够模仿你的食谱并加以改进.管理理论家就像名厨,也许在以各种方式惹恼你:狂妄自大、坑蒙拐骗并且薪酬过高.但是要想解雇他,还有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