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之私塾教育

点赞:4684 浏览:179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08-01

教育文之私塾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方法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民族的复兴在于人才的培养.怎样才能催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怎样才能让创新之花盛开、创新之树常绿?这是一道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

当北京大学校长骄傲地宣布北大已经连续三年稳居内地中国造福大学排行榜之首时,当教授放出“40岁挣不够四千万不要来见我”的狂言时,我们是该庆幸欣喜,还是该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耶鲁大学前任校长曾揶揄过中国的大学“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了教育的成功,并引以为傲,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笑话.”虽然我们摒弃了“君子重义不言利”的束缚,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的基本法则是不能丢弃的.如果用铜臭代替书香,用金钱衡量水平,无疑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德行的培养.从孔子设立杏坛开始,中国教育的馨香已飘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然而孔夫子所创立的私塾却成了众人声讨的对象,有人称私塾传播的传统经典使国人泯灭了个性,使少年变得老成,无形之中扼杀了创造性.可是当“弱肉强食”的法则被奉为圭臬,当亲情遭遇寒光闪闪的利刃,当道德让位于功利私欲,当幸福指数被GDP远远甩在身后,我们才发现生活中更需要的是扶持和关爱.所以,更需要重视的是教育方法,而不是课程内容本身.素养的提升不在于姓“公”还是姓“私”,而在于它能否以人为本,使学生得到长足发展.

所以,近几年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出现了大量“在家上学”的私塾式学堂,其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等教学阶段,存在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些甚至已初具微型学校的规模.家长们认为私塾学堂不考试、不评比的教学模式能让孩子们自由发展,更适合个性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但也有家长认为,这种教育的环境相对封闭,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是一个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群体舞台”.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阶段或许可以选择“在家学习”,但最终这些孩子还是要回归正规国民教育体系的轨道,还是要参加高考上大学,这样才能就业融入社会.很难想象,没有经过学校的培养.“在家学习”的孩子如何适应和通过高考!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私塾的兴起,将成为传统教育模式有力的补充,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落实.而且在当前这个教育需求多样化、教育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教育多元化已经是必然的趋势,社会需要人才,但人才不一定需要按照千人一面的模式来培养.尽管创新性思维一再被强调,但在批量生产式的同质教育的体系下,各种努力均被证明收效甚微.比同质化更具破坏性的,则是个性个性的压抑与摧毁.无法适应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极端严重的心理问题.当孩子把复仇的刀刺向父母或老师时,当处于豆蔻年华的孩子绝望地结束生命时,人们才开始叩问教育.而比极端案例更为普遍的,则是人们对诸多社会现象的不满,比如啃老,比如道德失范等

一种制度一旦形成就必然伴随着惯性,尽管其存在不合理之处,但若突然改变则会造成更大的不适,个体拥有选择的权利和空间,人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上海孟母堂的创办者周应之认为,教育是人对教育资源的综合运用,大家教有自己的路径,教有自己的思考.教育的改革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内的改革,而应放眼于整个社会人群,鼓励民间参与,使教育回归民众.培养全方位的人才,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策.

因此,现代私塾的兴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现行教育的一种补充.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读经典、尊孔孟、颂莎翁、演数理,”接受礼仪之教,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典籍,濡染熏陶,构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甚至能够实现超越特定时代的永久价值.

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现代私塾对改变当前教育虽大有裨益,但作为已被历史淘汰的办学形式,其弊端也不容忽视的,选择私塾实为无奈之举.在中国教育面临更多挑战的时候,对于现代私塾的出现也大可不必过于第三,应该理性看待:现代私塾只能说是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一种对现行教育补充的尝试,或者是对应试教育体制的一种救赎,切莫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更无需把学校建成一种模式,千万别把学校变成“病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