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现状其

点赞:7456 浏览:317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通过探讨我国当前环境管理的手段,分析当前境管理存在的问题,指出对旧的环境规划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科学的环境规划体系是我国环境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健全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环境管理法制建设,建立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等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在建立新的环境规划体系过程中,应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环境规划法制建设、环境规划教育以及环境规划管理及实施等方面的研究.

关 键 词 :环境管理 管理制度 公众参与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环境问题广泛复杂,其处置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环境管理作为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可以很好的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并对已有环境问题进行处理,在环境保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完善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环境管理相关概念

环境管理主要是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环境计划的管理、环境质量的管理和环境技术的管理,涉及到多种环境要素和多个部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三、我国环境管理制度

对于环境管理,我国在近些年来也不断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了实现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目标,贯彻执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原则,,规定了各种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下述具有全局意义的基本制度.

1.环境标准制度

环境标准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因为要保护和管理环境就必须对环境质量、污染物的排放以及监测方法等作出统一的规定,环境标准就是为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制度则是关于环境标准的分类、分级、制定和实施的规定.

2.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是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方法,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数量、影响范围及其后果等,进行调查和测定的活动.主要任务: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3.环境资源规划制度

环境资源规划,是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和手段所作的总体安排.制定环境资源规划,将其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并严格执行,是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管理措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是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保护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上级政府确定环境保护目标,通过与下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签订责任书,层层分解环境保护责任,明确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将环境保护任务落到实处.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一项为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防止产生不良环境影响的预防性制度.

四、环境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环境管理已形成了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同时发挥作用,相互协调的综合管理制度,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道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环境管理也应不断适应发展中的社会环境.将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二是环境应急机制的深化与完善,三是确保环境信息公开化,四是加强环境科技能力建设.

五、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环境管理现状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环境管理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虽然我国的环境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变得更为复杂、严峻.在处理这些更复杂的环境问题,现阶段的环境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够健全、完善

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地域空间整体性,不受行政区界线的限制,如流域水污染、沙尘暴等均为跨行政区域的,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管理还停留在地方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的阶段.因此,建立区域性和流域性环境管理机构已经刻不容缓.

2.环境管理成本高、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实行的是政府直控型政策,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环境管理政策实施成本高,而环保部门无力来承担.以有限的政府力量监督数量庞大的污染行为,必然力不从心.

3.环境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包括自然资源归属、环境污染预防、环境资源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及跨区域环境纠纷管辖及解决等内容,现行环境法律体系只粗略规定了地方政府对当地环境负责,而具体到如何负责、负责到何种程度、失职后承担何种责任则没有明文规定.这种情况极易造成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缺位与机会主义行为.

六、对于我国环境管理的建议

1.健全环境管理机构

设置高规格、高权威的环境管理机构并配置高规格、高权威的专门性协调和咨询机构,明确协调的范围、具体内容和工作程序等.设置独立的政府环保部门, 健全环保部门的内设机构,要与环保部的设置对口,以确保政令畅通,提高工作效率.

2.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以法律形式确认各级各类环境管理机构的管辖分工、职权范围和活动规范,明确区域环境保护督察机构的执法权,以使其工作能合法有效地开展.针对目前环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要加强执法监督和监察工作,可实行环境稽查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对原有的环境管理制度之间,需加以改革和完善.

3.建立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

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应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把政府直控型环境政策转变为社会参与型环境政策.需要大量政府力量以外的社会实体从事环境监督和制约工作,这些实体可以是盈利性企业、非盈利组织和公民个人.

七、结语

环境管理的观念与模式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创新,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但是多年来形成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管理方式,仍然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方式,其种种弊端仍然不可避免,这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工作面对巨大压力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尽快地转变传统的环境管理思想和模式,找出适应我国的有效的环境保护与管理模式,是一项迫切而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