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自我好养生

点赞:16997 浏览:788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人作为高级动物、万物主灵,是世界上最有理智的生物.但相对而言,人比其他动物更容易患病,人患病的外部原因固然很多,但多数情况还是内因作用.


一、认识生命,管理自我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史上,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人体生命所形成的防御疾病的系统是完备的,功能是不可思议的.疾病之所以发生与发展,是生命自身破坏了疾病防御系统的完备性的结果.

生活中常有人说:“我着凉了,我淋雨了,才感冒的.”但是,同样着凉、淋雨的人很多,但患感冒的人却只有几个.再如,同一环境、同一地区生活的人,体质差异很大,生命的寿数也截然不同,有的中青年早亡,有的百岁还健在,就是同一家庭中的成员体质状况也大有差别.

种种迹象说明,诸多的外在因素只是发生疾病的条件,而不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人们在生活中不注重养生,负荷过重,耗损过多,导致自身的抵抗力下降、内分泌紊乱、正气不足,这才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对此,中医的认识是深刻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就指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我国著名养生学家、香港中西医研究院院长朱鹤亭现已是97岁高龄,他在当今生命自我管理科学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人类健康养生的真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朱鹤亭教授在他的“管理自我与健康养生教育”的理论中引经据典,列举了古今中外人类健康的史料.他认为,人活百岁应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能否用健康科学的知识进行自我管理,把生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朱老还认为,只有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才算是真正完美的健康人.

真正的健康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身体好,没疾病,即生理健康;二是心理平衡,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即心理健康;三是适应能力强,能与家庭、社会、人群和谐相处.这三点合起来,实现生命的自我管理,才是最重要的、高层次的健康.他说,许多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造成的现代疾病,单靠药物是不能控制的,只有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上加以改变,建立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生命才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说,疾病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旦战胜了自己,加强自我养生实践,那么,疾病就会远离你而去,生命便可充分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二、远离病相,把握自我

人过中年,机体由盛转衰,与疾病打交道的机会便逐渐多起来;人到老年,发病的机会就更多.因此,生活中常见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无时不在“关心”着自己的身体,时刻在想着疾病与自身的联系,身体只要有所不适,便到医院去检查,检查不出什么结果还不放心,总怀疑自己有病,对疾病常有一种恐惧感.

防病于未然、保护身体本无可非议,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活着就得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倘若一见高蛋白饮食就想到胆固醇,一有咳嗽就想到肺结核,偶有头晕就想到高血压,胃口稍有不适便想到肝炎,一说癌便浑身发软,一有病便想到死,甚至把别人的病症联系到自己身上,如此求健康必然损健康.这样经常疑病、想病、怕病,终日笼罩在“病”的气氛中,忧虑担心,恐惧不安,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病,在医学上称为“期待性焦虑”或“神经焦虑症”,这种病便是由心理上自造病相所引起的.心理学家认为,心理会影响生理,许多疾病与人的负性心理有关.如果长时间地自造病相,一旦形成潜意识后,长期会影响自身脏器,最终可累积转化为生理上的疾病.俗话说“疑神生暗鬼”,大概就是指此而言.

因此,奉劝人们不要自造病相.要知道,健康的心理、乐观的精神是生命的第一需要,在精神上不要自我折磨.对于病要有正确的认识,没病时不想病、疑病,有病时不怕病.要相信医药科学,更要相信自身的抗病能力,要解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因为有些病确实是能自我康复的.

对于一些神经敏感的人来说,我劝他们不妨学一学憨人面世.人常说:“憨人有憨福.”你看,那些憨人,整日憨憨乎乎,乐乐哈哈,从不怕这怕那,但也怪,他们很少生病,就是得病也好得快.胆小怕病的人,大可从中悟出些道理,认识生命,把握自我.

三、与病为友,战胜自我

患病并不可怕,关键是以什么态度对待它.悲观者,以病为忧;乐观者,以病为友.病既然来了,赶也赶不走,驱也驱不散,怎么办不如干脆把它当朋友看.对久病之人来说,这似乎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境.

很少生病的人,偶尔患病便吓得魂飞魄散;久病的人对此见多识广,就像见到朋友一样熟悉,没有一点精神负担.他们明白,病原本是人生极平常的事,不必大惊小怪,该吃药时吃药,该打针时打针,一切以平常心待之,从不讳疾忌医.

常言道,久病成郎中.这并不是说病人都会给别人看病,而是说久病的人能够更多地体会思考生命本身的问题,会更加注意平时生活中对于自身的养护及懂得一些防治疾病的保健常识,能总结出一些对于疾病预防和医治的经验.与病为友的人虽身患疾病,仍能乐观畅达地生活,能奇迹般地活过来,其中不少人甚至能创造出“医学奇迹”.

从某种意义上说,疾病是训练人的意志力的好学校.与病为友便是训练意志力的办法,奥妙在于能从疾病中感悟人生,战胜自我.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一定要留个病恙在身,而是说生命的贵贱、世态的炎凉都将在疾病中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因此说,与病为友不仅是在战胜自我中多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朋友,而且是多了一种生命的体验和一种独特的养生内容.

管理自我好养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疾病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另外,在一般情况下,要相信现代科学,相信医生.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对于仪器的检查、医生的诊断,不可不听,也不可全信,只可作为参考.因为人的血肉之躯是活的,细胞分分秒秒在分裂,新陈代谢时时刻刻在进行,此一时,彼一时.就如同天气预报一样,虽说是经过现代化仪器的测定,但因天气时时刻刻在运行变化,此一时凭仪器测定对于彼一时的结论,只能是个“预报”,只能说是此一时的现状而并不是彼一时的全部,不准确的时候也很多.

再说,时至今日宇宙是个谜,人体也是个谜,不开的事仍然很多很多.对此,笔者在医疗实践中是深有感触的.如村里有一位60多岁的老者,因患脑血栓引起吞咽神经麻痹,无吞咽反射,不能进食,在住医院治疗期间又突发脑出血而昏迷不醒.医生们会诊后,便告知患者家属,病者好转无望,住院也只能维持几天.家属便把病人运回家中,每天只滴注两瓶糖盐水(不加任何药物),但7天之后病人突然清醒过来,并逐渐恢复了吞咽反射,又生活自理地生活了5年,后来死于肺炎.

看来,对于生活,应选择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管理自我,只有这样生命才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疾病,应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不要惧怕,相信自身的抗病能力;对于养生,应在采取科学养生措施的同时,认识生命,战胜自我,相信自身的奇迹,也是一种良好的养生心态.

(作者声明:版权授予刊载者,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