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性课程体系建设

点赞:30815 浏览:1431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加强环境生物学创新性课程体系建设,对学生的创新性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环境生物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增加环境微生物的基础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综合实验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又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讨论.选择适合的考核方式,也有利于创新性课程体系建设.

[关 键 词]环境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5-0041-03

随着对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人们对环境生物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关注.环境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它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1]它主要探讨在人类干扰和影响条件下生物与其所在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生物学为认识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人体健康、地球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环境生物学的演化、形成以及发展与世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研究密切相关.[2]环境生物学课程内容与人们所关注的生命质量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及污染治理密切相关,而且所涉及的问题都是一些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如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的损害、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对生物的“三致”作用等.[3]

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学生能否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以及毕业课题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习、工作和科研的基础,因此受到历届学生的普遍重视.然而,该学科涉及知识面较广,需要有广泛的自然科学根基.同时,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环境生物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技术手段不断推陈出新,日益呈现出高度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所以,怎样在新进展与经典原理方法间进行选择、加工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既有效地学到基础知识,又为其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每一个环境生物学教育工作者都要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环境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一、增加环境微生物的基础教学

由于环境类学科的学生生物学背景知识较少,给后续所学的环境生物技术及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深入学习不利,所以有必要对环境类本科生增加环境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在环境生物学的教学中,我们增加了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藻类和真菌等的形态、结构、生理、生长、繁殖及其生态等基础知识,掌握了这些环境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在后续的环境污染生物净化的原理和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的学习中,学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和方法在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中应用.为了确保上述教学任务的实施,我们将环境生物学的教学课时从32学时增加到48学时.

二、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综合实验能力

实验教学是环境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一环.环境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不仅要完成环境微生物实验的基本实验内容,而且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我们还开设了环境生物学创新性综合实验.学生在完成10个环境微生物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自由选择完成1-2个创新性综合实验.这些创新性综合实验由本课程教师设立,以实验设计与原理、实验方法与技术为重点,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分析、讨论等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综合实验能力,满足社会对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环境生物学”性课程体系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物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教学形式和教材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

环境生物学课程内容较多,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教学形式一定要多元化,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等,避免上课时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讲述,要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给教师发送电子邮件,对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随时跟教师探讨.

四、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讨论

随着互联网的运用,人们之间的交流方便很多.学生之间、学生跟教师之间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也可以浏览与环境生物学有关的中外文网站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安排学习时间.网络资源在启发学生创新意识上有着印刷型文献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发展迅速的网络技术、独特新颖的网络阅读形式、交互开放的网络环境、鲜明形象的网络信息,都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5][6][7]

五、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目的在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只注重闭卷问答式考试,势必导致学生只是死记教材上的某些内容,而不去查阅新文献、思考新问题,因而也就达不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我们把上课时让学生准备的关于本课程最新研究热点的自主讲座作为平时成绩中很重要的评定参考,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生物学的课程论文作为平时成绩.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强查阅、利用文献的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当今的最新研究热点.2011-2012第一学期环境生物学考试成绩分布见图1,2011-2012第一学期环境生物学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分布见图2,2006-2011年每学期环境生物学平均成绩分布见图3.如图1图2所示,环境生物学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考试成绩)明显好于考试成绩,应注重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同时体现出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的合理性.由图3可看出环境生物学每学期的平均成绩分布在70%左右,这说明试题的难度和深度对学生较适合.


图1.2011-2012第一学期环境生物学考试成绩分布

图2.2011-2012第一学期环境生物学总评成绩分布

图3.2006-2011年每学期环境生物学平均成绩分布

六、环境生物学创新性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

按照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的要求,结合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环境生物学创新性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知识教学(48个学时),实验教学(16个学时)和创新性综合实验(16个学时)三部分,每部分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

(1)环境生物学的定义和学科发展

(2)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3)原核微生物――细菌

(4)真核微生物――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藻类和真菌

(5)微生物的生理

(6)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7)微生物的生态

(8)环境污染生物净化的原理

(9)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

(10)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1)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和毒害作用

(12)生物对受损环境的监测

(13)生态退化环境的生物修复

(14)污染环境的生物治理

(15)环境生物学的应用

2.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环境微生物实验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个体的观察

实验2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3高压灭菌

实验4细菌分离纯化与接种

实验5细菌种菌体,菌落形态的观察及斜面接种技术

实验6微生物的染色

实验7微生物细胞数的计数

3.创新性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验1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综合实验2光合细菌的培养及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净化作用

综合实验3酚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性能测定

综合实验4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污染水体的大肠杆菌

综合实验5微生物絮凝菌的分离及其性能测定

综合实验6反硝化菌的脱氮除磷作用

七、环境生物学的教学目标

环境生物学是一门交叉型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关系、环境问题、环境生物过程与效应、生态过程与效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微生物实验操作和仪器的使用,掌握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净化等科学知识,初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综合素质.

“环境生物学”创新性课程体系的建设,可增强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并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们也将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环境生物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探讨能够切实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生物学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孔繁翔,尹大强,严国安.环境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杨正亮,冯贵颖.环境生物学及其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49-3350.

[3]马陶武,彭清静,易浪波,胡文勇,瞿忠心.基于研究性教学的“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9,(6):20-25.

[4]魏素珍.环境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1):76-78.

[5]孙延蘅.网络阅读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J].教育探索,2004,(7):15-17.

[6]杨兰芝,孙志红.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图书馆管理与资源建设,2006,(3):104-106.

[7]张立伟.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怎么写作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1l0-112.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