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在社区糖尿病中的作用

点赞:17307 浏览:732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与全程管理结合对社区糖尿病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甘棠卫生院辖区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实施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的管理模式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与干预1年后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干预后,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与社区医师全程管理结合的干预方式有助于提高社区糖尿病管理质量,最终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在社区糖尿病中的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 】 糖尿病; 社区管理; 自我管理模式; 全程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003-03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由于糖尿病病程长、易反复、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并且其防治又与患者自身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健康行为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3].为有效的防治糖尿病,积极寻求低成本高效益的防治手段,我国于1997年开始探索糖尿病防治策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目前的专科医疗体系下,单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不能满足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近年来,糖尿病的防治重点已从专科医院转向社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持续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有利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康复[4-6],但社区中尚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心理行为治疗,即患者本身可以在促进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实质是对患者的健康教育[7].笔者所在卫生院通过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的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评估、随访管理,评估干预后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各项观察指标,探索社区糖尿病防治新模式及其效果,以实现控制糖尿病的目标,现将开展1年来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患者来源于笔者所在卫生院辖区的6个社区卫生怎么写作中心.通过入户调查,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入档标准:已诊断为糖尿病的社区居民,自愿参加管理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按统一的标准入组.排除标准:流动性大、不能定期随访的患者;存在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利用健康档案编号随机抽取20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与全程管理结合的管理模式.本研究从2011年1月开始实施,于2012年1月结束.在1年的干预过程中,因搬迁中途退出2例,完成全程干预者200例.其中男75例(37.5%),女125例(62.5%);年龄≥60岁者168例,年龄40~59岁者29例,年龄≤40岁者3例;病程在10年以上者102例,1~10年者98例;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149例,初中及小学者5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对参与本研究的社区医生和护士进行专业培训,规范调查方法.于干预前、后召开患者会议,村委会负责组织协调,医生护士到场,说明本次调查目的、意义,以一对一的形式逐条解释填写调查表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对符合要求的未能到会者,组织调查员入户调查.

1.2.2 观察指标 对全部入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测量干预前后血压、体重等,计算体质指数(BMI,kg/m2).详细记录患者饮食结构、运动频率、用药情况;检测血糖、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在患者个人健康档案中备案.

1.2.3 干预方法 本着自愿的原则,由患者和社区卫生怎么写作中心签订管理合同.对签订合同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据每一位研究对象的预防知识、行为问卷的调查结果及相关的高危因素情况,分别制定计划,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每月采取定期的知识宣教,提供自我管理手册和健康处方等宣传资料,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行为指导及激励措施,指导患者填写自我管理手册.(1)知识宣教,采取系统讲解与个体化咨询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形式多样化,可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游戏、知识竞赛、发放健康资料(如挂图、糖尿病知识小册子)等教育方法,宣传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2)个体化行为指导,安排每月1次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详细评估患者过去1个月的生活方式、身体指标等情况,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以及血糖控制等,从而使患者形成科学的饮食结构、规律运动、良好健康的心态;(3)示范表演,如血糖仪的使用步骤及方法等;(4)制定短期目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短期目标,对达到目标的患者给予一定奖励,如颁发奖状、发放礼品等.干预1年后收集数据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研究.

1.3 统计学处理

由专人录入数据,经过逻辑检错后,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经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经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 h血糖等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我国医护人员开始重视糖尿病的社区管理,但多数研究重点围绕门诊- 住院-出院后全程的全程管理模式[2],却忽略了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家,控制血糖时缺乏专业的指导这一突出问题. 全程管理模式可分为入院前、入院和出院后3个医疗怎么写作阶段,旨在改善卫生机构分散状态,在达到较好成本效率的前提下,以动态、持续的方式向慢性患者群提供各种医疗卫生怎么写作,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过程[8].全程管理模式通过对糖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遵守自我管理计划,努力克服自身惰性,灌输成本效率理念.同时充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如健康教育者、社区医师及社区护士等力量,详细评估病情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危险.全程管理的实质虽是为了实现患者更好的自我管理,但更多的是强调医护人员的努力,而忽略了患者本身的积极主动性.

自我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过程更侧重于患者的主动参与,使患者在理解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及一些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9].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目标及行动计划,并及时反馈完成情况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参与者共同受益[10].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患者停止自我管理后一段时间进行随访时,发现患者的一些生化指标出现反弹,表明自我管理的效果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11].

在本研究中,将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模式引入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1)针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活动,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如饮食管理、合理用药、规律锻炼、自我监测血糖、足部自我护理、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配合医生进行随访等;(3)糖尿病患者对自我管理的认识和态度.通过1年的实施与干预;笔者发现在血糖水平得到控制的同时,可以降低血压、血脂、等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大大降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现阶段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水平低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低、生存质量低.自我管理模式是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发挥患者最大的自我管理潜能,即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6],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治疗,增加保健意识,控制血糖,调整生活方式,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卫生力量薄弱,在今后的社区糖尿病防制工作中,应结合全程管理模式,加大患者自身的参与力度,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健康教育,提高人口整体健康水平.因此结合全程管理模式和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特点,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