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学学科建设的意义与措施

点赞:10899 浏览:449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4-0091-01

摘 要:农学是科学领域中的传统学科,已成为目前我国农业大学中的优势学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的特殊时期,开发传统农学学科教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农业传统农学学科教育

一、开发传统农学学科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发挥学科优势

学科是教育发展的龙头,建设优势学科,发挥学科优势,是学校发展教育、形成特色的首要任务.传统农学学科是高等农业院校中历史最长的学科,鉴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物质资料生产的供需矛盾突出,农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正是社会需求与农学学科的功能相吻合,建国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该学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了该学科的建设,同时该学科培养的人才为我国农业科学、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几十年乃至近百年的建设,目前该学科在农业大学中往往是师资队伍水平高、研究条件好、科研经费多、综合实力强、优势明显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上说,农业教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取决于传统农学学科的优势是否得到利用,利用程度如何.当前,开发传统农学学科教育资源的潜力,对于扩大高等农业学校的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二)适应农业功能转化的新形势

马克思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活动.农业生产活动的变化,必然对农业教育和农业学科产生重大影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业已结束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实现了农产品数量供需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强,应当说,传统农学学科为实现这一跨越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正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农业内涵正由单纯的产中向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化延伸,由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转化,由就农业抓农业向农业、农村、农民全方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转化.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的非农化、农业的集约化、农业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农业的国际化程度逐渐增强.我国农业生产形势、功能、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无疑会对农业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农业发展的新动向一方面拓展了农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为传统农学学科提供了新的生长点,给开发传统学科教育资源潜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给传统农学学科固有的办学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迎接挑战,主动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是传统农学学科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

(三)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是关键,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又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因此教育就成为开发农村劳力资源的关键性因素.高等农业院校尤其是优势农学学科作为农业教育的龙头,理所当然的应该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在建设小康农村进程中、在增加农民收入中起带头作用.但传统农学学科专业设置单一,专业口径狭窄,招生规模扩张空间小,教学内容陈旧,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不够,基础课程、人文科学和经济管理类课程相对薄弱,培养模式单一、统得过死,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传统就业渠道逐渐萎缩,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办学活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不能发挥其师资水平高、仪器设备好、科研实力强的学科优势,不适应教育大众化、现代化的需要.如何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是近年来全国农业院校的农学院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开发传统农学学科的措施

加强教学研究,理清办学思路

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基础,通过教学研究才能理清办学思路,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明确办学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需求人才;通过教学研究,才能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路子和模式,减少或避免失误,把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建立在科学根基之上;只有通过教学研究,确定和实施的各项教学改革措施才有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教学研究是科学利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先导性工作,是比一般自然科研课题更重要的研究项目.通过教学研究,才能确立适合自身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学院办学思路和定位,才能固本立新,以教育的持续发展带动教育资源的持续开发、更新和建设,不断强化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


建立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教师既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开发利用其他教育资源的主体,是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教育资源,对整个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新,具有决定性影响.教师的知识结构、思想素质、人格品质和知识能力水平,不仅对学生人才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整个素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整个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更新起决定性作用.

增加专业数量,优化专业结构

学生多少是衡量教育资源利用状况的关键指标,学生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专业数量.本科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因此,本科专业数量、专业结构、专业特色和水平,制约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直接决定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通过传统专业的改造,有利于优化专业结构,拓展学生教育的发展空间,促进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增强办学活力和竞争力和学院人才培养的综合实力.充足的生源、宽广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学生的多样性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需求客观上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进行教育资源重组、开发利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才培养模式是怎么写作特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蓝图,是各种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是满足学生需求的载体.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影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制约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决定性作用.要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型”人才可以发挥农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办学率.

传统农学学科建设的意义与措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业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