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点赞:30726 浏览:1433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有娘鸡崽随娘走,无娘鸡仔冷西西”这是某地的一句方言,意为有母鸡携带的小鸡,跟着母鸡幸福地生活,而没有母鸡携带的小鸡显得十分的冷落与凄惶.人们以此与留守儿童相类比,很深刻地形容了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然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说小点是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说大点是国家的未来,今天的小孩是祖国美好未来的建设者,所以,与其说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笔者以自己的体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1关爱是前提

关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两地相隔,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其心理与思想性格大为不正常.我2000年前后曾在所教班级作过简单的调查,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该班上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这些学生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只是当时并没有形成这样的正式称谓.我经过观察与比对得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在心理健康、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和思想品行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与亲戚生活在一起,这些写作技巧家长,管孩子的吃、穿、安全与健康,就是只管身体健康,不管心理健康.有的不懂教育,有的过于溺爱,有的心存顾虑.总之,教育不到位,关爱不到位,造成孩子爱的缺失或者不完整.作为教师,就要给孩子以关爱,既关爱孩子,又要引导写作技巧家长怎样关爱孩子.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心灵得到健康发展.

2感情是纽带

人的心理健康是手感情支配的,也受认识水平的影响.留守儿童就是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受父母的熏陶少,情感上有所缺失,造成了他们身心缺失,情感移位,心理烦躁,出现障碍.留守儿童如思想端正,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几乎全是父母在家或父母其一在家者,而思想与成绩落后者为留守儿童几乎是没有什么悬念.留守儿童的思想性格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状况:即要么是放荡不拘,顽固不化,对于外界充满着对抗甚至敌视;要么是自卑孤僻,交际上消极被动,很少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对外界的不信任与戒备.我当年的班级中有几个留守儿童脾气暴躁,在家里不仅不为老人做事,反而轻着大骂重者拿刀棍伤人;在学校里也是三天两头地打骂同学.与此相反的是,有的留守儿童走路上课时,总是低着头面无表情,心事重重,一副对外界漠不关心的样子,与其年少身份极不相称.近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一些社会学者与作家的关注,他们普遍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与思想性格存在诸多问题,若不采取有效的举措,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与社会产生诸多隐患.对此说法我深有感触,颇为赞同.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教育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更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情商,让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情感中得到补偿.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

3培养是主题

人的成长是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中家庭教育的因素占据很大的成分.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儿童在家庭的时间和空间最为广泛.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调查发现,因为父母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或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孩子成功时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失败时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受到挫折时得不到心灵的扶慰,思想彷徨时得不到父母和监护人正确的指导,造成了一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下降、厌学、弃学等现象发生.在学校由于学生多,教师少,再加上教学体制的束缚,老师的应试观念相对较强,致使老师根本无法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更是难以实现.有时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导致对留守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的关爱难以到位.留守儿童有心事时,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才是监护人.这种不良情绪的长期积累,常会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作为教师,除了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外,还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与写作技巧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孩子,让他们真正负起责任来,也要帮助家长或写作技巧家长,怎样教育、引导孩子,通过家长学校的形式来实现这一个目标.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心理健康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习惯成自然

习惯成自然,是人成长的规律.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应该遵循这条客观规律.留守儿童之痛,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心怀对生活的美丽梦想,背井离乡,抛父别子到城市谋生,但他们遭遇了城市“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模式,合法权益长期遭到损害,收入长期得不到提升,以至于无时间无能力将孩子带到身边进行养育.媒体关于此方面的报道亦不在少数,让人们无法不为留守儿童的命运所忧虑,不为其父母的遭际而伤怀!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让每个儿童都得到发展在,让他们与其他人一起,身心健康发展是有效.

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肯想办法,持之以恒的努力,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