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柔性管理

点赞:18148 浏览:816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柔性管理模式注重人文关怀与情感关怀,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本文通过阐释柔性管理的深刻内涵,从外在要求和内在需求两方面论述了柔性管理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性,并提出实施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拓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管理 柔性管理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65-0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长久以来,在管理的实践中,仍然以刚性管理为中心,应用强制的管理手段,运用学校校规校纪和其他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管理学生.在关注人文关怀的当今,“以人为本”理念已成为高校管理的目标,因此,一味地刚性管理也受到极大的挑战.为了增强学生管理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以“人性化管理”为核心的柔性管理逐渐被应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上来.

一、柔性管理的理论概述

1.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新型管理模式,倡导“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为基本出发点实施管理行为.其基本内涵为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形式.柔性管理把人定位为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同时人也是管理行为的实施者与承受者,以人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作为研究基础,强调通过倾听、信任、鼓励、渗透等非强制的人性化管理手段,把管理内容内化为被管理者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动,从而形成人格化管理模式.从高校学生管理的角度讲,柔性管理的实施者为以辅导员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受者为大学生,辅导员通过研究大学生的内在心理特点和外在行为特征,采用引导、暗示、熏陶、示范、激励等人性化管理方式,对大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从其内心深处激发内在潜力、创造精神和主动意识,内化外在的规定,从而实现管理目标.

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柔性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柔性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柔性管理的显著特征

第一,内在人本性.现代管理中的人本思想认为,在管理活动中要一切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以人的权利为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调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普遍发展.高校柔性管理注重管理过程的化,突破传统以管理者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模式,改变管理者居高临下、独断专行的管理思想,摒弃“一言堂”式的管理方法,真正做到在管理过程中师生平等对话,建构一种良好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意识,从而提高管理成效.

第二,方式情感性.人的心理需要往往决定人的行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据主体地位,柔性管理正是通过凝聚情感的精神力量,从情感关爱的心态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投入、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使其将组织行为内化为潜在的行为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积极性,自觉接受规章制度的管理,以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第三,影响持久性.柔性管理主要是通过引导、暗示、熏陶、示范、激励等人性化管理方式,将管理思想、管理制度与规范等外在的组织形式内化为主动自觉的行为意识与动力,其管理效果的发挥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在周期上更长,然而这种内在驱动力一旦形成,影响具有强效性与持久性.

第四,管理权变性.处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年大学生因为心理品质、社会经验、成长环境、性格特征不同,所以呈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管理活动既要考虑学生思想、心理动态变化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不同学生性格特点、文化素质、道德水准的差异,切忌千篇一律,使管理活动趋于程序化和公式化.这就要求管理者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柔性管理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环境、行为等变化因子,及时调整管理内容,使管理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柔性管理能使学生管理工作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并随社会变化和学生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主动寻找改善点,突破薄弱环节,具有一定的管理弹性.

二、高校学生工作应用柔性管理的必然性

1.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发展的外在要求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看成是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认为人是世界的主体,世间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的利益,人类的一切管理活动,无论是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为了人与人类的利益,都应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以学生为本”成为学校管理的价值目标,“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一般来说,思想教育是以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这就决定它不仅是道理的说教过程,更多的是文化传承、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对学生的管理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鼓励学生张扬个性,从理论依据的角度来说,柔性管理的理念正与这种新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相契合.

2.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来,各种思潮一起向大学生涌来,大学生受到各方影响,不再是过去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平面化影响模式,而是转化为网络、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点多面的立体化影响模式.信息的多方面获取使当代大学生拥有更宽的眼界,更独特的个性,不同的知识层次,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主体意识逐步增强,进一步强化个体的权益意识.显而易见,以前单纯强调学校为上,不关注学生权益,只把学生归为受管理者,不划为怎么写作对象,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的轻怎么写作重管理的传统刚性管理,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了其个性发展,也阻碍了新型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形成.柔性管理要求将被管理者作为活动主体,在高校管理中,要求学生工作管理者注重学生的主体与参与性,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参与创造、参与共建,激发其内在驱动力,满足全方位的需求而达到全面发展.显然,将柔性管理引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新变化的内在要求.

三、高校学生工作中柔性管理的实施手段

1.坚持肯定重于否定,运用精神鼓励方法

“得到肯定的评价是人最本质的需求之一”,当代大学生群体有着敏感的性格特点与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期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行为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赏.因此,在高校学生工作者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多重而矛盾的心理诉求,为使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发展,采用激励的方法,从外部对学生进行适当激发,使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体自觉行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坚持个体重于群体,注重多元差异管理

当今大学生致力于寻求个性张扬,针对特定的群体,管理过程中应更注重多元化、差异化的因材施教管理方法的应用.柔性管理对象选作个体或群体,在效用上存在差别.管理对象选为群体,运作的过程是靠舆论产生轰动效应;管理对象选为个体,则需要根据个体特征采取相应方法,其效用更具体深刻.再者,多元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更有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高校管理需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摒弃“一刀切”的刚性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管理的实效性,促进柔性管理高效用的实现.

3.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善于采用说教法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而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具有自成体系的评判能力,对说教式的管理方式认可度低,柔性管理提出身教重于言教,倡导运用榜样示范法达到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学生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树立起令学生信服的高大形象,充分发挥积极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