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学科管理的若干问题

点赞:8415 浏览:3350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学科管理是高校学科建设顺利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根本保障.学科管理的成败关系着高校的学术潜力、价值和发展前景.目前高校学科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深深地影响着学科的发展成效.影响学科管理的因素包括学科定位不科学、学术自由程度低、对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借鉴不足,以及管理的制度化水平较低等.通过对问题的浅析,寻求提高学科管理水平的措施和思路,为学科管理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学科管理;制度化;学科定位;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并推动着我国高校学术成就及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领域如航天技术甚至已经处于国际先进行列,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储备和人才短缺问题.高校的学科管理,就是以高等院校的学科发展和建设为对象,面对教师和学生、面向社会,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管理手段来促进学科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提供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术的过程.学科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对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在肯定我国高校的学科管理成绩巨大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学科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只有正视我们管理中的不足,奋起直追,才能使我们的学科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目前国内在学科管理方面还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一、学科定位不科学,目标不明确,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

学科是高校的生命,是高校良性发展、培养人才和怎么写作社会的载体,高校建设学科的目的应着眼于发挥特色,集中优势资源,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专家、人才以及技术支持.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专业,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色.性质和定位不同的高校,学科建设和管理的对象和内容自然也就不同.但现实生活中,我国高校追求规模化、综合化发展,导致各高校的学科设置存在着专业趋同、重复率高等小而全、大而全的问题.有些高校的学科管理部门一门心思跑关系跑资金,千方百计以跻身国家重点学科的行列为荣.对一个高校来说,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我们不能以建设而建设,学科建设是手段,是高校提高学术水平,更好地怎么写作国家和社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力手段.但在我国高校中间开展的“985”重点建设和“211工程”,由高等教育指导和管理部门统一设置重点建设的学科范围、数量,且内容过细,涵盖许多硬性指标.同时国家于2002 年成立的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专门负责来对学科的设置进行审核和控制,政府主导和决定着高校学科建设的命运和前途.这样就必然导致高校在学科建设期间不考虑学科长远发展需要,一味迎合上级部门,一切以完成硬性指标为目的.但是一个学科的建成,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常态化的管理过程.没有科学的管理,一段时间后,建成的学科也会像房地产开发商手中的“烂尾楼”一样,被置于不良资产的境地.

二、管理手段陈旧,缺乏管理与怎么写作意识

新中国的高校管理主要沿袭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比如规定高校为事业编制,高校校长大多数由组织部门任命,配属一定的行政级别,以及在学科管理上实行管理模式:以政府为主、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为辅、加上高校自己的管理团队的集权、行政主导、责权相对明确的学科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属于典型的官僚管理体制,用行政管理代替学术及学科管理,高校的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不到相应的制度保障.与此相对应,这种管理体制缺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管理、监督和决策空间.教师缺乏学术自主权,学生被动地接受学校学科管理部门为学生安排的一切.在学科管理上不能突出学术性和研究性管理思想,使学科管理走入到误区.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曾经指出:“管理一所大学的教师队伍与管理一个商业组织截然不同.教师的意见以及对大学办学目标的共同热情是办好大学的唯一有效的保证”,如果作为学校发展主体的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将会极大影响学科的良性发展.行政化、集权化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术自由和自主权,导致学科建设和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上升.

三、缺乏借鉴国外高校学科管理先进经验的积极性

我国高校在学科管理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首先要从国内同行即兄弟院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中借鉴学习.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发达国家高校在学科管理中的优势和长处.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其建校的历史比较悠久,在数百年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以及学术传承等学科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际范围内赢得了很高的赞誉和影响.因此客观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学科管理经验,就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现实情况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时往往顾虑重重,因为如果说是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毫无疑问我们没有丝毫的负担,但是一说到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信心就不是那么十足了,内心总怕落个照搬西方模式的罪名.虽然最近几年国内高校同国外高校的交流在逐渐增多,但是大多数以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访问为主,缺乏实际深入地去研究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的过程,导致我们只能是很肤浅、很表面地了解国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不足以形成系统总结加以借鉴,致使我们丧失了学科管理的国际眼光,导致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成效低下.

四、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化程度较弱

学科管理不是权宜之计,只要高校存在,学科存在,学科管理就必不可少,因此需要保持学科管理的长期稳定性.这就需要使学科管理制度化,用制度化的管理体制来保障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们国家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同志在总结我们国家“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时,认识到要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对制度的认识,即:“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同时指出“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在他看来,人是制度的实施者,制度对人的行为有引导和规制作用,制度是决定事业成败的根本.有关制度建设的观点对学科建设和管理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施学科管理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结局是否和我们的初衷一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制度的本意应该是体制、系统,是由许多制度要素组成的,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规律有机连接、自动运行的有机体系.这种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外力的干扰和影响,按着预定的轨道有序运行.我们在学科建设和管理中制订的许多规章制度,充其量只能视为制度的要素.在学科管理中我们并不缺少制度的要素或具体操作层面的规章和章程.但是对学科管理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探索制度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寻求要素之间有机连接的规律.否则规定之间彼此独立甚至相互矛盾,必然影响到学科管理的实现.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科管理仍沿用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这种传统的集权式的学科制度,突出强调行政管理的重要性,缺少对学术自由的尊重以及对学科管理的重视,缺少发挥教师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制度保障,严重束缚了大学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科建设目标制定不科学,论证不充分,导致个别学科规划制定不合理,学科建设和管理过程演变为高校拼凑各种材料应付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评估,以图实现对有限教育资金和资源瓜分的目的,使高校正常的学科建设和管理活动受到影响.这种不健全、不完善、甚至僵化的学科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学科建设和管理的顺利发展,打击着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降低这些因素对学科管理的影响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逐步改进和完善:

一、对高校的角色和学科有清晰的认识和科学定位

如果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不出自己的特色,千人一面,最终会影响高校的生存.因此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体现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只有这样,高校及对应学科才能获得长期良性发展的动力.在当前的环境下,高校都在进行重点学科建设,目的是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获得重点支持,为学科建设和高校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和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国家的本意应该不会是让所有高校都能通过同样学科的验收吧,否则重点一词就会失去本来的意义.我们在制定学科建设管理目标时,要坚持学科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良性互动,实现跨学科的共同发展,同时结合高校的条件和优势,以及地区和社会的需求,把学科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和进步统一起来,以促进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国内不同性质的高校由于怎么写作的对象不同,所以其学科发展和管理的侧重点也就要有不同.对重点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等综合性大学,要以培养研究性人才、进行基础研究以及科技创新为重点,通过强化学科管理,把高校建成大学的“排头兵”;对于应用型大学,学科管理要坚持面向社会和市场,以向社会提供合格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和实用技术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同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坚持开放性和自主性,办出具有地方和产业特色的高校.学科管理只有在科学定位的正确前提下,各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做到优势互补、共享,才能实现高校学科建设的顺利发展.

二、实行管理

高校学科管理者应该明白,学科管理不应当仅仅采用支配式、控制式的行政权力,而应当更多地尊重学术发展规律,引导学术性权力参与到学科管理中来.通过使用参与的方式,使教职员工、教授学者 “充分了解学校的科学研究方向,充分理解学校的科研发展目标,并将学校的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将学校的科研发展目标同个人的发展目标一致起来,从而取得管理的最佳效果,实现管理的最终目的”.在学科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行管理,吸收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学科管理,这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新世纪学科管理理念实现重大变革的迫切要求.高校的学科管理,涉及校级管理部门、二级院系、科研队伍、保障部门以及在校学生,管理任务繁重复杂.只要大家在充分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自觉主动为学科管理出谋划策,积极参与,把管理当做自己的分内事,为学校和学科发展自觉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科的建设和管理就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坚持改革开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学科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总结自己的经验,同时学科管理又是世界范围内所有高校都普遍面对的问题,作为一门科学,相互之间可以彼此借鉴.国外高校的发展史远比中国的要久远和丰富得多,而且他们在学科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对此进行借鉴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学习学科管理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少走弯路.最新的世界大学排名显示,我们国内的跻身世界前列的高校凤毛麟角,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学科管理的相对滞后.这就提示我们要倍加努力,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缩小与世界知名高校学科管理的差距.以美国的高校学科管理为例,他们在高校的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分权原则,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和控制高校的具体事务,而是把主办责任交给各州政府来组织实施.联邦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体系来影响和调节高等教育的发展.另外董事会管理体制也是西方高校学科管理的重要特色,通过董事会的管理,实现高等院校的管办分离,赋予高校很大程度的大学自治权.高校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以及终身教职制被称为西方高校的三大优良传统,使高校的学科管理和学术自由有了制度保障.这些好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捷径.通过多种渠道安排管理人员走出去,邀请国外专家学者进来讲学、交流,实施联合办学等,进一步深化我们的学习能力,在互惠互利中快速提高我们的学科管理水平.


四、构建制度化的学科管理体系

制度化的学科建设和管理有利于避免行政等外在力量的干预,发挥制度在学科管理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用,实现学科管理的常态化、科学化和化发展.

学科建设和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因此需要制度化的体制机制做保障,促进学科管理的常态化、长期化进行.学科管理作为体制机制,本身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不同的要素.如果这些部门和要素之间缺少配合和协调,缺少有机连接,仅靠这些管理要素本身发挥功能还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只有在科学指导下,各管理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式结合成有机整体,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推动学科管理的进步和发展.学科管理制度建设应该主要把精力集中在诸如“运行机制(包括目标导向和自我调节机制、信息反馈和考核评价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制约机制(内部制约和外部制约)”等方面,形成管理体系完备、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制度体系,去除管理中的随意性和人治现象,实现学科管理的根本转变.

影响高校学科管理的若干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科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总之,有了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科学定位,有了管理团队的参与,再加上遵循学科管理的科学规律,构建制度化的学科管理体制,高校的学科管理就会再上新的台阶,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