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入学考试缺考考生群体特征

点赞:8898 浏览:346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缺考现象是各级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缺考率是衡量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指标,过高的缺考率不利于人才选拔、考务管理和考试安全.因此,以某医学院为例,通过将缺考考生与实考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年龄偏高、毕业年限较长、已婚、地处距离较远且经济较发达地区、报考临床类专业为缺考考生的群体特征,并据此相应提出建议.

硕士生入学考试缺考群体特征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考试,是对应试者特定方面知识、能力的一种结构化评价手段.在各级中,考生报名后未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可称之为缺考.缺考现象是各级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缺考人数占报考考生总人数的百分比称为缺考率.缺考率是衡量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指标,缺考率的高低关系到考试评价标准的高低和人才选拔的优劣,过高的缺考率不利于对杰出优秀人才的考察和选拔;同时,过高的缺考率也意味着考试组织和管理成本的巨大浪费以及增加危及考试安全的隐患.

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考生缺考现象也并不鲜见,并且由来已久.从考生的角度来说,报名后是否参加考试是其具有的基本选择权,每一个考生个体的情况各不相同,考生完全可以在衡量自身的条件状况、考试本身因素、报考相关因素等多种因素基础上选择参加或者不参加考试.对于每一个缺考考生个体来说,报名后未参加考试的动机可能也并非完全相同,如准备不足、选择就业、时间冲突、丧失信心、突发意外等.产生这些动机的深层次的原因可能与缺考考生的某些特征有关,换句话说,具有这些在缺考考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程度普遍性的特征的群体可能具有更高的缺考率.从考试实施者的角度来说,过高的缺考率意味着存在过多的“无效报名”考生,而为此在考场安排、人员配置、试题印制、试题收送等环节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均被无端浪费,如果能有效减少“无效报名”考生人数,则不仅可以降低考试成本,更有利于降低安全保密工作的风险,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实施.从招生单位的角度来说,所有报名考生均参加考试,则意味着最大范围的选拔挑选余地,更高的缺考率会导致招生单位更小的选拔范围,总体上不利于对优秀考生的选拔,因此,在广泛吸引生源报考的基础上降低缺考率,则进一步有利于选拔更加高质量的优秀生源.此外,具有不同特征因素的考生的缺考率可能并不相同,在制定政策时,招生单位可以参考这些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招生政策.

二、研究方法

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文以某医学院为例,选取报考某医学院2010~2012年硕士研究生且参加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生(不含推荐免试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资料来源于某医学院历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库,通过将缺考考生与实考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缺考考生的群体特征因素,并据此相应地提出建议.

三、研究结果

报考某医学院2010~2012年硕士研究生且参加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生人数逐年增加,而缺考人数却基本保持稳定,缺考率呈下降趋势(图1),3年平均缺考率为11.30%.

从某医学院历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库中获取的信息包括考生和报考信息,包含例如出生日期、性别、民族、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出生地、籍贯地、应试所在地、本科院校、本科专业、本科毕业年月等,报考信息包括报考所院、报考专业、考试方式、考试科目、报考类别等.在不考虑其他特征因素的情况下,逐项研究以下特征因素:

1.年龄

考生年龄的计算方法为录取年份减去出生年份,结果取整,如报考2012年硕士生考试的出生日期为1991年1月1日的考生年龄计为21岁,以此类推.如图2~4所示,各年度实考考生的频数分布曲线均呈极度左偏态并且波峰集中于22-24年龄段,实考考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4.93、24.64、24.62;各年度缺考考生的频数分布曲线相比实考考生频数分布曲线来说较为平缓且更接近正态分布,缺考考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6.80、26.91、27.32.可认为各年度当年缺考考生的平均年龄均高于当年实考考生的平均年龄,即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缺考考生群体的平均年龄升高,且缺考考生群体与实考考生群体之间的平均年龄差距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如图5所示,21~24年龄段缺考率较低,25~28年龄段缺考率急剧升高,29~30年龄段缺考率短暂下降,30以上年龄段缺考率变化剧烈且总体缺考率较高.

2.毕业年限

考生毕业年限的计算方法为录取年份减去出生年份,结果取整,如报考2012年硕士生考试的2012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年限计为0年,毕业年月为2011年7月的考生毕业年限计为1年,以此类推.如图6~8所示,各年度缺考考生和实考考生的频数分布曲线形态完全不同,实考考生频数分布曲线极度左偏且波峰集中于毕业年限为0年(即应届毕业生),实考考生平均毕业年限分别为1.25、1.08、1.03,缺考考生频数分布曲线则较为平缓,缺考考生平均毕业年限分别为3.05,2.91,3.23.可认为各年度当年缺考考生的平均毕业年限均高于当年实考考生的平均毕业年限,即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缺考考生群体的平均毕业年限增加,且缺考考生群体与实考考生群体之间的平均毕业年限差距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如图9所示,毕业年限0年考生(即应届毕业生)缺考率最低,毕业年限0~2年考生缺考率急剧升高,毕业年限大于2年考生缺考率变化剧烈且总体呈升高趋势.


3.应试所在地

根据通行的中国地理分区方法,将考生应试所在地归类为七个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如图10所示,根据各年度不同地区缺考率从高到低的排序可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华南、华北、西南地区的缺考率较高,而东北、华中地区的缺考率较低,其中华南地区缺考率最高,而东北地区缺考率最低.4.性别

如表1所示,在α等于0.05情况下,仅2010年的P值小于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2010年男性和女性考生之间的缺考率存在不同,男性考生缺考率更高,而2011和2012年的P值均大于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2011和2012年男性和女性考生之间的缺考率存在不同.综上所述,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性别与缺考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尚不明确.5.婚姻状况

硕士生入学考试缺考考生群体特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院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如表2所示,在α等于0.05情况下,各年度组的P值均小于0.05,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各年度已婚和未婚考生的缺考率不同,即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性别与缺考之间存在关联,已婚考生缺考率更高,且这种关联较为稳定的存在.

6.报考专业属性

根据医学院校和医学专业的特点,临床类专业在医学教学、科研和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考生往往对临床类专业趋之若鹜.因此,根据考生的报考志愿划分为临床类(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临床学科)和非临床类两类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在α等于0.05情况下,2011年的P值大于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2011年报考不同专业属性的考生之间的缺考率有所不同,而2010和2012年的P值均小于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2010和2012年报考不同专业属性的考生之间的缺考率有所不同,报考临床类专业的考生缺考率更高.综上所述,报考专业属性与缺考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报考临床类专业的考生缺考率可能更高,但这种关联并非稳定的存在.

四、讨论

1.年龄为与缺考相关的特征因素.21~24年龄段的考生缺考率最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缺考率升高趋势明显.该关联存在的原因可能为21~24年龄段的考生基本处于应届毕业或毕业1~2年的阶段,其未来学业、工作方向尚不明确和足够稳定,且具有相对较为充裕的时间,考研作为其出路之一必然得到相当的重视而不会轻易放弃,;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工作生活等方面逐步稳定而自由支配时间可能相对之前不断减少,同时对现实物质因素的考量可能更加迫切,再次转变为较为清贫的学生身份可能令其难以适应,因此报考之后转而放弃的可能性随之增加.

2.毕业年限为与缺考相关的特征因素,且与年龄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毕业年限在0年的考生(即应届毕业生)缺考率最低,而随着毕业年限的增加缺考率升高趋势明显.该关联存在的原因和年龄特征因素与缺考存在关联的原因相类似,毕业年限越长,对现状的依赖性和粘滞性越强,再重新走进校门投入学习的动力和现实性可能越发不足.

3.婚姻状况为与缺考强烈相关的特征因素,且与毕业年限因素和年龄因素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已婚考生较未婚考生来说,缺考率显著增高.其原因可能在于已婚考生年龄相对较大,思想较为成熟,在家庭、工作等外部环境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主动改变现状打破现有的平衡面临较大的难点和阻力,因此已婚考生缺考率明显升高;而未婚考生尚无对家庭的后顾之忧,对于未来继续学习的动力相对更加坚定.

4.性别为可能与缺考相关的特征因素.样本数据提示男性缺考率具有高于女性缺考率的趋势,但该趋势这在统计学上并未完全体现出显著性.男性与女性之间缺考率的差异可能源自于男女之间的性格差异以及男性在就业机会方面可能优于女性而使女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考研当中.

5.应试所在地与为与缺考相关的特征因素.华南、华北、西南地区的缺考率较高,而东北、华中地区的缺考率较低.缺考率的高低可能与考生应试所在地与招生单位所在地的距离远近、应试所在地的经济、教育、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例如,华南地区考生缺考率持续较高可能与该区域报考人数较少又距离招生单位所在地较远导致考试成本很高、且华南地区教育、经济、社会资源等本身就较为充沛、考生选择机会较多有关,东北地区缺考率持续较低可能与招生单位对该区域辐射吸引力较强、该区域医学类院校分布广泛有关.

6.报考专业属性可能为与缺考相关的特征因素.报考临床类专业的考生缺考率较高而报考非临床类专业的考生缺考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与报考临床类专业的考生人数多且其中在职工作人员较多(因报考条件限制所致)、而报考非临床类专业的考生人数较少且其中应届毕业生较多有关.

五、建议

1.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尤其加大对华南、西南等距离相对遥远且报名人数较少地区的宣传力度,特别注重在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学术地位、学习环境、待遇奖励等方面的宣传,尽可能缩小与该区域其他高水平院校的差距,增强招生单位对华南、西南等远距离地区的辐射吸引力.

2.提高在校生生活待遇水平.针对毕业年限较长的在职考生缺考率相对较高的现状,有效提高在校生待遇水平,进一步弥补在校学习和在职工作之间的实际收入差距,以有效调动在职考生应试积极性.

3.制定差异化招生政策.例如,对临床类专业和非临床类专业制定差异化的招生政策,临床类专业的报考条件可以适当提高,以减少“无效报名”考生数量,同时对于非临床类专业的报考条件可以适当放宽或者向应届毕业生倾斜,在增加报考人数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

4.适时提高报名缴费标准.发挥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提高盲目报考考生的机会成本,引导考生合理、慎重报考,从而有效减少“无效报名”考生数量、减少管理成本、降低安全风险.

5.探索政策制度创新.2013年,国家公进一步规定试考、弃考考生行为将记入考生违规与诚信档案库并进行处理,以有效遏制“骗考”“弃考”.针对这一举措,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是否借鉴,可进一步观察并加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