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

点赞:21926 浏览:964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即是“以人为本”,落实到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之中,就是要以学生和学生管理人员为本.文章从人本管理的内涵入手,探索中职学校学生的行为特点及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学生管理内涵,并提出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观念、目标、手段及内容的全方位创新方法和对策.

【关 键 词 】人本管理;中职;学生管理;创新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所应遵循的指针和工作不断深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探索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模式和手段,意义重大.

一、人本管理理念内涵及中职学校学生特点研究

人本管理理念,归根结底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和思想,是人本原理在管理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以人为本”,最早源自于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他在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核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哲学口号.而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就明确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就反映了人本的思想内容.

就中职学校而已,以人为本,首先是以广大的中职学生为本,深切把握学生基本的特点及需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合理的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不仅要为学生的求学需要,同时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不仅要让他们学的好,还要让他们活的好,健康成长,使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诚实守信,友爱互助,正确的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其次,是以广大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为本,既要把学生管理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去,从各个层面给予学生管理者一定的关怀、支持,赋予其一定的职责和权利,同时又要处理好长期目标与近期和中期目标的关系,使学生管理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逐步实现管理目标,真正做到管理为学生怎么写作、管理为学生做实事.

近年来,由于受生源素质的影响,作为中职学校人本管理重点的整个学生群体越来越呈现出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的趋势,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也明显降低.呈现出“一差、一低、一多”(即行为习惯差、学习热情低、违纪现象多)等多种普遍现象.若想真正地担当起中职学校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目标,真正把学生的成长当做教育的终极目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首先必须深刻把握学生的行为特征,并根据学生行为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笔者在中职学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多年,在具体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现阶段的中职学生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行为特点:一是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目标不明确的心理特征.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95%以上的学生都是因为成绩较差无法考上重点高中而不得已做出的一种选择,在他们的心目中,来到中职学校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而已,心里充满失落与自责.在社会上对目前的中职学生有一种蔑视和瞧不起,认为中职学生素质低下,没有出息,导致了部分学生极端地自卑,自暴自弃甚至中途放弃学习;二是热衷于新鲜事物,容易随波逐流.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十四五岁这个容易叛逆的年龄,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容易受外界环境的诱惑,来自于不同地方的学生集聚在一起,有一种因“同病相怜”的感觉,他们喜欢迷恋网络、追逐明星,对学习缺乏兴趣;三是这一群体比较敏感,自我意识不够健全.现阶段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环境优越,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意志薄弱,学习惰性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正确对自己做出评价,思想观念相对弱化,做事处世急于求成,对社会回报期望值明显偏高;四是这一群体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表现.这批学生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他们思想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同时由于在中学阶段学业方面的因素导致自身自卑和压抑,在一个新的环境容易将这种压抑宣泄出来,通过自我的努力寻找机会表现自己,往往能充分展示出应试教育之外的各类素质和潜能.


二、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内涵

在深刻了解中职学校学生行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校的具体实际,笔者认为,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思想观念要以学生为本

对于学校和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应把每一个学生看成人格独立、地位平等的人,深刻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爱好习惯、个性特点、学习目标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明白并时刻想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搞不好管理.在管理中要赋予学生以关爱,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与信任学生,考虑学生的根本利益,顾及他们经济上、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承受能力.

2.方法手段要以人为本

对于中职学生的管理应该结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并且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方式方法.方式方法的选择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容易让学生理解心理接受并且自觉自愿地去遵照执行;同时选择的方式方法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努力做到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人际实际、学习实际,全面地把握好学生的真情实感,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为本

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向学生宣传正面的典型.要合理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体现高雅和健康的精神面貌,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感受校园文化的生动活泼,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最终促进整个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真正做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

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4.德育建设以学生为本

加大对广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形成为一种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广大的学生提供正能量,真正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育学生树立对党和学校感恩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增强热爱学习的源动力;帮助学生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维护学生的合理权益,针对学生提出的合理需要尽量解决和满足,通过构建良好的德育教育平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5.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本

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及个人喜好,对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也千差万别.要认可并尊重每个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展示.理解并尊重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家庭、性别、年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和受教育等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承认并尊重学生中存在的这种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基于人本管理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1.管理观念创新——牢固树立“人本管理”和“依法管理”的理念

学生是学校之本,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的一切,学生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树立人本管理(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相当重要的.一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努力学会重视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爱,努力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二是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一方面,既要努力把握学生的整体特质及心理行为特征并针对群体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同时更应该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感受,真正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每个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另一方面,无论在课堂还是平时的课余生活过程中,学生管理人员既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及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因材施教,同时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平等待人而不高高在上,解决学生问题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听从学生的合理化建议;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和谈心,充分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三是学校应努力制定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并能激发学生潜能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效果和质量进行合理的跟踪和评估,优化怎么写作及管理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和制度的制定之中,体现学生为本的原则,真正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和空间.

2.管理手段的创新——创造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

首先应建立一个集学生、学校、系部为一体的怎么写作管理网络.学校在其中提供政策的指导和管理的全盘主导,系部成为学生管理的主力,根据实际探索切合学生实际需求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学生成为管理的核心,自觉自愿接受学校及系部的管理,但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为管理而管理,而是要让学生在管理中成长和提高;学校和系部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学习培训、技能实践、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维权助困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通讯手段,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先进通讯工具的大规模使用,促成了学生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大幅度形式多样化.学生管理人员要充分借助于先进的通讯媒体,灵活机动地掌握先进的工具和手段,通过网络平台、手机平台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在一个相对不受约束的虚拟空间中聆听学生最真实的声音,努力实现对学生的无缝关怀和关注,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教会学生学会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做事相统一.

第三学校要加大投入,尽力发掘整合学校优秀的文化资源,并加以提炼和充实完善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多样的方式在学生中加以推广和普及,通过认真办好学院的广播,橱窗,刊物等教育阵地积极弘扬主流文化,向广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同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或创建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团队、协会、兴趣小组等并定期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丰富活跃学校文化,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真正能让其张扬个性,释放亮点,燃烧,从中认识自己潜在的能力价值.

3.管理目标的创新——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一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处于完全的从属和被动地位,对老师言听计从,缺失了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很难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老师填鸭式的教育和管理,不但没有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甚至还让学生有很多的反感和反抗,因而学生管理工作经常出现监管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在学生出了问题才强化管理,无法避免的形成了教师与学生的对立情绪.学生若能主动参与管理,即自我管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动摇其从属和被动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仅把自己看作是受安排、挨管理的被动求学者,达到他们“跳出自身”管自己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立业之本”,又学会了“做人之道”,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为日后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修改针对学生的总体素质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方式要不断进行改革,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不仅要关注他的学业成绩,更应该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努力做到科学公正、宽严适度,真正把一个学生的全面整体素质作为衡量的最终结果,要鼓励学生各项才能的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轻松的环境和氛围,中职学校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更应看重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4.管理内容的创新——在学生管理的全过程渗透德育教育

一是新生入学教育.对新生进行初步的专业思想、集体主义、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初步熟知学校及专业的相关情况,努力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追求,明确学院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理应遵守的行为和准则;

二是学习中的养成教育.努力挖掘文化课和专业课程内在的德育内容,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方式和手段,结合课堂知识的传授以及课外活动,反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在学校学习的两年时间内,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学与德的提升;

三是实习期的自我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能力.通过亲身体验未来将要从事的专业工作,让学生自觉进行相关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反污染、拒腐蚀的学习,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

四是毕业前的职业观教育.通过职业辅导或相关的职业规划课程,采取集中讲授与个别交流的方式,与学生深入交流实习心得,分析就业环境,指导学生勇于面对现实,直面就业竞争并能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做好由学生到职场人员的思想准备;

五是就业后的跟踪教育.通过建立起毕业生跟踪长效机制,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及专业动态,并给予学生相关专业及业务上的联系和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同时通过信息反馈获取企业及专业供需状况,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