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模式

点赞:18209 浏览:815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职学校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经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中职学校为我国的治安和技术类型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到了关键时期,经济开始转型,同时西方国家正在绞尽脑汁跟我们争夺祖国的下一代,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教学的需求,特别是我们极具时代特色的艺术类中职学校的学生们.该如何开展我们的德育工作室我们共同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关 键 词:艺术类中职学校德育模式问题改进模式

艺术类中职学生一般是学习成绩比较差,有点艺术类特长又没有其他学校愿意接收,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行为习惯亟待提高.特别是一些家长把自己在家难以管教和约束的子女送到学校来,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校能管住和教育好他们的子女,让他们的子女在学校里经过教育和学习能够从一个“失败者”转变成一个“成功者”走向社会.特别父母从事艺术类事业的家庭来说,家庭关系比较复杂.既有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有父母离异的痛苦经历.这就是说,与其他类型的学校尤其高校相比,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所针对的情况更为复杂,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所担负的责任更为沉重.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什么是德育,德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对象又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现在的德育教育的现状是什么样的.这样我们才好对症下药,以此来解决问题.

一、德育及德育模式

我国通过一定阶段的实践,已经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有了明确的定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怎么写作、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研究德育模式,应该先弄清“模式”一词的含义.“模式”一词源于拉丁文(modus)意思是与手有关的定型化的操作样式,它最初只是指对操作过程的经验性的概括,以后这一词上升到更抽象的意义,一般通用为“方式”.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20世纪后社会活动的多样化,又从“方式”中分离出来,意指某种方式中的具体的定型化的活动形式或活动结构.《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美国两位比较政治学者比尔和哈德格雷夫认为:“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英国人丹尼斯麦奎尔和瑞典人斯文温德尔从传播学角度将模式看作是:“用图像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的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一个模式试图表明任何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以上所述“模式”定义的发展状况看,“模式”既有抽象性,简约性特征,但它又不等于具体的事实经验,它是一般原理与具体条件相结合,原理的共性与具体的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活动结构的活动形式.“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人们进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研究德育模式的目的也在于此.

关于德育模式,在理查德哈什等著、傅维利等译的《道德教育模式》中讲到:“德育模式是一种考虑教育机构中关心、判断和行动过程的方式.它包括关于人们如何发展道德的理论观点以及促进道德发展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在国内,由于德育的改革实验及国外德育模式理论的引进,德育模式问题也受到关注,其定义也得到一些探讨.有的把德育模式归入方法范畴;有的强调它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表现出特定的结构与活动序列;还有的认为,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究竟如何把握这一概念.首先,德育模式不是德育方法,它与讲授、谈话等德育方法显然不属同一层次;其次,德育模式不是德育计划,计划是它的外在轮廓,仅此不足以揭示其内含的德育思想和意向;如前所述,德育模式也不是理论,至少不仅仅是理论,它还内涵着程序、结构、原则、策略等,远比纯理论丰富的多.所以,德育的方法、计划、理论、结构、程序等都是构成模式的某个要素或侧面,对其中任何一项来定义德育模式显然不太全面.

二、传统德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迄今为止,从国外来说德育模式分为三种,分别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国内有“学会关心”德育模式、欣赏型德育模式、对话性德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生活型德育模式、主体德育模式.但是这些德育教育模式都不完全适应于艺术类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模式.因为艺术类中职学校的教育对象年龄跨度大从11岁到20岁;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特点都十分的突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深远,尤其是我国已经到了社会进行深刻转型的时期.


我国传统的德育模式主要依靠德育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不可否认,德育课程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基本观点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纪律法制教育,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不容置疑,自德育课程开设以来,对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技能型的劳动者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历年的德育教学中,尽管我们有许多老师为讲授好该课程而废寝忘食地备教材,备学生,寻找各种典型案例资料,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气氛,这对于上好、讲好德育课程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授课老师大多数人都采用课堂教学形式来向学生进行德育课教学,即使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而却不被学生所认可或接受的事实.特别是我们艺术类的中职学生,他们年龄偏小,性格活跃,思维敏捷,对于文化课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对课堂学习内容感觉乏味,提不起兴趣;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对老师所授内容似懂非懂,或者作认真听课的检测状态或者干脆不听课而做自己的事;课程讲授完了,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深刻,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与要求.由此可见,艺术类中职学校的德育模式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如果继续囿于旧一套的方法,则势必是事倍半功,达不到开设德育课程的预期目标和根本目的.如果不对其改革,必将对中职教育改革严重滞后.

三、针对艺术类中职学生德育模式的创新

(一)打破课堂是教育主阵地的传统思想

课堂教学是自古至今老师授业的法码,我们许多老师仍在死死地抱着它,似乎离开了它就难以授业.如果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那就意味着传统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到教师角色行为、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交往方式等都要彻底地变革.而不少老师对德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特别是他们对教育教学功能的理解狭隘只知道教育是教人读书,不懂得教育是在开启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他们对德育教学,的创新性认识不足,仍留恋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艺术类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宿舍、食堂、练功室、操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成为我们德育教育的场所.

(二)以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树立榜样作用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艺术类学校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对某个老师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而到学校学习.人格是一个人各种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基本精神面貌的体现.人格赋予了教师个体生命以鲜明的本我色彩,对于有很强可塑性的中学生来说,将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由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不容低估.

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这时期,他们需要确立自己的生活坐标,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形象具体,其人格魅力能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最容易成为学生效法的典范.教师那种磊落的襟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人格,无疑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其道德行为和渗透其中的道德观念对学生构成了生动的道德主导因素,使学生能够自觉意识到要按照教师所显现的具休可感的道德规范来校正自己的道德观念,进而对自己重新设计.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人格是学生行为的具体参照物,这个参照物要求学生对照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从而把教师的人格力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质.空洞的道德说教能从外部制约学生的道德作为,但不能促使学生对灵魂的自我审视.更不会用活生生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的德行,作出自我调节,恰恰相反,难免会出现时下并不罕见的德育中的逆反心理.《颜氏家训慕贤》中说:“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汲取了教师的人格力量,学生就会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追随着教师的思想行为轨迹,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地能找到教师作用的印记.

(三)因材施教,做好个体工作

因材施教是宋代的时候孔子的后人从孔子的言行当中,帮他总结出来的,这在论语《先进篇》里面有非常典型的例子,论语《先进篇》有这么一段对话,子路问老师,闻师行之乎,我听到这个话是不是就要去做吗?孔子说你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接下来冉有问闻师行诸,孔子听到了说,你听到就要去做.然后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两个同学同样的问题,你怎么不同的回答呢?他说冉有是谦让的,所以让他去做,要激励他.而子路是比较勇的,因此我就要退之.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非常重视因材施教,今天进入21世纪我们教育要人才辈出,要能够培养出素质良好的建设者和出类拔萃的人才,那因材施教就非常重要.

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是活脱脱的生命体.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爱好.我想孩子的多样性这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心理学家研究说得非常清楚,人是有多元之能的,人有语言的智能,有数学逻辑只能,有音乐智能,有体育运动智能,有人际关系智能,有自我认识智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我们非常清楚,我们十分崇敬的数学研究家,我们都很清楚.数学的研究当时没有电脑,只用手来研究的,能算到1+2.他语言方面不是能够很顺畅的表达.这并不存在这个人怎么样,人是有他独特的有所长的智能,因此在一个人身上有强势智能有弱势智能,廖昌永是我们现在上海唱男中音最好的歌唱家,是四川被政治老师发现,音色非常美妙,音乐非常宽广,因此这个政治老师培养他,后来送他去学习.可是碰到这个老师认为他并不怎么样,后来有幸到上海来碰到周小燕,他蕴藏的潜能得到了开发.因此就成为我们中国开支亚洲世界很少有男中音歌唱家.所以这个就告诉我们,每个孩子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孩子是多样性的,我们不能用标准化的办法去培养孩子,而应该用多样化的教育适应孩子的个性,哺育他们成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四)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艺术类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类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艺术类学生最终的目的是传承学校教授的知识并在舞台上予以表现,我们以舞蹈系一名毕业生为例.麦尔哈巴是一名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她必须在毕业晚会上自编自演一个舞蹈节目.其实她是一个不太善于在舞台表现的人,这是她学习舞蹈编导专业的最初目的.

在编排舞蹈动作的时候有一个控腿的动作,要在站立的基础上使双腿保持60度的角度.可是她在这个角度却总是站立不稳,于是就这个问题她向学校的老师请教.老师告诉她,如果你想站稳必须选择70-75这个叫的,这样才符合人体力学.无意间她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使她于舞蹈编导的专业知识上趋于完善.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她的节目编排完毕,节目就叫《岁月如歌》.

在表演前她的心里还有些忐忑不安,可是一上舞台她渐渐投入了表演使她想起了往日老师们的淳淳教导好像就在耳旁,单调痛苦的练习就在眼前.她表演的就是自己,就是这些舞蹈学子们的昨天,同学们看懂了,老师们看懂了,大家都激动的起立鼓掌.

通过这台毕业晚会,麦尔哈巴既在实践中提高了专业知识,也在表演中提高了心理素质,更让她的作品让大家懂得了老师平日里的教导,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就我个人的调查研究认为艺术类职业中等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走独立自主的教育路线.既不能以其他职业类学校为范,也不能脱离范围.应以“正确引导―激励参与―自我教育”为主体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