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

点赞:15258 浏览:691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年来我国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入,人与人之间的地域区别和身份区别逐渐得到消除,人才属于单位的这种观念也逐渐淡化.现在真正有权利对人力资源进行支配的是人力资源主体,他们极力想掌控自身的命运,所以与以往相比人才将会出现频繁的流动.但是目前实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才非常依赖单位,只要单位不把档案放出,他们就难以流动,这样就限制了人才流动的频率.很明显,如果能改善当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其进行社会化管理,就会对人才流动起到推动作用.最主要的方法是把目前基层单位实行的人事管理格局废除掉,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让当地人才怎么写作机构来负责,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就切断了用人单位不放档的可能,有利于促进人才流动.

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事档案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人档分离的成因剖析

1.档案作用的逐渐弱化

人档分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现在档案的很多作用正趋向弱化.以前,一些行政或管理职能都依附于档案中,比如结婚、升迁、考学等都跟档案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事制度也随之改革,这些非档案的作用已慢慢趋向弱化,以前跟档案有很大关系的东西现在已经不太依附在档案里.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外资和私营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只需把自己的个人资料交给他们就行了,比如、资格证、获奖证等各种证的复印件.但是应聘人员必须把自身的档案交由人才市场管理,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更强化了“人档分离”这一行为.

2.人事档案自身的“缺陷”是主要原因

缺乏有效的信息,没办法使招聘企业的需求得到满足.人事档案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和全面性.但是目前的档案资料内容十分空洞,一般都是对个人经历的记录,包括入团入党、家庭状况和奖罚情况等等,而对于招聘人员的一些特长、心理状况、性格等实际情况却很少描述.人事档案每份都应该独具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现在的人事档案就存在这种格调相同,每个人的长短处一致的情况,缺乏特色,也没有对具体事例的详细分析,就是单纯的评价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人事档案里很难看出一个人真正的特点与特长.提供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使得人事档案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第一,因为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在填写档案时,有的人动机不纯,没有认真的填写自己的真实资料,真检测参半甚至完全弄虚作检测;有的带着个人感情给他人写评价;也有的为了对某人进行报复,故意歪曲事实等等.第二,管理档案的人员素质有高有低,不能很好的甄别入档资料,更有甚者索性丢在一边看都不看,因此让那些检测、检测文凭成了漏网之鱼,顺顺利利的进入了个人档案.此外,因为技术和设施的限制,有时候档案会在加工存储过程中丢失或缺损,也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人档分离是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国的经济成分也趋向多元化,所以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也要随之完善并形成完善的体系.如今对“人档分离”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人才本身以及国家的共同需要,对“人档分离”进行管理,让人事档案成为人才捍卫自身权利的工具,这样国家也可以据其对人才进行宏观调控,而且用人单位也不能再对人才流动进行限制了.以人事写作技巧的合法方式来管理人事档案,不仅可以让员工免除后顾之忧,保证其根本利益,而且也减轻了用人单位的负担.也就是说,在国家发展的新形势下把“人档分离”纳入法制轨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程度,即“人档分离”是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当前“人档分离”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事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

目前不仅地区的人才怎么写作中心能够寄存档案,劳动部门的职介中心,企事业人才怎么写作中心等也可以承担存放档案的责任.由于管理权责不明确,经常会出现很多漏洞和问题.很多人在急需自己的档案时,去很多人才机构找档案也找不到,给个人带来很多麻烦.这是由于这些人才怎么写作中心办事不认真,程序不严谨造成的,他们只跟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但跟个人并没有正规的协议.检测如用人单位换了存档机构,并没有通知个人,也有人事变迁交接不清的情况,都会使人事档案遗失.有些人怕出现这种情况干脆不把档案交给存档机构,这种行为完全有悖于档案管理制度.

2.有损个人利益

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把自己的人事档案交由各级政府的人才流动怎么写作机构管理的话,他们的权益以及应得的一些社会政治地位和待遇都会得到保护,比如保留自己原来的身份,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档案工资的提升,此外还有对员工进行转正定级、对职业资格进行评定、出国政审、处理党团关系、社会保险、对个人进行年审、开与档案有关的证明等.检测如流动人员不遵守规定把人事档案放错了机构,人事部门就不会承认流动人员的原有身份,这样一来肯定对他自身的利益有很大影响,上述待遇也就会没有保障.

3.不利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考察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讲,人事档案是他们对人才进行考察和任用的基本依据.因为缺乏真实全面的人事档案,单凭个人对自己的描述单位很难准确掌握人才以前的成长以及专业技能,因此也就很难准确的评价人才,给用人单位引进人才带来风险.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引发纠纷.

三、加强“人档分离”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人档分离”使得人跟自己档案的距离变远了,然而却把两者的关系拉近了.对“人档分离”进行社会化管理使人事档案的怎么写作功能更加明显,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这种模式要求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一定得从下面这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加强档案信息真实有用性

过去的人事档案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直到现在还有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味道.“政审”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个人出身、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对个人思想的鉴定以及个人平常的政治表现和组织上给的评论等方面都很重要.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上述这些内容跟人员自己的才能关系不大,一些是个人隐私,还有的就是不固定的东西,而且通常还会带有一些偏见性的东西,不能把它当做考察人才的唯一凭据,所以上述那些东西早就可以不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作用了.但是那些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有关的资料,比如个人的受教育状况、各种资格证书、职称评定和个人以前承担职务的情况、获奖级别的记录、个人是否有良好的信用等都应该保证其真实性.

2.加强人事档案的开放式管理

由于一些管理和政治历史的影响,使得人事档案具有机要性质.人跟自己的档案虽然一辈子都密切相关,但又不能直接见面,肯定会产生很多缺点.事实上,只要人事档案不再有上文中提到的一些政治性的内容,也就没有必要再保密了.现在我国公民的人事档案关系到人才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人力资源信息储备,因此它属于一种公共信息.档案的信息来源比较开放,是很多权威部门提供的,比较权威,也很科学.在获取档案信息时也要秉承开放性的模式,个人拥有查看自己档案记录的权利,并可以索要有关的证明,如果发现错误记录也可以要求对其进行改正;企事业单位如果想要查阅个人的档案信息要经过必要的手续.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社会各方面更好的对其进行利用,但是也要有利于人事档案的管理.

3.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把人事档案交给公共管理机构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一定得运用数字信息化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既拉近了的人与档案的关系,又实现了人档分离,不仅能很好的发挥人事档案对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又不至于像以前一样束缚人才流动.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下,为了防止公民档案信息被非法利用,公民可以跟管理人事档案的机构签协议,对个人档案进行约定怎么写作,比如对人事档案进行保密怎么写作以及限制利用和授权使用怎么写作等.现在的信息技术十分发达,对人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已经不算什么难事,但是还要有创新精神,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笔者认为,对人事档案实行社会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改革是适应时代潮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