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点赞:25815 浏览:1191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讨论现今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 键 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改革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转向了对专业型、技术型、实践型的全方面人才的需求.如何在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满足培养目标要求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培养模式是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1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从计算机专业工作的性质上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型:第一种是从事计算机理论及升级开发的研究型专业人才,主要进行计算机软件的核心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第二种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的工程性专业人才.第三种是应用型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主要从事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也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工程的构建工作.社会中IT行业企业的招聘对应聘者的技能要求根据其职位的不同而不同.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社会发展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2.1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从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来看,课程体系的安排和人才需求之间有诸多矛盾存在,其中以教学培养跟不上社会实际需要的矛盾表现最为突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仍然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轻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实验操作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自主创新的能力严重缺乏.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较差,无法将理论真正应用到实处,导致了知识和实践的脱节.

2.2培养手段单一化,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按照统一的教学培养规划,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价值被忽略.虽然计算机教学已经开始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但是它们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高校招生范围的扩大,计算机专业体素质降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3职业素质培养缺乏

计算机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基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而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多注重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而对于真正参加工作后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责任感、人际沟通协调等职业素质的培养严重缺乏,即使有,通常也是一带而过,重视度不够.这就使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在投入到社会工作中以后不能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融入到企业中去.


3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3.1改革教育模式,建立新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抓住根源问题,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全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现有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以学科建设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模式,这已经与现今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节.要建立一种与社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就要对社会中各个企业的计算机岗位技能进行分析,了解各个岗位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各个方面的需求.根据岗位的需求可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分阶段进行.首先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如计算机的基本操做、OFFICE软件的使用、程序设计等,建立扎实稳固的理论基础.其次是根据不同的技术岗位要求,按岗教学,即对应岗位来设置技术技能的课程,设置多元化的课程模块.如软件设计模块可包括软件工程、Ja、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多媒体应用模块可包括平面设计、三维设计等课程.这样以满足企业需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来决定专业培养的深度调整,可以使人才的培养更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实现教学的真正价值.

3.2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真正发挥知识的作用,也真正使学生具有实际操作的专业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以完成课程任务;可设立适当的考核奖惩制度,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实践能力;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以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高校来说,可加强校企间的合作,让学生深入企业中实习、实践,为以后在工作中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3.3改革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

计算机专业考核仍然以理论课考试为主要手段,考核模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合理.要改革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要以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考核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考核学生能否做到学以致用.这种模式使学生的教学兴趣得到提高,达到了考核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