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

点赞:4459 浏览:143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面对当前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90后大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入学教育、理论课、专业课及考核方式上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教学对策.文中所述及的方法是对当前常规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推广与应用.


[关 键 词]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12-0023-02

一、专业教育问题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普遍出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来自城市的大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对于这一代学生,人们普遍的看法是智商高、情商低,懂应试、轻技能.他们表现欲强,喜欢彰显个性,但自我管理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待增强.

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大学学习是高中学习的顺延.中学课程的教育相对来说知识量较小,且为了应付高考,副科均不受重视.这一做法对学生的知识面与思维方式影响较大.许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社会与实践常识都不了解,而只重视课本上的知识.高中时代的学习管理方法并不适用于大学.到了大学,尤其是功课等专业,本身需要有广泛的实践背景,才会有在此基础上的理论深化.这就给大学生带来学习上的障碍.他们不清楚现在学习的专业理论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学?从而处在一种混沌的状态.部分学生直到工作以后,才逐渐意识到专业知识体系的组成与联系,但却要为此付出3~4年左右的时间成本.如何减少这一代价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高校教育中,大班上课不讲究个性化培养;传统教学不能与社会变化接轨;只重知识,忽略通用技能培训;缺乏实践,永远都在纸上谈兵.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是,在听完一场学术报告会后,刚入学的新生发言踊跃,尽管问题比较简单,但表现积极;反观同时也在场听报告的四年级大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却不如新生.部分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完全是一幅上公共课的表现,没有那种即将走向社会强烈获取实践知识的渴望.这一现象说明了目前的大学教育的确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须引起相关部门与教师对此类现象与问题进行关注与思考.

二、专业认识从入校开始

学习工科专业,对于学习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有较高的要求.一是需要有较好的数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向其他学科拓展并加深理解;二是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对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近乎空白.在高考阶段,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并不是完全按照兴趣来报的,主要是根据就业情况及院校的专业介绍来决定的.等到入校后,随着课程的进行及与同学的交流才对本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限于学生间交流的深度有限,得到的认识常常是片面的,因而对所学专业可能产生失望情绪,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一种被动的状态.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专业上的交流不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应当从教师自身出发,多与学生沟通.同时由于现在的班主任多是刚留校的辅导员,他们多擅长于做学生的管理工作,对专业深度的认识还有限.因此可借鉴采用研究生的导师制,给每个班配备1~2名副教授以上的导师,通过导师讲解与学生自由提问的方式,每学期进行2~3次对话,活动过程中应尽可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也可邀请校内其他教师行交流,以帮助学生尽快树立专业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三、理论基础课要向专业领域拓展

一二年级的大学生,主要学习理论基础课,这些课程又是后续专业基础课的根基.学生在这一阶段常常对那些较难理解与记忆的定理、公式有畏难情绪,不知学习后是否有用.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解释,说明这一阶段的学习目的是要建立起学科体系的概念,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讲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事实上,大量的科学问题实际来源于实践,如高等数学中关于通量与散度及环流量与旋度的概念就是来源于水力学中的问题;一些描述热、电及水运动规律的数学方程具有相似性,在求解上也可互相借鉴.如地下水动力学中要大量用到级数与数理方程的结论.地下水非稳定流理论的开创人――美国人泰斯就是将热力学中关于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解移植到了地下水动力学后创立的.国内著名的水利专家张蔚臻院士也是在数学家的帮助下,建立了浅层地下水非稳定流与地下水资源评价体系.通过这种融入一些历史典故的方式讲解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增进学习的兴趣,对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团队合作意识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其今后的学术发展.

四、专业课要与实践相结合

在专业课讲授的过程中,常常是老师在台上讲得兴起,但下面听讲的学生,有的无精打采、茫然四顾;有的低头干别的事情,心思不在课堂上;只有个别人对课程能够认真听讲.这种氛围必然会影响到老师的讲课情绪.讲课本来就是一个互动与互反馈的过程,任何一方情绪的变化,都会引起另一方的响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对实践时间要求较高.很少走出校园的学生恰恰缺少这个环节的训练.尽量弥补这一不足是教好专业课的必要补充,下述的做法可供借鉴.

其一,应改变大班授课的方式,人越多,听课的效应越差,因为这种方式会使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减弱.应改为小班授课,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时间,发挥教与学的正反馈效应,达到教学互长的目的.但这种方式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在目前扩招的条件下也不现实.因此折中的办法是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些课外调研与社会实践等课后工作,这样尽管也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幅度不大,而且效果要远高于课堂.有条件的院校可进行试点,以探索较为可行的方案.

其二,上课的地点可灵活多样,并力求创新教学方式,如户外的现场观摩与专家授课.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板书与幻灯片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利弊.时间长了,学生难免会有疲劳感.采用户外授课本身就是对常规教学方式的改进,一些课堂上难以说清的问题在现场可能就不是问题,学生不仅会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同时与现场的工程师的互动交流会使学生主动提出或发现问题,达到一举数得的目的,这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值得去尝试与推广.例如,美国森特学院的当代语言学教授KenKeffer带领学生们穿越自然保留地、战场、墓地,在完全自然的情境下讨论康德的哲学.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开设的“垃圾的乐事”课程,不仅从技术角度探索垃圾的分解和处理过程,而且尤其专注于两类垃圾:腐化的和不腐化的垃圾.同时,也会探讨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社会公正问题.这些例子对国内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其三,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教师与学生在学术上是平等的,应坚持“不唯上、不唯外、不唯书、只求真”的理念,树立批判性思维乃至鼓励“挑战权威的魄力”.这一观念应在大学阶段初步形成,研究生阶段进一步强化.当其毕业走向社会后,就会把这种思维方式带到工作环境中去,以影响更多的人.

五、考核形式要多样

目前,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卷面考试为主,其次是撰写论文等方式.这些方法以强调知识的记忆理解与个人的单独行为为主.可考虑采用面试的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问答的方式进行考察,以考核学生的临场应变与表达等综合能力.这样不仅会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发现优秀人才,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有益的训练,有利于其今后的深造或就业.当然这种考察方式在师资有限的条件下还无法全面展开,只能在小范围中进行.但一旦采用后,却会对体产生一定的震撼,学生之间必然会对这一做法进行评价、讨论,结果会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朝着这方面进行努力,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六、结语

面对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90后大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面临着严峻挑战.探寻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是摆在学校各级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各级教师,在符合人性化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有独立思辨能力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大学在引领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宗章.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偏差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5):9-13.

[2]胡忠玲.浅析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4):50-51.

[3]杨南.科学的人生观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3):29-30.

[4]陈开梅.高职院校德育建设的着力点[J].大学教育,2012,(8):72-73.

[5]李惠洁,曹李朵,郭微微.高校工科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成果物化管理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2013,(1):88-89.

[责任编辑:雷艳]